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Posted 明史
篇首语: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史
《明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始纂于康熙十八年(1679),乾隆四年(1739)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等在康熙时所撰《明史稿》的基础上撰成。从顺治二年(1645)开史馆起历时95年,是中国历史上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官修史书。共332卷,包括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另有目录4卷。
明史稿该书取材于《明实录》、《大明会典》、档册、邸报,以及文集、奏议、稗史、方志、传记等有关著述和材料,由于有著名史家万斯同等的整理和考订,该书体例严谨,叙事清晰,编排得当,文字简明,引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明史》体例多有不同于前代正史或其他史书者。建文、景泰两朝均列为本纪,不同于《明实录》的附录形式;《历志》中的图表,简便易明,为过去所未有;《艺文志》只记述明代著述,不同于前代正史中的《艺文志》;在表的部分,较前代诸史增加了《七卿表》;另专门立有《阉党》、《流贼》、《土司》等列传,突出记述了明代的主要社会问题,为了解明代宦官、明代农民起义和明代民族关系,提供了比较集中、系统的材料。《明史》的记事有些过于简略,立传的人物也不够完备,且多回护之处。现通行的《明史》版本是乾隆四年的武英殿原刊本,1974年中华书局又据以校勘、标点出版。
“明史691990” 7相关参考
公元1739年《明史》定稿顺治二年(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康熙四年(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徐
修《明史》清统治者为笼络汉人知识分子,同时也为以己意裁定明史,在定鼎北京以后就着手修纂《明史》。经顺、康、雍、乾四朝而成,共332卷,另有目录4卷。所记史事,起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终明崇祯
一直以来,西方学者根据他们的文明标准,将中华文明定义为3600余年,而不认可中国人的上下5000年文明史。西方学界对文明的四项标准:城市、文字、青铜、神庙和祭坛因为这一文明标准,所以中华文明史一直被定
中国文明史(请注意名词,是文明史,不是文化史)到底多长,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上下五千年”。诚然,中华民族拥有“8000年文化史”绝对毫无疑问,但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文明史只有3500年,即开始于公元前
了解明史至少要看的史书有:1、《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
国亡史作,一个旧王朝的灭亡,一个新王朝建立,后朝必将为前朝编修国史。清朝入关之初,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世祖福临即下令开设明史馆,编纂《明史》,但遗憾的是,这次统编纂却变了味道。中国历史上的史官
在无知愤青的恶意传播下,所谓清朝用官修《明史》抹黑前朝的谣言,总是甚嚣尘上且非常流行。普罗大众出于对历史文献学的不了解,往往也只能听之任之。然而,清修《明史》就学术水平而言就价值不凡。甚至还有权威学者
在无知愤青的恶意传播下,所谓清朝用官修《明史》抹黑前朝的谣言,总是甚嚣尘上且非常流行。普罗大众出于对历史文献学的不了解,往往也只能听之任之。然而,清修《明史》就学术水平而言就价值不凡。甚至还有权威学者
文言文《明史.戚继光传》译文: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