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
Posted 军务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洪承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洪承畴
洪承畴(汉语拼音:Honɡ Chenɡchou;1593-10-16~1665-04-21),中国明末降清大臣。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七年(1634)任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镇压农民起义。后专督关中,俘高迎祥,逼李自成走商洛,明末农民起义转入低潮。十二年调任蓟辽总督。十四年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与清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大败后被困松山城。翌年城陷,被俘至沈阳。皇太极以其为明朝重臣,威望素著,多方劝降,承畴初犹坚拒,后终于降清,自此名望大损。后隶汉军镶黄旗。
范文程顺治元年(1644)四月,随清军入关。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二年闰六月,受命至南京招抚江南各省。先后杀黄道周、金声、夏完淳等南明抗清义士。他坚持讨伐与招降并用,平定了江南抗清义军和南明鲁王、唐王(隆武)政权。五年回北京,仍入内院办事。十年五月,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到南方后,提出先固湖南,后安广西,得尺守尺,酌量进止的方针,对南明桂王(永历)政权所属抗清力量,实行长期军事围剿政策。十六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北京。十八年自请致仕。清廷仅给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康熙四年(1665)卒,谥文襄。
参见条目
“洪承畴283794” 11相关参考
洪承畴结局,我们在了解实际内容之后,发现洪承畴其实是帝王的老师,并且一生中也侍奉过两位不同的帝王,虽然说是得两个朝代的历史都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大家都传言说洪承畴其实是一个卖国贼,那么这样的一位洪承畴
洪承畴,明清两朝重臣,公元1593年到公元1665年,字字彦演,号亨九,汉族人。他出身望族,是武荣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属东轩五房,书香门第。但是到了他曾祖父辈,已经家道中落,洪承畴从小的时候就聪明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洪承畴出生望族世家,书香门第。曾祖父洪以诜,后来因为子孙登高位,为朝廷做了贡献,被赠中宪大夫,累赠太傅兼太子太师、武央殿大学士。曾祖母林氏,累赠恭人、一品夫人。 明神宗万
洪承畴的历史定位十分清楚,是绝对的汉奸,即便是他的主子满清在明史中也将其写入《二臣传》予以侮辱,卖国贼的罪名是他洗不掉的,但是如果我们翻开历史细细审查,历史中的洪承畴实际上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复杂。剿匪名
洪承畴的历史定位十分清楚,是绝对的汉奸,即便是他的主子满清在明史中也将其写入《二臣传》予以侮辱,卖国贼的罪名是他洗不掉的,但是如果我们翻开历史细细审查,历史中的洪承畴实际上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复杂。剿匪名
明末最有争议的汉奸,居然不是吴三桂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其实不一定从汉奸,英雄的角度上出发,有时候从细节上看一个人可能也会更有意思。洪承畴,明神宗万历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
明末最有争议的汉奸,居然不是吴三桂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其实不一定从汉奸,英雄的角度上出发,有时候从细节上看一个人可能也会更有意思。洪承畴,明神宗万历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
1.对于明末清初重臣洪承畴的历史客观评价是怎么样的洪承畴是一位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历来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笔者认为,洪承畴在明清重大历史变革关头,能审事度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服从清廷统一中国的大局
洪承畴力竭降清松锦决战刚开始时,洪承畴不欲轻战,如今既已被困,他决心拼死一战。洪承畴对诸将说:“虽粮尽被围,应明确告诉吏卒,如今战也死,不战也死,若战或许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决定孤注一掷,明日望诸君
洪承畴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寅,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进士。崇祯时,任兵部尚书,总督豫、鲁、陕、川、鄂军务,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有功,调任辽蓟总督,抵御清兵。崇祯十四年(16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