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吕思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思勉

  吕思勉(汉语拼音:lǚ sī miǎn),(1884~1957),中国历史学家。字诚之。1884年2月27日生于江苏常州,1957年10月9日卒于上海。幼年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母授以史部著作。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1年,光华大学迁川,乃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陈垣

  吕思勉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他著述宏富,其中《白话本国史》强调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分别叙述每个王朝与周围少数民族的关系,为通史写作开辟了新路。《吕著中国通史》,上册系统论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按历史顺序叙述政治历史变革,其中婚姻、族制、阶级、财产、衣食住行等题,都是过去史书缺乏系统记载的。他所著先秦、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4部断代史,共300余万字。每书前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后半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别叙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四部书对先秦到隋唐五代的历史研究有疏导开拓之功。其他涉及民族史、思想史、文化史、制度史,以及史学方法方面的著作,也各具有特色。他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

“吕思勉561077” 3

相关参考

张耕华 陈寅恪、吕思勉治史风格的异同

陈寅恪、吕思勉陈寅恪和吕思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大家,他们的治史都以研读传统典籍为基础,也都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史学传统。陈寅恪的治史讲究精深,思路上偏好往深度走,好坐实史事,好循点点滴滴的蛛丝马迹做细

吕思勉《中国通史》精读+思维脑图3商周兴亡和西周事迹

​(公号鲁造夫脑图更清晰)今起连载本人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为便于个人记忆、方便日常忙于工作学习的各位朋友们快读,特将内容精摘和制作成脑图。并延伸记录同时期世界主要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等。(

吕思勉《中国通史》精读+思维脑图3商周兴亡和西周事迹

​(公号鲁造夫脑图更清晰)今起连载本人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为便于个人记忆、方便日常忙于工作学习的各位朋友们快读,特将内容精摘和制作成脑图。并延伸记录同时期世界主要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等。(

历史秘闻 求教吕思勉先生中国通史和中国简史区别

《中国简史》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

赤壁之战是因为孙刘抗拒统一 吕思勉认为

赤壁一战是三国这段历史中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三国历史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这一战,或者这一战中的胜利者是曹操,那么天下的局面就会变成统一而不是三分天下。所以说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中对于历史进程非常重要

历史人物 吕思诚简介 吕思诚与桂林八景的渊源

吕思诚吕思诚别名吕仲实,是元代官员、学者,他曾参与了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的编修,代表作有《介轩集》《两汉通纪》《正典举要》等。吕思诚简介>吕思诚(1293年-1357年),字仲实,平定人,元朝名臣。历

当过赵元任、钱穆老师的史学家吕思勉和他的中国史著作

中国的新史学,王国维、顾颉刚是开山之人和奠基者。之后,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史学家,皆有影响不小的中国史著作问世。之前,已用若干文章介绍过。关于新史学,有一个人不能遗漏,这就是赵元任、钱穆都师从过的史学家吕

历史人物 吕思诚是个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他

吕思诚故里吕思诚是元朝大臣,曾任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国子监翰林学士、中书参知政事等职,为人耿直倔强、秉公办事、不畏强权,于公元1357年逝世。吕思诚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他>吕思诚气质持重,素以刚直

有哪些历史书好看

吕思勉先生的《吕著三国史话》和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历史方面的书籍,包括《史记》、《二十四史》这些习惯上我们认为比较权威的史书由于种种原因都有一些记载失实的地方,吕先生在其《吕著三国

中国大历史与中国通史

1.关于《中国大历史》上下两册与《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吕思勉的成名作,又称吕著《中国通史》。全书约60万字。上册是总论中国历朝历代的经济、文化、民族、教育等;下册是政治军事史。《中国大历史》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