赵王重用蔺相如背后的玄机是什么呢?

Posted 蔺相如

篇首语: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赵王重用蔺相如背后的玄机是什么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赵王重用蔺相如背后的玄机是什么呢?

2、清朝皇帝赏赐的“黄马褂”背后的玄机!

赵王重用蔺相如背后的玄机是什么呢?

老实说,仅从史料来看,蔺相如真看不出有什么天大功劳,可以当上卿,并超过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主要事迹有三件,一是完璧归赵,一是渑池会,一是将相和。将相和发生时,蔺相如已经是上卿了,因而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前两处。

先说完璧归赵,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之前,他只是别人家的一个门客,无官无职。之后,他当上了上大夫,一跃成为赵国中层以上高官。

通常的说法,蔺相如的这次秦国之旅,是集机智与勇敢于一身,通过巧妙的周旋,让重宝和氏璧完好地回到了赵国,异常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所以被赵王大加赞赏,拜为上大夫。

然而,真的如此吗?

“完璧归赵”讲的是一桩交易。赵王得着一个楚国的国宝—和氏璧,怎么得着的,不知道。但秦王得到消息后,贪心发作,便想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对此纠结万分。

赵王并不是不舍得和氏璧。他的纠结在于:秦国习惯黑吃黑,给了和氏璧,恐怕他也不会给土地,这样赵国是纯粹被欺负了,不免让人看笑话。然而不给,又怕惹恼了秦国,万一挨揍怎么办?

现在我们看下蔺相如在秦国的表现。

他先是把和氏璧给了秦王后来又用计谋要了回来,原因是他认为秦国没有给土地的意图。之后采用缓兵之计,一面让秦王斋戒五天,并用九宾之礼来重新接见他,一面让随从趁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对于蔺相如的要求,秦王全部照做。五天后,蔺相如却对秦王说,因为秦国一向没有信誉,所以我已经让人把和氏璧带回赵国了。如果您真有诚意,就先付款后交货。

蔺相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看史记原文,“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本文为小常识网原创,未经小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凭心而论,这些难道不都是个人的主观臆断吗?蔺相如在做决策时,其实根本无视秦王的举动,凭借的基本都是过往的经验和对秦的刻板印象。因而无论秦王如何表现他的诚意,蔺相如大概都会做同样的动作。

试问,蔺相如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明摆着把秦王当猴耍吗?

对于你的要求,我完全满足,最大限度地展现诚意,但你却不声不响地把和氏璧带走了,还光明正大指责我一向吃白食。秦王此刻的内心恐怕是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吧。

说好的担心惹恼秦王呢?

史料记载,完璧归赵后一年,秦国进攻讨伐赵国,占领了石城。第二年,再次攻打赵国,屠杀赵军两万人。两次都是大胜。如果说,这次出使的任务是既让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又不惹恼秦国,显然蔺相如并没有做到。

那为何赵王又对蔺相如加以封赏呢?只是因为他带回了和氏璧?

我们再看渑池会。完璧归赵后四年,在经过对赵的两次军事进攻后,秦国突然提出议和,会议地点在渑池。

这是蔺相如人生的另一个关键点。之前,他是上大夫,属于中层官员。之后,他荣升为上卿,比廉颇地位还高,这是赵国最核心的决策层了,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了。

渑池会蔺相如干了什么事呢?

先是秦王说,老赵啊,我听说你对音乐挺在行的,请演奏一下瑟呗。赵王于是鼓瑟一曲。秦国的史官这是写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一块吃饭,秦王命令赵王鼓瑟。

这时蔺相如忽然走到秦王面前说,我们大王也听说秦王您擅长秦国音乐,请秦王演奏盆缶,给我们助助兴。秦王大怒,不答应。蔺相如说,我离你还没有五步远,信不信我溅你一身血。

面对这种真理式的威胁,秦王只能认怂,象征性地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便让赵国史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国敲了一下缶。

可见,渑池会上,蔺相如的主要功绩就是灭了秦王的面子,大涨赵王的威风。这当然有功,然而真值因此让他当政治局常委吗?毕竟这事怎么看怎么像在逞匹夫之勇。本文为小常识网原创,未经小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羞辱秦王,仅从故事本身来看,一个是在耍嘴皮子,一个是在逞匹夫之勇,但蔺相如却凭借这两件事,进入赵国的最高决策层。难道赵国的官这么好当?

不怪乎廉颇愤愤不平:我身为赵国的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蔺相如不过是耍嘴皮子的人,却成了我的上级。而且蔺相如原本就是一个低贱的人,耻辱啊耻辱,真令人无法容忍。

那么,是因为赵王昏庸无能、任人唯亲吗?

并不是。此时的赵王是赵惠文王,虽然比不上他父亲赵武灵王,但他也是赵国有名的明君。在他的手上,赵国国力蒸蒸日上,成为一代强国。

赵惠文王之所以刻意扶持蔺相如,在于他是一个坚定的抗秦派。从完璧归赵到渑池会,蔺相如对秦的种种行为,无一不表明这一点。

相比之下,廉颇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联秦派。联秦不是亲秦,而是保持与秦国的合作关系,避免冲突及对抗。简单一点,就是对秦装孙子。与此同时,向东讨伐山东诸国,不断扩大自身实力。

这有点类似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孙权知道自己无法抵抗曹魏,所以除非逼不得已,尽量保持与曹魏的合作或依附关系,比如接受曹魏的吴王封号。同时向南、向西发展自身实力,直到可以与曹魏抗衡为止才露出獠牙—称帝。

这是面对强秦的必然选择,因而赵王需要廉颇。但是他又不希望国内只有联秦派,这样的话,在国际舞台上,赵国就被死死地与秦国绑在一起了,这又是赵王不乐于见到的。

赵王要给赵国搭建一个灵活的国际舞台。对秦,赵可以是一个合作对象。对各诸侯国,赵又是一个可以联合攻秦的对象。

所以他需要扶持蔺相如,树立抗秦的形象。这应该才是蔺相如步步高升的真实原因。本文为小常识网原创,未经小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清朝皇帝赏赐的“黄马褂”背后的玄机!

清宫戏常有皇上赏某大臣穿黄马褂骑马绕紫禁城一周的桥段,宠臣自然是风光无限,围观群众看着也艳羡至极。

那这个黄马褂,究竟是何等尊贵之物?除此以外,还有什么物件是皇帝常用来赏赐的呢?

皇家尊荣黄马褂

马褂是满清的一种官服,服饰形制便于骑射。而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做的,才叫黄马褂。

因为黄色是清朝礼制规定的皇帝专用色,所以能获得一件黄马褂,可是一种极高的政治待遇和无上荣耀。

实际上,这种赏赐在清初并不盛行,直到道光、咸丰年间以后的史书才多有记录,比如清末,皇帝赏黄马褂给镇压叛军有功的大臣。

不过,黄马褂也不仅限于赏赐给军功者,朝廷特使、宣慰中外的使臣都在其列。只要圣上欢心,赏给谁不赏给谁,有时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比如,慈禧就曾赏赐给开火车的司机师傅一件黄马褂。

接轨国际换宝星

可是,清代皇帝中,独独光绪爷不爱赏黄马褂而爱赏勋章。只是,勋章在清朝有个更别致的名字——“宝星”。

清末国际交往增多,外国大使、考察官员、游历要员等要表达其母国首脑的敬意之情,往往向中国皇帝进献勋章。然而,清政府回赠的多是黄马褂、花翎或是绫罗绸缎等特产。虽有中国特色,但作为礼节性的馈赠物品,看起来多少有些“违和”之感。

于是,善于“师夷长技”的总理衙门责无旁贷,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向朝廷上奏了《宝星章程》,建议设置“双龙宝星”勋章,借此与国际更加接轨。

相关参考

将相和的故事

故事简介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

为何说廉颇与蔺相如是刎颈之交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

历史剧本

剧本:完璧归赵背景:战国人物:赵王、蔺相如、秦王(芹菜)、赵臣(3个)、秦臣(4个)、小兵兼马车夫兼小六第一场:时间:赵王早朝地点:赵王宫赵王:(边上边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心神不定也睡不

负荆请罪时廉颇其实很年轻?竟比蔺相如小

...历史,这个时候的廉颇应该是一个青年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攻取齐国阳晋,被赵王拜为上卿。这是廉颇事迹的最早记载。赵王与秦王渑池会是在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

负荆请罪时廉颇其实很年轻?竟比蔺相如小

...历史,这个时候的廉颇应该是一个青年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攻取齐国阳晋,被赵王拜为上卿。这是廉颇事迹的最早记载。赵王与秦王渑池会是在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

37 蔺相如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

关于蔺相如的两个故事(短一点)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赵国有一块无价之宝何氏璧。秦王想得到它,就派使者用城池换璧。赵王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主动请缨。在一次会面中想以武力夺璧,蔺相如抓着何氏璧准

刘备不肯重用赵云背后难言之隐

历史中的刘备识人、知人、用人,远胜诸葛亮,远胜蜀汉阵营中的任何人。一身在人才方面慧眼如炬的刘备决无可能对常年跟随的赵云看走了眼,不重用的理由只有一条:不堪大任,做保镖到很称职。三国所以能为人津津乐道,

中华历史故事新讲完璧归赵 将相和(2)

上一集我们讲到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回国之后,相如一时名声大噪。赵王认为蔺相如此行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功劳很大。觉得他是个智勇双全的贤能之人。就任命蔺相如做上大夫。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没

揭刘备为何不重用名将赵云的背后真正原因

...且这四个重要的将军之位中没有赵云,就是赵云不被刘备重用的证明。都说赵云不被刘备重用,但是究其原因也是挺复杂,史学专家分析,刘备不重用赵云的原因有三:原因一、赵云没有过独当一面的经历,他总是独来独往,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