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Posted 宋史
篇首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史
《宋史》,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中国宋代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世家255卷,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到五年十月,历时仅两年半,即修成《宋史》。《宋史》由总裁与史官30人集体编撰。宋朝的官修史书,如编年体的日历、实录,纪传体的国史之类,极为繁富。
南宋灭亡后,元朝将宋的各种史籍文书5000多册,运至大都国史院,成为元人纂修《宋史》的资料依据。《宋史》为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现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保存了大量历史记录,很多史实都是其他书中所不载的。
由于元朝史官史识低下,《宋史》存在一些缺点:如详略不一,删除了宋元战争史实及否定王安石变法等。《宋史》的主要版本有:至正六年杭州路刻印的至正本;明成化十六年(1480)的成化本;明嘉靖南京国子监本南监本);明万历北京国子监本(北监本);清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本(殿本);清光绪元年(1875)浙江书局本(局本);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百衲本。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宋史》标点校勘本,是以百衲本为工作本,同时吸收叶渭清《元椠宋史校记》和张元济《宋史校勘记》稿本的成果,参校了殿本和局本,是目前较好的版本。但中华书局校点本中亦有不少错误,故百衲本仍不可废。
辽史《宋史》由丞相脱脱挂名任都总裁,帖睦尔达世、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李好文、王沂和杨宗瑞等七人任总裁,史官有斡玉伦徒、泰不华、杜秉彝、赵普、宋褧、王思诚、干文传、汪泽民、张瑾、麦文贵、贡师道、李齐、余阙、刘闻、贾鲁、冯福可、赵中、陈祖仁、王仪、余贞、谭慥、张翥、吴当和危素等二十三人,绝大多数为汉族文人。《宋史》即是由总裁与史官三十人集体编撰,而总裁的作用尤为重要,如欧阳玄、张起岩、李好文等,都颇有名望。历代有重修宋史者。
历代屡有重修宋史之议。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王洙完成《宋史质》100卷,嘉靖三十四年柯维祺编有《宋史新编》200卷,王惟俭有《宋史记》250卷。清代陈黄中编《宋史稿》219卷、陆心源编《宋史翼》40卷,朝鲜的李算也编了一部148卷的《宋史筌》。这些改订之作,虽然改进了《宋史》的某些缺点,但没有一部能够取代《宋史》。
乾隆末年,邵晋涵发愤重修《宋史》,钱大昕、章学诚曾参与制定体例,邵先撰《南都事略》,然後再修《宋史》,惜书未竟而卒。
“宋史692082” 7相关参考
王安石变法失败遭嘲弄宋史称其“虎头牛耳” 王安石领导的“熙宁变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变法失败后,士大夫不是对变法利弊得失的权衡总结,而
—人物简介—高继宣,字舜举,亳州蒙城人,是大宋高家将中的第二代将领,曾在宋太宗、真宗年间为将。虽然出自将门,家风尚武,但高继宣并非介武夫,《宋史》称高继宣文武双全,练就一身好武艺,精通骑射,同时又非常
—人物简介—高继宣,字舜举,亳州蒙城人,是大宋高家将中的第二代将领,曾在宋太宗、真宗年间为将。虽然出自将门,家风尚武,但高继宣并非介武夫,《宋史》称高继宣文武双全,练就一身好武艺,精通骑射,同时又非常
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宋朝的建立。周世宗柴荣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随周世宗柴荣作战有功,任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公元959年,周世宗驾崩,七岁幼子周恭帝柴宗训即位,赵匡胤又兼任宋州
导读:王安石领导的“熙宁变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变法失败后,士大夫不是对变法利弊得失的权衡总结,而多是对王安石个人的嘲弄和攻击,他们或从形象、习惯入手,或从性格、经历着笔,给王安石贴上了一系列神神
提起历代皇室的女强人,很多人都知道武则天和慈禧太后。其实还有一个治政比这两人更强的宋英宗高皇后。她是声名显赫的高琼的孙女。她的母亲是仁宗曹皇后的同胞姐姐。高皇后自幼在宫中陪伴曹皇后。当时,英宗赵曙还是
伪造“天书”眭达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宋真宗赵恒接到皇城司的奏报,说是左承天门的屋南角上,有黄帛包封挂在鸱吻上面,他当即在崇政殿西厢房召见宰相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大臣宣告此事,
宋史上最苦情的公主,为何求而不得,宝安公主的悲剧是谁所造成?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皇室的公主,她们的婚姻历来都由不了她们自己做主。公主,不是被和亲,要不就是被当做政治筹码,嫁给朝中
历史人物 南朝宋史学家裴S简介,裴S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
南朝宋史学家裴S简介,裴S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主要成就司马迁
漕运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现象,即封建王朝通过水运,向其统治中心京师大规模征送税粮等物资的一种制度。这一现象始于秦代,亡于清末,前后存在了二千年之久,其间统一集权王朝时期,漕运无不兴旺发达,而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