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

Posted 永和

篇首语: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桓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桓温

  桓温(312~373),中国东晋大将。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曾率军3次北伐,志在收复中原,以代晋称帝。

殷浩

  偏安江南的东晋朝廷尽力牵制和阻挠主张北伐者。永和二年(346),桓温乘成汉政权腐败,人心涣散之际,率军沿江直上,次年,平定蜀地,声望极高。五年,北方再度混乱,桓温多次请求乘机北伐,六年,朝廷以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5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企图以此对抗桓温。九年,殷浩大败而回,免为庶人,内外大权遂集于桓温一身。永和十年二月,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四月,桓温在今陕西蓝田击败前秦派来堵截的数万大军,前秦主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但桓温未乘胜进攻长安,而是坐待敌军自溃,终因军粮不继而于六月被迫撤退。十二年七月,桓温第二次自江陵北伐,八月,大败羌族豪酋姚襄的军队,收复洛阳。隆和元年(362),桓温建议迁都洛阳,主张永嘉以来流播的北人全部迁回河南。南下士族纷纷反对。东晋大臣相互猜忌和牵制,力量内耗,给前燕可乘之机。洛阳终于被前燕占领。兴宁元年(363),桓温已进位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以便代晋,决定北伐前燕。四月,桓温率步骑自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仅数月,就以惨败告终。太和六年(371),桓温废帝奕为东海王(即海西公),改立简文帝,自己以大司马镇姑孰专擅朝政。次年,简文帝死,桓温要求加九锡,作代晋的图谋,但不久即病死,由其弟桓冲代领其众。

“桓温453640”

相关参考

走神秘主义道路,桓温能否迎来命运转折

桓温出身的贫穷让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没有绝对的把握绝不去做。因而他在权倾朝野的路上走得深谋远虑、踏实稳重。桓温>首先,是出名。三国故事告诉桓温,要出名首先得找有名气的人给他吹。这一点桓温的

皇帝司马昱曾发遗诏允许桓温适时篡位 东晋轶事

司马昱(320年—372年),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公元371年十一月,权臣桓温以卑鄙恶毒手段除掉司马奕后,于同月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司马昱是桓温扶持的傀儡,他跟桓温交往

静待时机,桓温如何一步步成为最终赢家

桓温以司马氏女婿和庾家女婿的双重身份静观庾亮和王导的斗争。无奈王导没活过庾亮,终于庾氏冲刺成功,后程胜出。更好的事情是,桓温的老丈人只在位了三年就不明不白死在了建康宫里,传说是庾皇后情杀。庾皇后的儿子

司马昱整天担心被桓温谋杀 在位仅8个月重病

  原标题:司马昱整天担心被桓温谋杀在位仅仅8个月,就患上重病  司马昱被吓病了。  简文帝司马昱和桓温从私人感情来说,还是不错的朋友,然而在权力面前,往事如烟,只有美好又让人心碎的回忆。  司马昱是

122 桓温北伐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石勒儿子)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历史上称为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音huǎn

居然敢对太后说皇帝阳痿 统帅桓温胆子是有多大

公元369年下半年,东晋与前燕在枋头展开大战,结果东晋又是一场打败,作为最好统帅的桓温不禁唉声叹气,回想起他从353到369年的三次北伐,心顿时凉了半截。第一次北伐是在353年二月,当时桓温带兵4万从

杀掉其三个儿子 东晋桓温19岁时乔装潜入仇人家

...,绚烂却不可及。真正敢鼓起勇气到北方去比武挑战的,桓温算是一个。他是毁誉参半的人,但无论如何,有着鲜明的棱角,豪气冲天。和无数阴柔气太浓的纤弱名士相比,无疑显得身材健硕、挺拔有力,更有男人味道。杀死仇...

憋屈的桓温,一直扯后腿的朝廷做了些什么

土,中原的军队阔别了四十多年的城市。站在洛阳城头,桓温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土地此时为胡人所占,不禁愤慨,“神州陆沉,王衍这些人难辞其咎!”这句话让朝廷里的文化人很不高兴——王衍是文化人的代表,尽管他搞砸

东晋将领桓玄是怎么建立桓楚的

桓玄(公元369-404年),字敬道,桓温之子。桓温死后,谢氏当政,继以司马氏振兴皇权之举,桓温兄弟辈桓豁、桓冲相继去世,桓氏尽失桓温时逐步控制的各州镇。由于桓温曾有篡位的活动,其子侄辈在政治上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