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
Posted 永和
篇首语: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桓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桓温
桓温(312~373),中国东晋大将。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曾率军3次北伐,志在收复中原,以代晋称帝。
殷浩偏安江南的东晋朝廷尽力牵制和阻挠主张北伐者。永和二年(346),桓温乘成汉政权腐败,人心涣散之际,率军沿江直上,次年,平定蜀地,声望极高。五年,北方再度混乱,桓温多次请求乘机北伐,六年,朝廷以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5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企图以此对抗桓温。九年,殷浩大败而回,免为庶人,内外大权遂集于桓温一身。永和十年二月,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四月,桓温在今陕西蓝田击败前秦派来堵截的数万大军,前秦主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但桓温未乘胜进攻长安,而是坐待敌军自溃,终因军粮不继而于六月被迫撤退。十二年七月,桓温第二次自江陵北伐,八月,大败羌族豪酋姚襄的军队,收复洛阳。隆和元年(362),桓温建议迁都洛阳,主张永嘉以来流播的北人全部迁回河南。南下士族纷纷反对。东晋大臣相互猜忌和牵制,力量内耗,给前燕可乘之机。洛阳终于被前燕占领。兴宁元年(363),桓温已进位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以便代晋,决定北伐前燕。四月,桓温率步骑自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仅数月,就以惨败告终。太和六年(371),桓温废帝奕为东海王(即海西公),改立简文帝,自己以大司马镇姑孰专擅朝政。次年,简文帝死,桓温要求加九锡,作代晋的图谋,但不久即病死,由其弟桓冲代领其众。
“桓温453640”相关参考
桓温北伐的原因桓温北伐共有三次,三次都在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后又功败垂成,而三次桓温北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东晋的局势日渐稳定,而北方政权的更替频繁,使东晋有了一定的实力可以收复北
人物志 桓温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桓温历史评价,桓温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字元子,谯国龙亢(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人。父桓彝,宣城太守。生未周年,为温峤(后为中书令)所赏识,遂名之曰温。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六月,父为苏峻(原为历阳内史,公元327年起兵反晋)将韩晃所害,泾
桓温北伐共有三次,三次都在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后又功败垂成,而三次桓温北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东晋的局势日渐稳定,而北方政权的更替频繁,使东晋有了一定的实力可以收复北方。成汉政权是
桓温北伐共有三次,三次都在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后又功败垂成,而三次桓温北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东晋的局势日渐稳定,而北方政权的更替频繁,使东晋有了一定的实力可以收复北方。成汉政权是
桓温刚提出西征蜀国时,朝廷中立即“唾沫星子”乱飞,恨不得淹死他。桓温把脸上擦擦干净,把这些无聊的清谈名士全当“鸟人”,说的全当“鸟语”。他没有要中央的任何支援,抛弃了大后方,孤注一掷,千里远征。俗话说
桓温刚提出西征蜀国时,朝廷中立即“唾沫星子”乱飞,恨不得淹死他。桓温把脸上擦擦干净,把这些无聊的清谈名士全当“鸟人”,说的全当“鸟语”。他没有要中央的任何支援,抛弃了大后方,孤注一掷,千里远征。俗话说
桓温刚提出西征蜀国时,朝廷中立即“唾沫星子”乱飞,恨不得淹死他。桓温把脸上擦擦干净,把这些无聊的清谈名士全当“鸟人”,说的全当“鸟语”。他没有要中央的任何支援,抛弃了大后方,孤注一掷,千里远征。俗话说
桓温刚提出西征蜀国时,朝廷中立即“唾沫星子”乱飞,恨不得淹死他。桓温把脸上擦擦干净,把这些无聊的清谈名士全当“鸟人”,说的全当“鸟语”。他没有要中央的任何支援,抛弃了大后方,孤注一掷,千里远征。俗话说
桓温废立(永和二年)安西将军桓温将伐汉[1],将佐皆以为不可。朝廷以蜀道险远,温众少而深入,皆以为忧,惟刘惔[2]以为必克。或问其故,惔曰:“以博知之。温,善博者也,不必得则不为。但恐克蜀之后,温终专
桓温是东晋为数不多的名将,他是东汉大臣桓荣的后代,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一生战功累累,不仅收复蜀地还多次北伐,为东晋立下显赫功劳。此后桓温独揽朝政十几年,还曾有自立的打算,只是北伐战绩多为战败,所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