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为何变卖国贼?真实的洪承畴是什么样
篇首语: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洪承畴为何变卖国贼?真实的洪承畴是什么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洪承畴为何变卖国贼?真实的洪承畴是什么样
洪承畴的历史定位十分清楚,是绝对的汉奸,即便是他的主子满清在明史中也将其写入《二臣传》予以侮辱,卖国贼的罪名是他洗不掉的,但是如果我们翻开历史细细审查,历史中的洪承畴实际上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复杂。
剿匪名将——洪承畴的战功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人。幼年家贫随母亲卖豆干为生,万历四十四年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天启二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崇祯元年七月,陕北地区爆发农民大起义,崇祯二年,农民军王左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洪承畴反对杨鹤安抚法,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仅剿匪,且并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流寇多达数万。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仅仅到崇祯七年,洪承畴以军功已经任陕西三边总督,但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
到崇祯十二年,在洪承畴的大力围剿下,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已经穷途破路,崇祯十二年十月,陕西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部在流窜途中,被洪承畴令总兵马科、左光先领兵截击。李自成回师转东,洪承畴又令曹变蛟潼关设伏邀击,李自成大败,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此时明廷以为万事大吉,从进剿改为招抚。
其实如果读过明末“贼军”史就不难发现,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由此可见,洪承畴在这方面是颇有先见之明的。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
松锦大战——洪承畴的惨痛失败
洪承畴:从忠勇干臣到乱臣贼子一路凯歌的洪承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打一个历史上最大的败仗。自崇祯十一年,随着袁崇焕手下大将接连战死,孙承宗告病离职,清军已经肆无忌惮,消灭了林丹汗为首的蒙古敌对势力后,皇太极倾全力攻打明朝边关,劫掠京东各地,两面受敌的明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与此同时皇太极领兵攻占义州,以此为基地,展开对锦州的围攻战。崇祯帝也极力加强对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
此时形势对明来说大好,明军无论武器还是军队数量皆胜过满清方面,主力军队又是关内精锐部队,洪承畴是重要名将,清军粮草不济,祖大寿又临阵反正,所以说局势对明朝来说千载难逢。
崇祯十四年四月下旬,洪承畴部至松山与杏山之间。四月二十五日,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着,“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洪承畴不敢冒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并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用纾锦州之急。”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承畴进军,崇祯帝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
将洪承畴稳扎稳打的策略彻底打乱,军队仓促出征,清军就地挖壕,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断绝松山要路”。洪承畴与清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明军“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决定明日一早分成两路突围南逃。大同总兵王朴一回营便率本部人马首先乘夜突围逃跑,结果“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黑夜中,明兵“且战且闯,各兵散乱,黑夜难认”。
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锦州松山区松山镇),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城陷,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松锦大战结束。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至此明军在辽东再无还手之力。
总体来说,此战不怪洪承畴,仓促冒进才是最重的罪过,关宁方向屯粮百万,又有数万铁骑精兵,防线坚固。崇祯帝一再听信谣言命令洪承畴冒进才是关键,洪承畴接到诏书痛哭流涕又不敢不打,最终主力全军覆没。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关宁方向至此彻底丢失。洪承畴也变成了俘虏。洪承畴被清廷俘虏,他几乎没有生路,或者投降,或者赴死,即便回到了明朝,以败军之将,投降受辱,洪承畴也必难逃一死。
此时的洪承畴明显可以选择杀身成仁,但是劝降的范文程却发现此人惜命,逐令皇太极重礼安抚,果然洪承畴投敌叛国。而北京方面,崇祯却以为其殉节,予以最高祭祀,崇祯奏折亲自批复: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结果就在给其修祠之时,快马来报洪承畴降清,崇祯怒火冲天,百姓更是人人愤恨,将其塑像砸烂,人人予以便溺。
此后的洪承畴彻头彻尾成为满清鹰犬,不但数次攻明,还肆意残杀抗清志士。天下人人对其恨之入骨。洪承畴的家人尤其厌恶其,洪承畴发妻削发为尼,母亲棒打逆子,弟弟洪承畯最有傲骨,立言“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泛江隐居。洪承畴旧日亲友无不上门辱骂,洪承畴因此大开杀戒,将故旧恩人格杀勿论,却仍止不住骂声不断。
相关参考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洪承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洪承畴到底是怎样的人?就现在的观点来看,不外乎两种说法。>第一种,洪承畴是卖国大汉奸。作为明朝社稷重臣,洪承畴在被俘后投降不说
1.对于明末清初重臣洪承畴的历史客观评价是怎么样的洪承畴是一位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历来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笔者认为,洪承畴在明清重大历史变革关头,能审事度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服从清廷统一中国的大局
洪承畴,明清两朝重臣,公元1593年到公元1665年,字字彦演,号亨九,汉族人。他出身望族,是武荣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属东轩五房,书香门第。但是到了他曾祖父辈,已经家道中落,洪承畴从小的时候就聪明
历史人物 洪承畴简介 洪承畴怎么死的 孝庄色降洪承畴是真的吗 袁崇焕和洪承畴-
本名:洪承畴 字号:字彦演,号亨九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福建泉州南安英都 出生时间:1593年10月16日 去世时间:1665年4月3日 主要作品:《古今平定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洪承畴出生望族世家,书香门第。曾祖父洪以诜,后来因为子孙登高位,为朝廷做了贡献,被赠中宪大夫,累赠太傅兼太子太师、武央殿大学士。曾祖母林氏,累赠恭人、一品夫人。 明神宗万
洪承畴,明清两朝重臣,公元1593年到公元1665年,字字彦演,号亨九,汉族人。他出身望族,是武荣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属东轩五房,书香门第。但是到了他曾祖父辈,已经家道中落,洪承畴从小的时候就聪明
洪承畴是明朝崇祯时的边关大将,身挂蓟辽总督的大印,专门负责抵御盘踞东三省的清兵。可惜后后来在松锦大战中兵败被俘,做了清兵的俘虏。听说俘虏了著名的洪承畴后,野心勃勃的皇太极大喜,命令火速把人送到满清的都
据说,还在松山城中时,就曾经有人劝说洪承畴投降,被他坚决拒绝。因叛将献城而被俘后,清兵把他带到主帅面前,强迫他下跪,他轻蔑地说:我乃天朝大臣,岂能在小邦王子面前下跪!摆明了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这个铮
投降后洪承畴的尴尬人生亲弟弟骂他百姓嘲讽他皇帝忽悠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话说崇祯皇帝封洪承畴位蓟辽督师,同时与八个边镇的将军会师,率领十三万
1644年,松锦之战失败以后,崇祯帝最信赖的大将洪承畴归顺了大清。面对洪承畴的投降,皇太极万分高兴,但却引起其他群臣的不解和不满。他们就认为这洪承畴无非就是大清的一个俘虏阶下囚而已,接下来就应该把他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