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
Posted 天下
篇首语: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六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韬
《六韬》(汉语拼音:Liutɑo;英语:Six Stratagems),中国古代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又称《太公六韬》。《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实为后人伪托,真实作者已不可考。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一说为春秋,一说为秦汉之际。托名吕尚所撰,其始作者为齐国史官奉命编纂,后又经多人之手校订、增删而成今本60篇的《六韬》。存本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武经七书》本等。该书今本6卷、60篇,约2.3万字。它强调战争的正义性,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在建军思想上强调选将练士,认为“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并把“勇、智、仁、信、忠”作为选将的标准;主张以法治军,把“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看作是从严治军的重要措施。在战略上主张“全胜”,认为“全胜不斗,大兵无创”,“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胜敌者,胜于无形”。提出了对敌斗争的“文伐”策略。在作战指导上强调指挥专一,因情用兵,速战速决。《六韬》对后世颇有影响,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
《六韬》全书分6章,依次是《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前两章主要讲修德行仁以树敛致强致盛的治国方略,后4章论述战争谋略、战术运用、军队管理、训练及装备等:
一、《文韬》共12篇,依次是:《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本章主要是讲政治,政治是军事的基础,军事是政治的继续。
二、《武韬》计5篇,依次是《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主要讲述以武力取天下的谋略,强调要夺取天下,首先应“修德惠民”,争取民心。再以政治手段瓦解敌人,看准时机,以最小的代价夺取胜利。
三、《龙韬》包括《王翼》、《论将》、《选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计12篇。主要论述军队统帅和作战指挥问题。其中关于军队统帅部的阐述,使我们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军队统帅部的编制,已具有现代军队司令部的雏型,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四、《虎韬》有《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12篇,分别论述了兵器、器材和装具,突围、渡水、对阵、迂迴、伏击、攻城及反伏击、反火攻等各种装备及战术问题。
鹖冠子五、《豹韬》计有《林战》、《突战》、《敌强》、《敌武》、《鸟云山兵》、《鸟云泽兵》、《少众》、《分险》等8篇。分别论述森林、山地、江河地带的战法及抗击突然袭击、夜袭和以少击众、以弱击强等特殊情况下的战术。
六、《犬韬》包括《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计10篇。论述了军队集结、捕捉战机、选拔“练卒”,车、步、骑各兵种的性能、战斗力、阵法、战法等,开创了诸兵种联合作战的研究。
《六韬》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民本思想,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思想,举贤尚功的用人思想及赏信罚必的刑德思想等。
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民本思想。《文师》载:“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天下为天下人所有,所以,君主必须与民同利,这样才能得到民的拥护,国家才有长盛的基础。这一思想,时至今天,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二、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思想。要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必须要各行各业协调发展。《六守》载:“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姜太公以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经济政策,促使齐国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壮大,成为东方大国。
三、举贤尚功的用人思想。《举贤》论述发现人才,必须举用的原则、方法。举贤而无功的原因在于举贤而不能用。而要做到举贤能用,就必须抛却世俗的眼光考察贤人,考察合格举用时,要按职位用人,任用后要按名督实,实与名相当,便可继续留用他。
四、赏信罚必的刑德思想。《六韬》主张,治国和治军一样,都必须有法规,但在执法的时候,要刑德相辅,而不是单纯地为惩罚而惩罚。在赏罚面前,上层人物与下层庶民同等对待,使刑赏体现公平严明。
参见条目
“六韬302729” 12相关参考
1.西周姜子牙的《太公阴符》有人说《太公阴符》就是《太公兵法》,又称《六韬》。但《六韬》已被证明是伪书,成书于战国时期,因此不可能是同一本。《太公阴符》一说由轩辕黄帝所著,记载了上古时代黄帝的治世理论
>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
魏忠贤权倾一朝天启初年,后金接连打败明军,朝廷震动。明熹宗不去整顿内政国防,却听从魏忠贤的胡言,挑选太监和宫女在宫内操练取乐。整个过程如同儿戏,皇帝常兴致勃勃地亲临观看。时人诗曰:“天子宫中肄六韬,红
“根性”是你的助跑器古代兵书对为将之道评论较多,如《选将》、《立将》、《将宛》等。《孙子·计篇》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六韬·龙韬·论将》说:“将有五才,‘勇、智、仁、信、忠也’。”现代
北条早云是当时少见的军事家。他熟悉兵法,爱读六韬三略,善于寻找时机,运用灵活的战略和战术,使他从一个无名的小城主成长为最早雄踞关东的战国大名。>北条早云能够取胜的重要原因,是他懂得向民众让步和恢复经济
姜太公:姜太公即姜子牙。又名尚、吕望,道号飞熊。姜太公在历史上是顶有名的,后人每提及辅佐王霸之臣,必说成汤之伊尹,西周之吕望,汉氏之张良。因有兵书《六韬》传世,更被誉为百代兵家之祖。如果仅是如此,尚不
秦末汉初叱吒风云、并开两汉之基的大将军韩信,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汉书补注》引唐朝大将李靖的话说:「”张良所学,《六韬》、《三略》是也;韩信所学,《穰苴》、《孙武》是也。”《穰苴》和《孙武》都是古代著名
秦末汉初叱吒风云、并开两汉之基的大将军韩信,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汉书补注》引唐朝大将李靖的话说:「”张良所学,《六韬》、《三略》是也;韩信所学,《穰苴》、《孙武》是也。”《穰苴》和《孙武》都是古代著名
电影被爱迪生发明出来是1889年的事,但是“电影”一词在我国古代就出现过,是指一种打仗时用的旗帜。据《六韬·皮韬·军用》记载:“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