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登上权力巅峰,大清却江河日下

Posted 慈禧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慈禧登上权力巅峰,大清却江河日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慈禧登上权力巅峰,大清却江河日下

1884年(光绪十年,农历甲申年),中法战争进行到紧要关头,慈禧太后突然改组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撤换了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全班人马,是为甲申易枢。甲申易枢是清廷政治格局的一次剧变,它对晚近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大清王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晚清局势恶化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一、甲申易枢背后的权力斗争 甲申易枢是清廷最高层的权力斗争的结果。 辛酉政变后,清廷形成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亲王辅政的权力格局。在这一权力格局中,两宫太后通过控制上谕颁发权,牢牢控制了最高决策权。恭亲王奕䜣则以议政王、领班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宗人府宗令、内务府总管大臣等要职,执掌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大权,成为了事实上的政府首脑。 恭亲王奕䜣 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格局使清王朝的政局暂时得以稳定。在奕䜣、桂良、文祥、宝鋆等人的励精图治下,在曾、左、李、胡等「 ”中兴名臣”的奠基探索下,清王朝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发展时期。 国内,以太平天国和捻军为代表的农民运动相继被镇压,受战乱影响的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大批出色的汉族官僚被重用,洋务运动蓬勃展开,新式学堂、厂矿、近代军备纷纷涌现;对外,在奕䜣「 ”外敦信睦,隐示羁縻”的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中外矛盾逐渐缓和,出现了暂时相安无事的局面。这一派蓬勃上升的气象,被后世称为「 ”同光中兴”。 彼时,慈禧太后虽然掌握帝国最高决策权,但因久居深宫,缺乏治国理政的才能和经验,加之奕䜣声望隆著,朝野支持者甚多,所以在很多重大事情的决策上,慈禧只能倚重和听从奕䜣。但是,慈禧又是权力欲极强的人,她对奕䜣分享最高权力很是不满。在迁就和容忍的背后,慈禧一直在等待时机打击奕䜣势力,实现大权独揽。 晚年慈禧太后 1865年(同治四年),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和湘军的裁撤,威胁清王朝的显性势力不复存在,而经过4年的学习和准备,慈禧对处理政务逐渐得心应手,她认为解决奕䜣的时机已经成熟。三月,翰林编修蔡寿祺突然上疏弹劾奕䜣贪墨、骄盈、揽权、徇私舞弊。「 ”臣愚以为议政王若于此时引为己过,归政朝廷,退居藩邸,请别择懿亲议政,多任劳成,参赞密勿,方可保全名位,永荷天庥”。(大意是要求奕䜣主动引退,保全名节。) 蔡寿祺的弹劾引起了大清高层的巨大震惊和混乱。慈禧趁乱出击,先是单独召见重臣哭诉奕䜣植党擅权,之后拿出亲自拟写好的谕旨,将奕䜣的职权一撸到底。「 ”恭亲王著毋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此后,满朝文武逐渐分成了支持奕䜣和支持慈禧的两派,双方相持不下。 在醇郡王奕譞等皇室宗亲的斡旋下,此事以奕䜣认罪悔过、慈禧重新任用奕䜣而结束。慈禧虽然没有扳倒奕䜣,却剥夺了奕䜣的议政王、宗人府宗令、内务府总管大臣等要职,还让奕䜣在自己面前「 ”伏地痛哭,无以自容”,「 ”深自引咎,颇知悔愧”,使奕䜣的声望和实权大减。 垂帘听政 通过试探和敲打,慈禧将奕䜣从「 ”合伙人”变成了「 ”下级”,明确了双方的尊卑关系。而随着慈禧的干预和掣肘,以及反恭亲王势力的壮大,奕䜣在之后的施政中渐渐瞻前顾后,不再像当初那样意气风发、大刀阔斧。所有的这一切直接影响了清王朝的内政外交。 二、中法战争失利导致甲申易枢 慈禧打压恭亲王势力之后,清廷官僚系统逐渐分化成三个派系:顽固派,洋务派,清流派。顽固派敌视西方一切事物,主张用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则主张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 ”师夷长技以制夷”,实现清王朝「 ”自强”,清流派不同于顽固派的极端保守,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它们不赞成洋务派的具体做法。清流派自视清高,以抨议朝政、纠劾权贵、对外强硬而著称,类似于现在的「 ”喷子”。 三派势力表面是路线之争,其实是慈禧对官僚集团分而治之的结果。慈禧支持洋务派主导的洋务运动,认为这能帮助大清强盛,但为了防止洋务派坐大,她又无视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攻击,使洋务运动发展的举步维艰。此外,为了整饬吏治,慈禧还放纵清流派,以之为耳目和喉舌,攻击朝廷重臣和地方实力派,防止权臣崛起。 奕䜣的重要助手宝鋆 凭借高超的权术手腕,慈禧使政见不同的各派人马相互牵制,形成了权力制衡。她还根据政局的变化,对各派有倾向地支持,完成阶段性目标。当恭亲王为平衡各派利益如履薄冰之时,慈禧则居高临下,超然事外,充当着最后的仲裁者。 1881年(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失去了唯一的制约力量,而在此之前,奕䜣的得力干将桂良、曹毓英、文祥相继去世,恭亲王势力得到很大削弱。此增彼减,慈禧对奕䜣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只不过看在奕䜣还有点利用价值,搞倒奕䜣时机不成熟,没有立马发作。 1883年(光绪九年),法军攻陷越南首都顺化,战火逐渐向中越边境蔓延。慈禧太后举棋不定,态度游移,朝廷主战派与主和派相持不下。奕䜣鉴于中法实力悬殊,主张退让以保和局,但慈禧不下最终决断,奕䜣也不敢推行和贯彻自己的主张,几乎无所作为。最高决策者和中枢大臣「 ”和战无定见”,前线清军进退两难,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境地。 中法战争(剧照) 法军在很短的时间内攻陷了山西、北宁、太原,战火燃及广西边境。败讯传来,举国哗然。朝野上下对奕䜣主导的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极为不满,慈禧也对战事不利的局面表示震怒。1884年4月3日(光绪十年三月初八),左庶子盛昱上了一道《疆事败坏请将军机大臣交部严议》的折子,矛头直指清流派和军机处: 「 ”越事失机,议者皆谓咎在云南抚臣唐炯、广西抚臣徐延旭,······奴才谓唐炯、徐延旭坐误事机,其罪固无可逭,而枢臣之蒙蔽诿卸,罪实浮于唐炯、徐延旭······外间众口一词,皆谓侍讲学士张佩纶荐之于前,而协办学士李鸿藻保之于后,······恭亲王、宝鋆久直廷枢,更事不少,非无识人之明,与景濂、翁同和之才识凡下者不同,乃亦俯仰徘徊,坐观成败”。 (大意:越南战事失利,都说是云南巡抚唐炯和广西巡抚徐延旭的责任······我认为唐炯和徐延旭固然有罪,但中枢大臣蒙蔽推诿,罪责比唐炯和徐延旭还重大,现在都说这两个人是张佩纶和李鸿藻推荐和保举的······恭亲王、宝鋆有识人之明,比景濂和翁同和强得多,怎奈也徘徊不定,坐观成败。) 末了,盛昱提议对清流派领袖张佩纶以及一众军机大臣进行问责: 「 ”惟有请明降谕旨,将军机大臣及滥保匪人张佩纶,均交部严议处,责令戴罪立功,认真改过,讳饰素习,悉数湔除。” 盛昱的奏折很快形成了蝴蝶效应。慈禧召见盛昱,流着泪说道:「 ”枢臣如此,教我们如何是好?”「 ”然则非动不可!”,对奕䜣等人郁积多年的怨愤和不满即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喷薄而出。 晚年奕䜣 五天后,慈禧发布上谕,以「 ”因循日甚”、「 ”委蛇保荣”的罪名,将奕䜣、宝鋆、李鸿藻、景濂、翁同和在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职务全部免去,同一天,又颁发上谕,任命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工部侍郎孙毓汶为军机大臣。次日,颁布懿旨,命「 ”军机处遇有紧急要件,著会同醇亲王商办。” 之后,慈禧又对总理衙门、礼部、吏部、理藩院、都察院的一把手进行了调整,短短十天不到,就将军机处、总理衙门和重要部院大臣换了一遍,这就是晚清著名的「 ”甲申易枢”。甲申,指农历甲申年,易枢,指更换中枢。自此,太后垂帘、亲王辅政二元决策体制彻底瓦解。 这一次,反对的力量微乎其微。 三、甲申易枢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军机处是清王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总理衙门不仅主管外交和通商,也总揽所有洋务事宜,是洋务运动的主导机构,一度被称为「 ”洋务内阁”。二者皆是清王朝最重要、最具实力的部门,因此,两部门领导班子的大幅度变动,必然会导致清王朝内政外交路线的大变动,对晚清政局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总理衙门 时人李慈铭在日记中这样评价甲申易枢:「 ”易中枢以驽产,代芦服以柴胡”(芦服和柴胡都是药材,比喻用劣质代替优质)。新的军机和总署成员,都是不谙内政外交、不识时务的顽固腐败官僚,其才能见识、声望人品与之前相比远为逊色。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官员已经认识到:「 ”枢垣大为调动,时局为之一变,所用者似非戡乱之人,恐恣意更张,国事隐坏。”(大意就是国事可能要坏在这帮人手里) 整体而言,甲申易枢对清王朝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内政不修,外交不争 奕䜣在时,虽然经常受到慈禧敲打,但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他能据理力争,比如杀大太监安德海、劝阻重修圆明园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慈禧的恣意妄为有所制约。奕譞是慈禧扶上来,只会对慈禧俯首听命,投其所好,后来挪用海军衙门的经费修颐和园,就是奕譞一手搞起来的。新军机处的其余成员中,世铎「 ”一物不知,唯利是图”,额勒和布「 ”伴食而已”,张之万「 ”以书画音乐自娱”,孙毓汶擅权纳贿。这使得晚清吏治更加腐败,内政更加混乱。 醇亲王奕譞 奕䜣当政时,奕譞屡次攻击奕䜣对外太软弱,是强硬派的代表人物,但是等到自己当政后,其妥协软弱比奕䜣有过之而无不及。中法战争后签订的《中法新约》,与其说是李鸿章谈判的结果,不如说是奕譞妥协的结果。委曲求全,力保和局,成了清廷的外交主基调。 2、洋务运动势衰 奕䜣是洋务运动的旗手,是洋务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甲申易枢后,奕䜣及其重要助手全部去职,这对洋务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洋务派自此失去了在中央的代言人,在面对顽固派的攻击阻挠时,愈发孤立。 奕譞主政后,虽然也继续推行洋务运动,但他的洋务指导思想相比奕䜣而言,在维护皇室和旗人利益方面更加露骨,在具体措施方面更具有局限性。 奕譞提倡「 ”枝弱干强邦本固”,他推行的洋务运动首重京畿,主要围绕加强京师及其附近军事力量而展开,这一时期的北洋水师、海防炮台、铁路、电报等等,无一不是这一思想的产物。洋务运动的范围逐渐从沿海地区收缩到了北洋一地。 从左自右:善庆、奕譞、李鸿章 此外,相比之前各地兴建近代化厂矿,发展军事工业,奕譞推行的洋务运动偏重于购置船炮,加强海防,这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加强国防实力,但不利于民族工业和国防建设的长远发展。甲申易枢后,除了张之洞在军事工业上仍有大手笔之外,洋务派再也有没轰轰烈烈的举措。整个洋务运动的方向渐渐跑偏,呈衰弱之势。 四、关于甲申易枢的评价 甲申易枢后,清廷官僚系统急剧腐败和堕落,洋务运动也因甲午战败而破产,三十年富国强兵一场梦,大清王朝国事日非,江河日下。 北洋水师(想象图) 张謇在辛亥革命后,回首往事时,曾感叹道: 「 ”自恭王去,醇王执政,孙毓汶擅权,贿赂公行,风气日坏,朝政益不可问。自此而有甲午朝局之变,由甲午而有戊戌政局之变,由戊戌而有庚子拳匪之变,由庚子而有辛亥革命之变,因果相乘,昭然明白。” (大意是说甲申易枢引起了甲午战败、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连锁反应) 之所以造成这种结果,主要在于清朝统治者将个人恩怨和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以三数人两立之恩怨,眩千万人一时之是非,动机甚微,造祸甚大。”从这个角度讲,慈禧甲申易枢,「 ”易”的是大清王朝的国运。 【参考资料】 孔祥吉:《甲申易枢与中法战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高晓颖:《从辛酉政变到甲申易枢——晚清政局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杨益茂:《奕譞与洋务》,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崔玉敏:《浅析甲申易枢对张之洞的影响》,兰台世界,2012年33期

相关参考

嫁给帝国的女人垂帘听政的慈禧有没有淫乱后宫?

...,唐高宗的皇后一代女皇武则天,而进入近代后的,当数慈禧皇太后。本文,小编要给大家说说慈禧这个人,一个叶赫那拉氏的女人,凭什么登上帝国的权力巅峰,她究竟有些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她掌握大清帝国的命运后,...

嫁给帝国的女人垂帘听政的慈禧有没有淫乱后宫?

...,唐高宗的皇后一代女皇武则天,而进入近代后的,当数慈禧皇太后。本文,小编要给大家说说慈禧这个人,一个叶赫那拉氏的女人,凭什么登上帝国的权力巅峰,她究竟有些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她掌握大清帝国的命运后,...

慈禧因何杀顾命大臣? 辛酉政变之谜

纵观历史,辛酉政变是哪一年开始,清政府权力的集中和混乱就从哪一年开始,江河日下的清朝末期几乎是在慈禧独揽朝权中走到终点。虽然慈禧统治的四十七年里不无建树,实行变法新政、重用汉臣,兴办女学等举措还是利国

慈禧因何杀顾命大臣? 辛酉政变之谜

...哪一年开始,清政府权力的集中和混乱就从哪一年开始,江河日下的清朝末期几乎是在慈禧独揽朝权中走到终点。虽然慈禧统治的四十七年里不无建树,实行变法新政、重用汉臣,兴办女学等举措还是利国利民,但是她的出发点...

慈禧因何杀顾命大臣? 辛酉政变之谜

...哪一年开始,清政府权力的集中和混乱就从哪一年开始,江河日下的清朝末期几乎是在慈禧独揽朝权中走到终点。虽然慈禧统治的四十七年里不无建树,实行变法新政、重用汉臣,兴办女学等举措还是利国利民,但是她的出发点...

一部晚清史:浅谈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演变历程

引言:中国封建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政治史,而在充斥着「”男权主义”至上的封建社会,能够问鼎权力巅峰的往往是男人。然而事无绝对,在中国历史当中同样有着掌一国之权的女人,慈禧便是其中一位。根据《清史稿》记载

慈禧真的是和珅转世吗

和珅临死前的绝命诗跟慈禧有什么关系?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出现了极少数站在权力顶峰的女子,慈禧太后就是其中之一。她虽然没有登上帝位,却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日本历史上八位女天皇的传奇人生

日本历史上八位女天皇的传奇人生  中国历史有许多女性曾登上权力的巅峰,如北魏的冯太后、西汉时期的吕后、清末的慈禧太后等都曾摄政,成为各王朝实际统治者,但真正称帝的只有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但是日本的历

还原真实的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厉害的狠角色,一个改变大清的女人

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的坚船利炮撬开了「”闭关锁国”的满清王朝。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清王朝急转直下,从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变成了西方列强案板上的鱼肉。历史风云变幻,摇摇欲坠、江河

其中一个只在位10个月,却留下千古美名

中国古代的皇帝,由于处于权力的巅峰,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所以后人对他们评价不一,有褒有贬,比如乾隆皇帝,虽然有十全武功,但是却是大清王朝最奢侈的一位皇帝,乾隆盛世其实是用银子堆出来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