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改良的织绫机与之前有何不同
Posted 中华书局
篇首语: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马钧改良的织绫机与之前有何不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钧改良的织绫机与之前有何不同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任虎。 >提起丝织品,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绫罗绸缎”,而“绫”既然排在第一位,自然有其独特的价值。“绫”有“素绫”和“花绫”之区别,而“花绫”较“素绫”更为精美,《释名》所载“绫者,其文望之似冰凌之理也”,主要就是指的“花绫”。“绫”起源颇早,疑为周初姜子牙所作的《六韬》中就提到“桀纣之时,妇女坐以文绮之席,衣以绫纨之衣”,其精致华美可想而知,但显然“绫”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实际上,这种制作精美、穿戴舒适的丝织品之所以珍贵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作为“软黄金”的蚕丝的昂贵,更重要的是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落后,深刻诠释了“物以稀为贵”。 >绫 >在东汉以前,制作绫织物的机器十分的繁琐与笨重。为满足提花的综数,往往需要通过增加绫机的“蹑”(即脚踏操控板)来实现。正如晋傅玄所说,旧式的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更有的一百余蹑。这种繁琐而笨重的绫机,织出一匹绫的时间往往动辄需要数月时间,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织工劳动力,同时也限制了绫的生产效率。 >织绫机 >直到三国魏时博士、给事中马钧改良了织绫机,绫织业的生产力才得到革命性的发展,绫织品更为丰富,也更日益社会化。马钧将传统动辄五十蹑、六十蹑乃至百余蹑的旧式绫机,统一改为十二蹑。这次改进不仅将生产过程简化,生产速度提升了四至五倍,使得过去往往动辄数月才能完成一匹的绫布,在改良后仅仅需要不到一月乃至十余天就能完成;同时还使得织造的提花纹样更为独特,可操作的种类更为丰富,改良后的绫织品因其独特的提花,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 >绫 >马钧改良绫机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意义,大大解放了绫织业的生产力,提升了生产技术,此后不断的改良和应用,为“绫盛于唐”创造了必要的生产技术基础。绫不仅成为官员服饰的主要原料,而且更成为社会中广受欢迎的丝织品。正如白居易在《杭州春望》所描绘的那样,“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酤洒趁梨花”。这奠定了“绫”在传统丝织品中的魁首地位,更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名的绫织品,如青州之仙文绫、润州之方棊水波绫、遂州之樗蒲绫等等,直至今日仍有相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东汉】刘熙:《释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六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3、曹胜高、安娜译注:《六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4、【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5、【晋】傅玄:《马钧传》,【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6、【唐】白居易:《杭州春望》。 >7、吕思勉:《三国史话》,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年。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赵培文 王雪慧相关参考
耶律阿保机,既然最后能够成为一代君主,那么必定是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那么有人就会问,耶律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呢?他在整个历史的发展中是起着推动还是阻滞的作用呢?耶律阿保机对于辽国,乃至整个中华
耶律阿保机,既然最后能够成为一代君主,那么必定是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那么有人就会问,耶律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呢?他在整个历史的发展中是起着推动还是阻滞的作用呢?耶律阿保机对于辽国,乃至整个中华...
历史人物 1582年本能寺之变前巅峰时期的织田信长到底有多厉害?
说到本能寺之变其实也是织田信长的一个转折点了,在这之前很多网友也说了织田信长也不简单的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巅峰时期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探寻一哈织田信长在巅峰时期到底是有多么的厉害吧,感兴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人,他是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不多见的机械制造家,人们称他为“天下之名巧”。 马钧出生在一个贫穷的乡下家庭,再加上他自幼就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他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人,他是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不多见的机械制造家,人们称他为“天下之名巧”。 马钧出生在一个贫穷的乡下家庭,再加上他自幼就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他平常很少开口说话,只是安
马钧勤于钻研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人,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三国时杰出的机械制造家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他却善于动脑,喜欢思索,尤其是勤于动手。青年时代,看到人们
马钧是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机械制造家,诸葛亮可能都比不过他! 马钧家境贫寒,他从小口吃,因此不常说话,而是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动脑动手上面。一开始马钧自己也没有发现自己还有这项特长,他只是善于观察而已
马钧是曹魏著名的机械制造家。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一有空,便埋头钻研机械制造原理,取得很多成就。公元235年,魏明帝认为诸葛亮去世,来自蜀国的威胁业已消除,即可高枕无忧了。于是下令大兴土木,扩建洛阳宫
马钧是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机械制造家,诸葛亮可能都比不过他! 马钧家境贫寒,他从小口吃,因此不常说话,而是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动脑动手上面。一开始马钧自己也没有发现自己还有这项特长,他只是善于观察而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马钧三国时魏国杰出的机械制造家、发明家。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人。曾任博士、给事中。他出身贫苦,善于钻研,勇于实践。他创造提水机具,即翻车,又名龙骨水车。翻车结构巧妙,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