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Posted 康熙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年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年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康熙五十一年清朝规定全国征收丁银的总数以康熙五十年为准,总数固定不变,此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末期和雍正时期发展成为“摊丁入亩”。 张居正 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免征徭役的徭役银与土地税合并征收,清朝初期仍然推行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但仍然需要征收人头税,即丁银。在实际征收的过程中,地主们总是会少报或隐瞒不报他们实际占有的土地面积,没有土地的穷苦人民也经常成为流民,其数量难以准确统计。康熙年间,政治局面比较稳定,人口开始快速增长,丁银给无地或者少地的穷苦农民造成了生计上的巨大压力,经常出现贫民交不起丁银逃跑成为流民的现象,流民的增多必然导致清朝税收收入的减少。康熙五十一年,清朝决定按照康熙五十年的丁银总数为标准,此后增加的人口不再另外征收丁银。这被称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康熙帝晚年画像 丁银的总数虽然不再变动,但仍然与其他税收分别按照户口征收,在实际征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主与官吏打通关系,自然可以将丁银负担转嫁到穷苦民众头上,造成丁银征收过程中的不公平,户人口的增减也会对丁银的征收造成影响,因此丁银很难保持总数的固定。康熙末期,已经有一些省份出现将丁银与土地税合并征收的现象。到了雍正时期正式采取“摊丁入亩”的政策,将丁银全部摊入田赋的赋税中,废除了人头税。 古代劳作景象 经过康熙、雍正年间的改革所形成的“摊丁入亩”制度,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地主的负担则加重了。由于人头税的废除,国家对农民的束缚和控制也有所减轻,使一些农业人口可以跳脱土地另谋生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正山:《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赵伯陶:《落日辉煌:雍正王朝与康乾盛世》,济南出版社2002年版。 3.赵梦涵:《中国财税商贸史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华 兴 春 秋 小编 :闫红相关参考
北京是清朝的京城,号称首善之区。乾隆后期至嘉庆前中期,由于统治阶级过度的抢夺、兼并土地,以及官吏贪污、营私舞弊盛行,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据史载,京城外数十里之地即如穷乡僻壤,广大人民家无积蓄,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着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
明朝万历三大征明朝万历三大征是发生在明神宗万历帝年间,大明王朝史上轰动一时,是受千万众人瞩目的大事。万历三大征前后绵延了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朝万历三大征是明王朝在西南、西北边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为什么要改土归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时期,改土归流是当时一次非常重要的社会变革。雍正年间清政权也成长得十分强大,在入关初期,清政府将执政重点放在防止明朝政权
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和史思明组织发起了一场政治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亦称“天宝之乱”。叛乱发生之后,安禄山将他占据的地盘变成了一个独立于大
捻军 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源于捻子(一称捻党)。“捻”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伙。捻子是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有说产生于清康熙年间,有说出现于明朝末年,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于
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源于捻子(一称捻党)。“捻”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伙。捻子是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有说产生于清康熙年间,有说出现于明朝末年,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于皖北淝水
康熙提倡理学理学又称道学,产生于宋代,集大成者是朱熹。自朱熹之后,历代统治者无不用其作为巩固统治的思想武器。而康熙皇帝对理学尤重奖励。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对大学士们说:“唯宋儒朱子(朱
1911年,宣统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年在世界上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大事,对于世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中又以中国发生的事情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在宣统辛亥年间发生了很多的大事件,其中
康熙废太子之谜 。康熙有36个儿子,活下来的有24个。康熙晚年,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任何一个王朝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接班人问题。选谁做下一代皇帝,成了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按照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