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下了一步 ”臭棋”,最终,为大清朝带来了 ”满盘皆输”

Posted 皇子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晚年下了一步 ”臭棋”,最终,为大清朝带来了 ”满盘皆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乾隆晚年下了一步 ”臭棋”,最终,为大清朝带来了 ”满盘皆输”

1616年的时候,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了1636年,皇太极就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很关键,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大清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至此,大清朝逐步掌控全国。 可以说,在清朝的建国初期,之所以能出现四海臣服、万民归心的一个大好的统治局面,在后来又出现长达百年的「 ”康雍乾盛世”,这些都是清朝皇帝能力的体现。由此可见,想要使国家长治久安,挑选一个才华、能力、品德极佳的继承人,则是重中之重。 例如:被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守业有成的雍正、积极进取的乾隆,他们都是在同胞皇子中被筛选出来的佼佼者。在清朝皇帝中,嘉庆的地位比较特殊,他承接了祖上三代留下的盛世,但却并未让盛世在自己手中延续下去。 翻阅清史,我们找不到一丝一毫关于嘉庆懒政、淫乱、昏聩、残暴的记载,而诸多野史中也极少出现关于嘉庆的风流韵事。但就是这样一个品格端正、勤勉从政、勤俭节约、宽宏大量的皇帝,却成为清朝十二帝中的最平庸者,没有突出的缺点,亦没有特别的长处。 可以说,嘉庆对于国家一生未立寸功,毫无建树,「 ”乏术”和「 ”平庸”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 那么,乾隆究竟是出于什么心态,才会将国家交托给他,将三代人打造的盛世交给他呢?乾隆膝下不缺子嗣,有据可考的皇子共有十七个,永琰既非长子,也非嫡出,按照清朝祖制中的「 ”无嫡立长”原则,永琰根本没资格成为皇储。 其实,乾隆在选太子时,并未把永琰考虑在内,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早在永琰出生之前,嫡皇子永琏、永琮早夭,其余六个庶出的皇子也英年早逝。等到永琰出生,乾隆只剩七个儿子,就连深得乾隆宠爱的永琪,没过几年也因病离世了。 此时,皇储的备选范围已经非常小了,乾隆已无法按照「 ”无嫡立长”的祖制进行选择,只能从仅剩的几个儿子中择优。当时,永琰最大的对手是十一阿哥永瑆,永瑆自幼聪颖,才华横溢,做事果断,非常有主见。相比之下永瑆性格内向,老成持重,做事循规蹈矩。 乾隆晚年,清朝已经出现衰落的迹象,按理说,应该由永瑆这种有创新能力的皇子登基,或许可重新使大清中兴。 然而,乾隆却选择了更守规矩的永琰。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乾隆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一定要遵从他的治国方针,按照自己的思路按部就班地理政,这样才能永保皇室的权威,让祖孙三代打造的盛世持续下去。永琰从来不作任何僭越的举动,且非常有孝心,在乾隆心目中听话老实的永琰就是最完美的继承人。 朝廷的大臣们无不擅长察言观色,他们早就在乾隆的态度中,看出永琰的重要性,所以,大臣们在乾隆面前无不对永琰倍加赞誉,顺应圣意。虽说,乾隆曾说过「 ”不敢与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数等同”一类的话,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乾隆逐渐将这些话抛诸脑后。 并且,等到乾隆年老昏聩时,他已经将手中的皇权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决不允许任何人染指,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子嗣。怎样才能「 ”退而不退”?怎样才能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继续指点江山,这才是乾隆在垂危之际最关心的事。 然而生命有限,所谓「 ”万寿无疆”只是拍马屁的鬼话,乾隆自然明白这一点。想要继续维持自己的权威,只能选择一个唯父命是从、恪守教条的继承者,只有永琰符合这些标准。 果不其然,乾隆在禅位后明确向大臣们表示:「 ”虽然已将皇位传给永琰,但朝中的人事任免和军国大事朕绝不会置之不理,仍会亲力亲为。” 后来,乾隆还对朝鲜使者说过这样的话:「 ”虽然我已退位,但国家大事还由我来处理。” 他以自己住惯了养心殿为由,拒绝将皇上的卧室让给儿子。乾隆觉得只有养心殿才「 ”安全吉祥”,方便传唤群臣,所以,以各种理由拒绝搬走。为了约束嘉庆,乾隆虽将皇位传给儿子,但却将御玺留在手中。按照祖制,新皇登基后全国必须更换年号,乾隆虽允许嘉庆在民间修改年号,但仍命令紫禁城内沿用乾隆年号。嘉庆登基后,全国应该发行「 ”嘉庆通宝”,但是,在乾隆的干涉下铸币局每年仍铸一半「 ”乾隆通宝”。 嘉庆的皇位坐的并不安稳,朝中实际掌权的仍是他头上的太上皇,嘉庆只能像傀儡一样当了几年「 ”二皇帝”。 虽说,永琰不是乾隆皇子中最优秀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潜质。 史料记载,永琰自幼勤奋刻苦,从六岁开始接触书本,十二岁熟读四书五经,随后又与多名老师学习古诗词,有非常坚实的文化基础。永琰十四岁时,乾隆秘密将他册立为储君,在此之后的二十一年里,乾隆对永琰进行了无数次考验,这才确定永琰为继承人。 既然,能通过乾隆的多道考验,那么,则说明永琰的能力虽然没达到出色的地步,但起码是达标的。不过,永琰将自己的能力全部应用在循规蹈矩、恪守父命中,无法分心研究安邦治国之策,永琰本人更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 所以,倘若将永琰放在雍正朝,面对四海升平、国库充盈的状况,以嘉庆的能力的确能守业成功,至少不会逊色于雍正。然而,乾隆后期国家形势急转直下国库已见底,国家的种种弊端也有了显现的苗头,文武大臣各怀鬼胎官场贪政、懒政成风,各种被盛世掩盖的矛盾一触即发。 可以说,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 ”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 ”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 ”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帝则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所以,此时的大清,迫切需要一个有铁血手腕,杀伐果决的「 ”武帝”,才能震慑官场,以新政挽大厦于将倾。 显然,嘉庆根本不是「 ”武帝”,他的能力在历朝历代的帝王中平平无奇,而且,他并没有继承祖父康熙和父亲乾隆骨子里的拼搏精神。虽说,嘉庆亲政后也曾立誓有一番作为,始终埋首于政务中勤勤恳恳,但他充其量只是个政治场上的老好人,连守成都无法做到。 我们不能否认嘉庆在乾隆驾崩后推行了一系列新政,这些新政策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作用,但却治标不治本,无法阻止大清的衰落。面对遍体鳞伤的国家,嘉庆始终找不到根治的良方。对朝堂上尸位素餐的大臣们,嘉庆始终无法痛下杀手,仅以警告、恫吓治理官场,却收效甚微。 在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前,嘉庆对崛起的西方列强有较清醒的认识,却没能力拿出方案针对这些虎视眈眈的侵略者。嘉庆朝的农民大批量破产,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的大部分土地被贵族、官僚、地主收购,官场乱象比乾隆后期还要严重,各阶级矛盾日渐激化。 先是川、楚两地的白莲教揭竿而起,后又发生鲁、豫地区天理教作乱。在镇压了这两场农民起义后,清朝腐烂的速度越来越快,逐渐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乾隆一生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将两代祖先留下的基业全部败光,使国家滋生腐败的细菌。 然而,哪怕在临终那一刻,乾隆始终不承认他的政策有问题,认为自己留给爱新觉罗后代的仍是铁桶江山,还指望嘉庆能沿袭他的政策继续将大清基业发扬光大。身为一国之君,有「 ”谁与争锋”的心态自然是好的,但是,这种心态必须建立在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知下。 而乾隆的自大,无异于掩耳盗铃。 也正因为乾隆对「 ”干盛世”的迷信,才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他在选择继承人的过程中做出愚蠢的决定。 为了贪慕虚荣,让子孙后代都感念自己的恩德,乾隆将皇位传给最不可能成大器的儿子,将有着近两百年辉煌史的政权交给不知进取、治国乏术的嘉庆,让爱新觉罗的事业由巅峰急速跌落,最终成为世界的笑柄,被崛起的列强国按在耻辱柱上。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将「 ”嘉庆中衰”归咎于嘉庆,他不应该背负这种耻辱。「 ”嘉庆中衰”的罪魁祸首正是乾隆,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乾隆在择储期间下了一步臭棋,最终,为满清带来崩盘。 「 ”予惟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竭力尽心,匡朕之咎,移民之俗;若自甘卑鄙,则当挂冠致仕,了此残生,切勿尸禄保位,益增朕罪。笔随泪洒,通谕知之。” 回看嘉庆晚年「 ”罪己诏”,嘉庆对自己的统治产生了怀疑,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从未有一天怠政,也从未压迫过老百姓,为什么会有百姓揭竿而起?嘉庆根本没考虑过这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父亲乾隆和他的错误政策所致,反倒「 ”返躬修省,改过正心”,将所有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 这里,我们仅从嘉庆的自我批评来看,他的品德比父亲乾隆高出一个层次,至少,他看出了如今的大清帝国是有问题的,并敢于承认错误,而不像乾隆那样,始终活在「 ”大清天下第一”的美梦之中,居功自傲。 参考资料: 【《清史稿·本纪十六·仁宗本纪》、《清实录之嘉庆朝》、《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

相关参考

乾隆骂了纪晓岚这句话, 埋下了清朝灭亡的祸根!

清朝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王朝,乾隆更是其中备受争议的皇帝。得益于《戏说乾隆》、《铜齿铁牙纪晓岚》等电视剧,让乾隆成为了历代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在诸多电视剧中,乾隆和纪晓岚的关系,可谓君臣相得益彰,一个英明一

赵匡胤为大宋埋下了一个巨大隐患,自此以后宋朝一直处于挨打局面

显德六年六月,柴荣因病班师回到汴京,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升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立魏王符彦卿女为皇后。以皇长子柴宗训为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以第二子柴宗让为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六月

乾隆晚年清朝为什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在颓势中挣扎>  盛世过后即是平凡到了极点的平庸。晚年。清朝已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太平盛世出现了阴影。到、期间,吏治日益腐败。教派、会党众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频繁。颓势已然形成。虽然嘉道二

雍正临死前下了两道密旨,让乾隆稳坐江山60余年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雍正的传说真是好多好多。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满清的一位帝王,雍正的皇位来自于清圣祖康熙帝,虽然康熙平三藩,收台湾,败准格尔,驱除沙俄,巩固了中华领土的

乾隆给英国国王下了一道圣旨,看完让人哭笑不得,现存大英博物馆

经历了十一个皇帝,历经276年的发展,它曾有过发展的巅峰时期,也因「”闭关锁国”将清朝推向了绝路,让中国落后于世界在近代备受欺凌。而近代史的屈辱全部因为「”一道圣旨”,这个圣旨究竟是什么?为何对清朝造

乾隆帝晚年的一场动乱,结果导致清朝一蹶不振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场战乱就是著名的川楚白莲教乱,也称之为白莲教起义。战场起义爆发于嘉庆元年,持续九年的时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场战乱虽然爆发于嘉庆年

南巡时一才女出了一上联,让乾隆与纪晓岚都吃瘪,至今也无人对出

乾隆,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乾隆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且不说做了63年皇帝(3年太上皇),能活到88岁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乾隆一生自视甚高,晚年更是以“十全武功”自诩。事实上,乾隆还有一

清朝灭亡后,一位太医晚年说了一秘密,揭露慈禧的一桩丑闻

小编翻阅了一本名叫《闻尘偶记》的闲书,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这本书上记载了一则故事,与清朝的慈禧太后有关。想听是什么故事吗?且听小编慢慢道来。讲故事之前,小编要先卖一个关子。经常看古装剧的观众应该都

乾隆帝得怪病后与皇后同住,结果怎么样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的顶峰,他的励精图治,让当时的清朝在原有的体制框架下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繁荣达

乾隆微服私访给鞋铺写对联,后来这家鞋铺生意越来越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乾隆皇帝为人风流倜傥,最喜欢微服私访,体验民情,心情高兴的时候,就喜欢吟诗题字,所以在北京城里留下了很多墨宝,传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话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