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宁死不屈的精神折服侵华日军
Posted 日军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国军宁死不屈的精神折服侵华日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军宁死不屈的精神折服侵华日军
原创文章,禁止抄袭!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打响,日军第16师团在攻破国军汤山防线后,命令第33联队主攻紫金山。12月10日,日军先以75毫米野战炮、150毫米加农炮对紫金山一带猛烈轰炸、日本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也以攻击机、轰炸机轮番轰炸紫金山上的教导总队第3旅官兵。 因中国军队的顽强反击,朝香宫鸠彦王中将要求第9师团调一部兵力协助第33联队作战。在中山门外正在激战的日军第9师团第35联队,突然接到旅团司令部发来的“第十六师团正在紫金山苦战,立刻前去支援”的命令。第35联队联队长富士井末吉没有半点犹豫,命令预备队第3大队(菅原梅吉少佐)900多人立即动身,前往紫金山增援第16师团第33联队。 但这并没有改变战况,日军第35联队第3大队长菅原梅吉少佐、第9中队长野田耕夫大尉先后战死。恼羞成怒的日军决定放火烧山,采取火攻击溃教导总队第3旅。 图1:教导总队 关于放火烧山的事情,日军第33联队战报以及部队史都没有提及过这一带,但日军随军记者却记录了日军这一残忍的做法。而且还不止一家新闻报道,其中《东京朝日新闻》1937年12月13日的报道(如下)。 《火攻紫金山》 占领了紫金山的我军确认,在山顶及山腰的阵地内还有相当多的败兵,因此于12日下午5时30分钟在紫金山东麓一带放火,试图火攻敌兵。大火借东北风之势,转眼间燃遍了整个山坡,并进一步向西面的山坡蔓延。作为敌军炮兵观测阵地的天文台也被大火包围,其景象十分凄惨。 图2:南京紫金山 除日军新闻报道外,原日军第16师团第9联队第3中队长赤尾纯藏大尉在自己的传记中记录到,12日晚上,在紫金山下进攻中山陵的第9联队第3中队官兵亲眼看见友军(第33联队)放火烧山,火势如同一个“大”字一样迅速蔓延到主峰、天文台一带。 由于很多资料没有提过此事,因此我们无法得知被大火包围的中国士兵到底如何,是逃跑?还是死守?不过从日方资料的来看,紫金山上的中国军人确实坚守到最后一刻。 关于紫金山战斗,日军部队史《第九师团战史》写道:“据守紫金山的敌军虽然是敌人,但的确很勇猛,他们也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明知结果肯定是死,但还是顽强抵抗,一直奋勇地阻挡我军的进攻。” 图3:进攻南京紫金山的日军 按照《步兵第三十本站网队史》和《东京朝日新闻》的报道,日军第33联队是于12月13日上午10时攻占天文台,10时30分进军到太平门下。也就是说从唐生智12日17时30分左右下达突围命令后,紫金山上的中国守军一直坚守到了第二天上午10时30分,整整18个小时。 之后,笔者又发现一份关于紫金山战斗的日方战地记者的报道。当时笔者看完这篇报道后,感触很深。《东京朝日新闻》1937年12月14日的报道(如下)。 《英姿在中山陵逝去中国军队的勇猛令我军将士落泪》 在我军精锐对南京实施大包围作战及完全占领南京的战斗中,在紫金山顽强抵抗到最后的教导总队,其悲壮的奋战令人不近想起与津若松城一起逝去的白虎队那悲壮的场面。南京白虎队的临终场面也令我勇士在其战斗过的地方黯然泪下。 可以想象,当日本兵看见机枪掩体工事里,早已烧焦的中国士兵仍握着机枪,摆出拼死一战的姿态。当日本兵看见,即将被大火吞噬的中国军人高喊着:“紫金山是紫金山,不是日本的富士山”“中国万岁!中华民族万岁!”等口号后,手握着钢枪冲了过来。日本兵彻底被中国军人这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折服。 对于从小受到武士道熏陶的日军士兵来说,会津战争中在饭盛山顶全部自杀20名白虎队成员们(由16、17岁日本少年组成,其中有一人被救活),被他们视为日本武士道精神之魂。而攻打紫金山的日军把紫金山上的中国士兵比喻为白虎队,那么就意味着在日军士兵眼里,死守紫金山的中国军人是值得敬佩一辈子的军人。 可惜的是,教导总队第3旅官兵这一英勇悲壮的事迹,一直不被世人所了解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国军中当代文天祥齐学启,被俘后宁死不降,日军排队敬礼.齐学启的生平简介
说起中国远征军,您肯定知道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这些大名鼎鼎的名将,那么齐学启呢?想必就没多少人知道了。今天历史客栈之所以要介绍这个人,因为他的事迹太感人了,比上面几位名将都更值得敬重,被誉为"当代文
抗战中的日军拼刺刀的确是有一套的。自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日军就用刺刀对付俄国人。日军中特别重视军人的勇敢精神,强调士兵的敢战敢死。战后,白兵精神成为日军的一种文化传统,日军在如何在白刃交锋中胜出下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南部台儿庄地区,击败侵华日军进攻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1938年3、4月间,侵华日军急欲打通津浦线,夺取徐州,然后沿陇海线西进,取道郑州南下,进攻武汉。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南部台儿庄地区,击败侵华日军进攻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1938年3、4月间,侵华日军急欲打通津浦线,夺取徐州,然后沿陇海线西进,取道郑州南下,进攻武汉。
被国共双方击毙的侵华日军高级将领全名录被国军击毙:1、林大八,陆军少将,第9师团第7联队长1932/3/1上海2、仓永辰治,陆军少将,第3师团第6联队长,1937/8/29上海吴淞3、大生坛城,陆军少
网络上在传一个帖子《八路军和国军的战报与日军战报的有趣对比》其中: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乍一
1944年,为了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线,扭转十分不利的太平洋战局,日军调集50万兵力,且陆海空配合,实施“一号作战计划”。这是日军侵华以来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最大规模进攻,史称“豫湘桂战役”。同年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和一些影视作品中,侵华日军在冲锋肉搏的白刃战中,有日军哗啦哗啦退子弹的描写场景。历史果真是这样吗?我军的史料中也确有日军拼刺刀关保险的记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战将星丛书--《吴效闵少将》
中国军人宁死不降举枪自杀,令日军少将敬佩不已,数十年后被原日军中将写入书中。
原创文章1937年10月下旬,日军为了扭转淞沪会战战局并实现占领民国首都南京的目的,以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国崎支队为基干组建第10军,在海军第4舰队的护航下,从杭州湾登陆,进攻国军侧背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