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书省
Posted 行省
篇首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行中书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汉语拼音:Xingzhongshusheng;英语:Branch Secretariat),中国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设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因幅员辽阔,除“腹里”诸路(今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直辖于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先后于重要都会建立10个行中书省(世祖、武宗朝3次立尚书省主政期间,相应改称行尚书省),分领各大地区。起初皆以中书省宰执官出领各行省,称行某处中书省事,后来行省成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遂更定官制,只称某处行省官,不再带中书省宰执职衔。
投下至元二十三年(1286),罢各行省所设丞相,只置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其后部分地大事繁的行省仍许设丞相。各行省一般置平章政事两员,右、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两员,品秩与中书省官同;左司、右司合为一,置郎中、员外郎、都事,品秩皆低于中书省。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离省治远的各路,置宣慰司分统之,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除十行省之外,元朝还于高丽置征东行省,但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得自辟官属,高丽国原有的政权机构和制度均不改变,财赋亦不入都省,与元朝国内诸行省性质不同。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元廷为镇压农民军,先后增设许多中书分省或行省,农民起义政权也仿元制设立行省。
元代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明灭元后,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一般简称省。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代。
“行中书省283681” 6相关参考
金朝尚书省臣到地方直接统领军政,称“行尚书省事”。蒙古灭金过程中,曾派达鲁花赤驻燕京,负责中原的刑名和财赋等事。汉人官员沿袭金制,称燕京行尚书省事。元朝建国以后,在中央立中书省,为了处理中央和地方事务
岭北行省,中国元代十行中书省之一。全称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和宁(见和林),统辖漠北诸地。皇庆元年(1312)始称。行省辖境,东至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接辽阳行省;西至也儿的石河,接钦察汗国和察合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行省制度元朝为控制其辽阔的疆域而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是为行省制度。金朝曾在开封等地设行台省。元在统一过程中沿用金制
众所周知,我国省制划分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而行省则是「”行中书省”的简称。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朝,兴于唐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三省六部制。然而「”省”这个称呼究竟从何而来?
湖广全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是元朝设立的一级行政区,包含今天的部分湖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以及广东地区,实际上要比如今的湖南、湖北省都大得多。不过到了清朝,湖广被分成了今天的湖南和湖北,究竟湖广为什
姚察,字伯审,是吴兴武康人。梁朝简文帝即位,对姚察礼遇。起用他为南海王国的左常侍,兼司文侍郎。授予他为南郡王行参军,兼尚书驾部郎。>元帝在荆州即位,他父亲与朝臣一律前往中书省听用,元帝授予姚察任原乡县
一、浙江古代名字为江浙行省。元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为省级行政区划的开始。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亡宋,立两浙都督府于杭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此,改名江浙行省。元末,方国珍
演变历程: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君主专制脉
人物简介郑(?-710)唐诗人。字文靖,河北沧县(属沧州)人。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十七岁举进士。武后时,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张易之下台后,被贬为宣州司户。唐中宗时,任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与崔日用
演变历程: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君主专制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