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公元1739年《明史》定稿

Posted 明史

篇首语:其实最美好的日子就是,我对你闹,你对我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公元1739年《明史》定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公元1739年《明史》定稿

公元1739年 《明史》定稿

顺治二年(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康熙四年(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明史》体例多有不同于前代正史或其他史书者。建文、景泰两朝均列为本纪,不同于《明实录》的附录形式;《历志》中的图表,简便易明,为过去所未有;《艺文志》只记述明代著述,不同于前代正史中的《艺文忘》;在表的部分,较前代诸史增加了《七卿表》;另专门立有《阉党》、《流贼》、《土司》等列传,突出记述了明代的主要社会问题,为了解明代宦官、明末农民起义和明代民族关系,提供了比较集中、系统的材料。但《明史》的记事有些过于简略,如所记社会经济和南明史事,多有缺漏或不足;有关建州先世及其与明朝的关系,因碍于清朝文网密布,记载零星,语焉不详,且多失实之处;立传的人物也不够完备,且多回护之处。

相关参考

明史

  《明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始纂于康熙十八年(1679

人的历史到底有多少年中国有多少年文明史

中国文明史(请注意名词,是文明史,不是文化史)到底多长,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上下五千年”。诚然,中华民族拥有“8000年文化史”绝对毫无疑问,但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文明史只有3500年,即开始于公元前

历史人物 富察・马齐简介 富察・马齐是怎么死的

  富察·马齐,清初著名大臣,生于公元1652年,去世于公元1739年,满洲镶黄旗人,富察·米思翰之子。  马齐所在的富察氏是世代官宦世家,更是皇族姻亲,家族十分显贵。马齐的祖父哈市屯是顺治一朝大臣,

富察·马齐简介 富察·马齐是怎么死的?富察·马齐的评价

  富察·马齐,清初著名大臣,生于公元1652年,去世于公元1739年,满洲镶黄旗人,富察·米思翰之子。  马齐所在的富察氏是世代官宦世家,更是皇族姻亲,家族十分显贵。马齐

三朝宰相富察·马齐简介 富察·马齐是怎么死的?

  富察·马齐是清朝大臣,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自康熙朝中期起身居高位,曾多次担任大学士一职。  马齐生于公元1652年,去世于公元1739年,是满洲镶黄旗人,富察·

历史新知 为什么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考古发现,中国古史从元谋人讲起已170万年。但文明史,应以有文字为标志。中国最古的文字是殷商的甲骨文,开始于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28年之间。文字发展趋势,先象形、后形声。甲骨文中有大量形声

历史人物 《明史》赞其一时名臣

何乔新的父亲何文渊是当时闻名岭南的官吏,最终却被迫自缢而死。何乔新自小发奋读书,是景泰年间进士,担任过刑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为官刚正如其父,颇受同僚忌讳,后辞官回乡,杜门著述,于公元1503年逝世,

历史人物 三朝宰相富察・马齐简介 富察・马齐是怎么死的

  富察·马齐是清朝大臣,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自康熙朝中期起身居高位,曾多次担任大学士一职。  马齐生于公元1652年,去世于公元1739年,是满洲镶黄旗人,富察·米思翰之子,为孝贤纯皇后的

陕西安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乾隆四至十三年(1739~1748)乾隆四年(1739)兴修万工堰,分衡河水西流入渠,每岁派款雇修,历九年未成。乾隆十三年(1748),知州刘士夫到任勘察,捐养廉金三百,筹集资金,另派督工,授以规划,

了解明史至少要看哪几本史书

了解明史至少要看的史书有:1、《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