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京城寻迹– 暨纪念蔡元培先生诞辰151周年 (名人北京足迹系列之二)

Posted 校长

篇首语: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京城寻迹– 暨纪念蔡元培先生诞辰151周年 (名人北京足迹系列之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京城寻迹– 暨纪念蔡元培先生诞辰151周年 (名人北京足迹系列之二)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先生出生在浙江绍兴。  他成名于清末的科举制度,却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 他虽然是殿试策论二甲三十四名, 但也曾就读于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了3年哲学、美学、心理学和民族学。 > 甲午海战的惨败和戊戌变法的夭折深深的打击了蔡元培。 > 中国该怎么走?不培养人才就从事革命,是行不通的! > 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其核心是通过学术启发老百姓的智慧,提高国民的素养! > 中国的未来,必须从教育入手。 > 1916年12月26日,时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签发任命状: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  得到任命之后,蔡元培并没有急于来到北大上任,而是来到了位于前门西河沿街的“中西旅社”去拜访一个人:陈独秀。 >  当时陈独秀还在“休息”,蔡元培便坐在门口等了许久。后经过两人的深入交谈,随即促成了两件事: > 1、将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转到北大来办。 >2、在北大门口(今北大红楼)张贴布告:任命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 看到这张布告的学生立刻就明白了:这是蔡元培送给北大的一份上任大礼。随即,胡适、刘半农、钱玄同一同参与展开了北大文科的改革。 >  在编辑部落户北大之后,胡适、李大钊、钱玄同、鲁迅、刘半农、沈尹默等诸多民国领一时风骚的人物都先后加入。 >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踏进北大的校门,开启了他北大五年的教育生涯。期间,他提出了至今仍对北大有深远影响的办学思想: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时至今日,蔡元培曾经办公、生活的地方依然留存。我们可以围绕京师大学堂及北大红楼周边来寻找蔡校长的足迹。 > 蔡元培上任初期,北京大学的主体校区还是在原京师大学堂(和嘉公主府),蔡元培的办公室是位于公主府中后部的平房内。在北大红楼建成后,陈独秀也曾在这里办公。 >  当年的校长办公室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住房。从外面看,房屋的主体格局没有发生改变。 > ( 位于北京东城区沙滩后街59号院的“原校长办公室”) > 1918年9月北大红楼建成后,蔡元培的办公室便搬到了位于大楼二层东侧的一间屋子。 > ( 位于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现今是《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 (北大红楼蔡元培校长办公室) > 在此任职期间,蔡元培将学年制改为选科制(就是今天的学分制),学生们自由选课。这样的目的在于强调学生广纳知识、独立思考。 >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北大在1919年发起了“五四运动“、1920年10月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 毛泽东1918-1919年曾在这里担任“图书馆助理员”,首次接触到“马列主义”。 > 北大,在蔡元培的引领下,不仅将北大由太学转变为一所现代大学。其“兼容并包”的思想,不只在于对当时各种思想流派的“并包”,更在于对所有人的“并包”。使得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 > 蔡元培在北大担任校长的五年时间,他一直租住在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堂子胡同的一处三进四合院里。这里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 如今蔡元培故居被北京市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 不同于郭沫若、鲁迅、老舍,他们都曾为自己置办有房产。而蔡元培直至1940年在香港去世时,一生都没有在大陆为自己置办过房产。 >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的的“蔡元培故居”) > 1947年,北京大学师生专门将原北大旧图书馆辟为“孑民纪念堂”以纪念蔡先生。这里原是清乾隆年间大学士傅恒府邸中的一个院落。1955年,为了修建办公大楼,“孑民堂”垂花门前的院子被拆除,只保留了西跨院的部分。 >(本文所有照片均来自于网络,照片版权属原所有人) >  时至今日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仍然影响着当代的莘莘学子。 >没有蔡元培,就没有今天的新北大。  没有蔡元培,就没有“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今天,2019年1月11日,蔡元培诞辰151周年,谨以此文来缅怀这位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相关参考

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最成功的大学校长?

写蔡元培很简单,大量的资料摆在这里,只要精心择选材料,写一篇文章不难;写蔡元培很难,千百篇文章摆着这里,如何写出些新意,这是个难题。至少,在今天的语境之下,谈论蔡元培,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方面,在知识分

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最成功的大学校长?

写蔡元培很简单,大量的资料摆在这里,只要精心择选材料,写一篇文章不难;写蔡元培很难,千百篇文章摆着这里,如何写出些新意,这是个难题。至少,在今天的语境之下,谈论蔡元培,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方面,在知识分

北大校长蔡元培鲜为人知的刺客经历 民国秘史

提起蔡元培,人们首先想到他是北大校长,是毛泽东所赞誉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他在北大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过,在巨大的光环下,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刺客。清朝

北大校长蔡元培鲜为人知的刺客经历 民国秘史

提起蔡元培,人们首先想到他是北大校长,是毛泽东所赞誉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他在北大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过,在巨大的光环下,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刺客。清朝

黎元洪为何会请蔡元培当北大校长

36岁以后,蔡元培看到清朝已不可救药,决意参加革命,他在上海一边办学、办报、办刊物,一边以翰林的身份学习造炸弹、参加暗杀团,这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我们现在能想象一个中科院院士亲手去制造炸弹、搞暗杀

历史人物 北大校长蔡元培为何吃素十二年后重新破戒吃肉

素食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历史悠久,许多中外名人都是素食主义者,如达·芬奇、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和老子、王维、孙中山、蔡元培等。蔡元培缘何奉行素食,本文讲述了如下的故事。北大校长蔡元培的素食,在他的《

人们熟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 也是清末暗杀团团长

1905年,末日的清朝在风雨中飘摇。张文平说民国:暗杀大亨蔡元培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暗杀团的一群人神秘的聚齐一室,室中央郑重的摆放着黄帝像。暗杀团的团长面色凝重,拿出一卷黄纸,纸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曾组“挽蔡”工作组 1930年北大挽留蔡元培始末

蔡元培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长,为1916年12月至1927年7月,任期近11年之久;第二次出任北大校长,则为1929年9月至1930年12月,任期则只有1年多一点的时间。据考,蔡两次出任北大校长期间,曾有

曾组“挽蔡”工作组 1930年北大挽留蔡元培始末

蔡元培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长,为1916年12月至1927年7月,任期近11年之久;第二次出任北大校长,则为1929年9月至1930年12月,任期则只有1年多一点的时间。据考,蔡两次出任北大校长期间,曾有

黎元洪为何会请蔡元培当北大校长

36岁以后,蔡元培看到清朝已不可救药,决意参加革命,他在上海一边办学、办报、办刊物,一边以翰林的身份学习造炸弹、参加暗杀团,这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我们现在能想象一个中科院院士亲手去制造炸弹、搞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