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李炎为何要灭佛 大唐王朝

Posted 唐朝 李炎 唐武宗

篇首语: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武宗李炎为何要灭佛 大唐王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唐武宗李炎为何要灭佛 大唐王朝

2、唐武宗李炎的重大政治措施是什么?为何要灭佛

唐武宗李炎为何要灭佛 大唐王朝

应该说,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一直是我国人们的主要信仰。并且历代王朝都相信佛教,唐武宗在会昌五年发动的灭佛事件,影响非常巨大,那么他为什么要灭佛呢?

国家经济和统治阶级权力受到威胁

在唐朝的鼎盛时期,例如太宗玄宗时期,国力强盛,帝王对佛教的基本态度是既管理扶持又整顿,而且稍加以利用,佛教可以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然而,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国力大不如从前,社会动荡,各种矛盾弊端都显现出来。到武宗继位后,唐朝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等都非常的脆弱,稍加触碰可能就会崩溃,统治者已经没有以前那种信心了,而且佛教是外来文化,这样的现状让武宗不得不防备外来的东西,唐朝早已缺少以前那种气度了。

武宗灭佛,完全是在修整各种文化,也从这个层面反映出唐朝的盛世已经不在,再加上潘镇割据,边疆也不稳,灭佛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可见当时的唐朝已经完全不是那种开放的时代了。

宰相李德裕是灭佛的主要参与者,因为他发现,很多人为了逃税而入空门,如果几十万人出家,那么政府就要损失几十万人的税收。所以说,鼎盛时期佛教你可以发展,但是你一旦影响到统治者的根基,那么就不可能佛教再存在下去了。当时又因为大肆扩建庙宇,劳民伤财,一定程度影响了经济秩序。所以武宗必须处之而后快。

唐武宗的这次大规模灭佛,带来了极大的效益,全国一共拆除庙宇4600座,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有26万人还俗,这些都能成为国家的税户,另外武宗还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

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佛教经济,但大大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这样就直接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不堪重负的经济终于可以缓一缓。而天下各地拆废寺院和铜像、钟磬,所得金、银、铜都可以用来铸钱,而铁可以做农器。

唐武宗喜道厌佛

再从武宗本人看,他原本就是个喜欢道教不喜欢佛教的人,武宗结实了很多道士做朋友,他为了与神仙相会,还造了“望仙台”和“望仙楼”。唐朝前期,虽然也有人反对佛教而喜欢道教,但是帝王们还是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因为当时佛教还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统治,而到了武宗时期,他自己不喜佛再加上当时的经济如此混乱不堪,这才使得他下定了决心要灭佛。

武宗灭佛貌似是思想文化上的运动,但是深推之下不难发现,他还是为了维护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唐代的寺院经济享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特权,但是唐后期朝政腐败,再加上战乱不止,寺院经济和国家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宗教不可能和皇权对抗,所以王权想让宗教亡,就必须亡。

从武宗灭佛可以看出当时佛教和统治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他灭佛,对于自己和自己的政府有利,对人民和社会的进步也有利。其产生的结果是毋庸置疑的,绝对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

唐武宗李炎的重大政治措施是什么?为何要灭佛

唐武宗李炎(814~846)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第五子,文宗之弟。本名□。长庆元年(821)封颍王。文宗曾立鲁王李永为太子,后李永暴死,乃另立陈王李成美为太子。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疾甚,命知枢密刘弘逸、薛季□引杨嗣复与李珏至禁中,欲奉太子监国。另一派宦官神策中尉仇士良及鱼弘志认为太子之立,功不在己,乃矫诏立李□为皇太弟,废太子,仍为陈王。同月文宗去世,李□即位。次年改元会昌。

自唐宪宗以后,朝廷大臣逐渐分成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互相排挤,倾轧不已。杨嗣复与李珏均系牛党成员,故武宗即位后,即贬逐牛党,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拜相。以后,李党陈夷行、李让夷等亦先后登相位,一时形成李党独掌朝柄的局面。武宗对宦官亦稍加挫抑,甚至连拥立武宗的大宦官仇士良亦不免被迫致仕。

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最主要的业绩,是平定泽潞镇(今山西长治)。会昌三年(843),泽路镇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谋擅袭父位。李德裕认为泽潞镇地处腹心之地,不同河北三镇,坚决主张用兵。武宗采纳其谋,命诸道出兵征讨。次年,刘稹为部下所杀,泽潞平。当时唐朝的财力、军力比宪宗时更为薄弱,武宗只能平定泽潞一镇。其打击藩镇的成就,已不能与唐宪宗时同日而语了。

武宗时的另一项重大政治措施是打击佛教寺院。唐朝后期佛寺日增,僧尼益众;寺院拥有大量土地,又有免税特权,成为逃避课役者的藏身之地;在社会上因钱币不足而大闹钱荒的时候,佛寺中却大量以铜铸佛像,加剧了钱荒的严重程度。由于上述原因,武宗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会昌五年下令废佛。

除长安、洛阳及诸道保留规定的少数佛寺外,其余的寺院一律拆毁,共计毁大中型寺院四千六百余所、小庙宇(招提、兰若)四万多处;勒令僧尼二十六万零五百人还俗充两税户,解放寺院奴婢十五万人充两税户,没收寺院良田数千万顷(“顷”疑为“亩”之讹)。武宗废佛是号称佛教“三武之祸”(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及唐武宗)中的最后一次(见会昌废佛)。《神策军碑》(拓片)崔铉撰文此碑为会昌三年(843)唐武宗“巡幸”左神策军而立,

武宗异常崇信道教。他听信道士们所谓唐以“土”德,宜火不宜水之言,在临死前改名为“炎”。晚年服用方士所炼的金丹。但性格急躁,疾久未平。会昌六年三月,病危,诸宦官以皇子年幼,乃立光王李怡为皇太叔。是月武宗去世。葬于端陵。

相关参考

唐武宗李炎为什么要灭佛 大唐王朝解密

...一直是我国人们的主要信仰。并且历代王朝都相信佛教,唐武宗在会昌五年发动的灭佛事件,影响非常巨大,那么他为什么要灭佛呢?国家经济和统治阶级权力受到威胁在唐朝的鼎盛时期,例如太宗玄宗时期,国力强盛,帝王对...

唐武宗李炎,大唐王朝第十六任皇帝(信奉道教大肆灭佛)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唐武宗李炎,大唐王朝第十六任皇帝(信奉道教大肆灭佛)”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在唐朝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憎恨佛教的皇帝,那就是唐武宗李炎(814年―846年),在位7年(

唐朝著名的灭佛皇帝是怎样灭佛的 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唐武宗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845年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

开创唐朝短暂中兴的灭佛皇帝 唐武宗李炎简介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

唐武宗灭佛,一场挽救了中华文明的运动

说到唐武宗灭佛,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觉得佛教看起来人畜无害,为什么堂堂大唐的统治者要对其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毁灭运动呢?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要了解这场运动的缘由,就让我们先来粗略地了解一下佛教吧。佛教传

唐武宗灭佛,一场挽救了中华文明的运动

说到唐武宗灭佛,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觉得佛教看起来人畜无害,为什么堂堂大唐的统治者要对其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毁灭运动呢?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要了解这场运动的缘由,就让我们先来粗略地了解一下佛教吧。佛教传

唐武宗李炎有几个儿子?唐武宗李炎子女有哪些

唐武宗(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皇太子,立李瀍

唐武宗李炎的功过有哪些?如何评价唐武宗

唐武宗(814~846):中国唐代皇帝。即李炎。840~846年在位。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唐武宗李炎的功过有哪些?如何评价唐武宗?知人善任他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

唐武宗李炎的功过有哪些?如何评价唐武宗

唐武宗(814~846):中国唐代皇帝。即李炎。840~846年在位。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唐武宗李炎的功过有哪些?如何评价唐武宗?知人善任他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

他的人生有过怎样的辉煌 唐武宗李炎是怎么死的

唐武宗(本名李瀍,后改名炎。他是唐穆宗第五子,他在位时,开创了历史上的“会昌中兴”,使得唐朝出现了中兴局面。唐武宗有着怎样的人生,最后是怎么死的?唐武宗李炎简介李炎生于814年,是唐代第16个皇帝。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