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中国人能读懂《史记》

Posted 古籍

篇首语: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有多少中国人能读懂《史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多少中国人能读懂《史记》

原标题:陈寅恪再传弟子:有多少中国人能读懂《史记》? 历史研习社 回复书单给你50份良心书单 年岁渐长,始终混迹在读书人的圈子里。 >我不怕读书多的人,我怕那些只读一本书的人。 >读很多书是兴趣,读一本书却要功夫。 >听说复旦中文系有个老先生,这么多年都为一本书开一门课。 有人说,这是全中国最“变态”的课,因为开课的人是陈寅恪的再传弟子。PPT?讲义?教材?都没有。你的面前只有一部《史记》:繁体、竖排、无标点。 >接下来的一个学期里,你要给这部《史记》加标点:逗号、句号、逗号、句号…… >这是一门研究生课,面向全中国古汉语天赋最高的学生。但所有人都在第一节课上露出了这个表情: 授课者陈正宏,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 >他的第一节《史记》课,成功地让自己的研究生铭记:你过去读的《史记》,不是《史记》。你过去拥有的才学,也不算才学。 >33年前,陈正宏的治学生涯,也是这样开始的。那会儿他年轻、有才华,本科时就通读陈寅恪的著作,并因此保送研究生。 >结果在研究生的第一堂课上,他刚走进导师、复旦古籍所所长章培恒先生的家,看到的,就是竖排、繁体、无标点的《史记》,还是线装书。 >图说:章培恒是陈正宏的导师,复旦大学中文系杰出教授,先后受教于朱东润教授和蒋天枢教授。 >  >“那个陈正宏,你点一下吧。”章先生的绍兴普通话声音不高,但足以震撼门生。 >夏日将尽,蝉鸣与翻书声交织成片。23岁的陈正宏一边看,一边口头标点,背上汗都出来了。 >给古书点标点,就相当于被“空投”到2200年前的汉王朝。 古汉语仿佛一座座遮天蔽日的崇山,山高路远,即使最有天赋的学生,也要长途跋涉半年,才看到些许微光。 >但是再过半年呢?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艰深晦涩的古文字不再是障碍。渐渐的,陈正宏能看懂文中的语意,辨认不同的文风,甚至听到作者的心语与潜台词。 >就仿佛能望到,群山之中的风势水脉、路网栈道,看到山中人开山筑路、晨昏作息。 >很久以后他才知道,“给《史记》点标点”,是章培恒先生从他的老师蒋天枢先生那里,师承而来的独门心法。 古籍整理领域卷帙浩繁,也非得用这一套水磨功夫,一个句号一个逗号地点下去,才能把基础打扎实。 >图说:陈正宏收藏的各时代《史记》 >  >点完了全本的《史记》,他很幸运,正好碰上已经退休的蒋天枢先生被返聘回复旦,他又成了蒋门弟子。 >师生结缘那一年,蒋天枢86岁,大陈正宏整整一个甲子,人人都说他偏爱这个最小的弟子。 >蒋先生的严厉声名在外,陈正宏调皮贪玩,甚至有点“混不吝”,却从来没受过他一句重话。 >“还记得先生给我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用竖排繁体的文言文写一篇自传。 >我是完全不知轻重,回他说:文言文我写不来的,繁体字不认识,竖排也不会。 >先生愣了一下,说:文言文不会,那就白话文吧。繁体字可以去查《新华字典》。竖排好办,你把横的文章竖过来抄一遍就好。 >于是我就一边查《新华字典》,一边写这篇自传。 >我说我祖籍是海宁人,高考考来复旦中文系,是想当一个小说家,追随巴尔扎克的脚步。 >一直到大三,偶然读到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 这本书写得和侦探小说一样逻辑严密,又文笔典雅,加上后来选了章培恒先生的古籍整理课,就迷上了古书,专门去图书馆借线装书看…… >那时,我每周五去蒋先生家听课,走进楼下门厅,仰头喊一声。 >先生的头在楼梯口探了一探,看到是我又回去了,再出现时已经唐装整齐,手柱拐杖了。 他是很重仪态的,见人从来都是一丝不苟。 >他给我一个人讲《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说这不是一般的爱情,这其实是上古部落的联姻。 >还在我的笔记本上,画河中之洲给我看。那些课我至今还记得。” >图说:蒋天枢,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 >临近毕业那一天,陈正宏写完论文,山长水远地跑去崇明岛打印。打字姑娘一边敲着打字机,一边对他说:“你们蒋先生走了。” >陈正宏说:“你怎么知道的?” >“《解放日报》登了。” >几年以后,已经移据澳洲的蒋师母,托回国的家人,带了一样东西给陈正宏,还捎给他一句话:“这是老先生临走前,特地留给你的礼物。” >那礼物是一幅字。陈正宏展开一看,先生给他留下的最后七个字是:
>业精于勤荒于嬉。
把业传承下去,这是来自老师的,一份人世间最贵重的嘱托。 >蒋天枢去世后,陈正宏曾奉师母之命,整理先生的藏书。他在老师的书柜中,发现了蒋先生为自己老师陈寅恪著书立说时,用不同颜色的毛笔,抄录的大量的资料。 >也是直到那时候,陈正宏才意识到, 原来陈寅恪是自己的师祖。 >陈寅恪说: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意思是,真的读书人,心志是不受世俗牢笼的影响,所以才能发扬真理。 >自那以后,在陈正宏的心里,有一些本质的东西改变了。 >  >业精于勤荒于嬉。毕业后,陈正宏投身的第一个大任务是编《全明诗》。一编,就是整整十年。 >他辗转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翻阅古书,将资料一张一张地抄录到卡片上。 >去东三省找资料的时候,正逢隆冬。大雪没膝的天气里,他涉雪去图书馆,细读那些满是灰尘、好像从没人翻过的明刻本。 >一同做这项工程的人受不了,转行去做别的研究,但他把这件事坚持了十年。 >图说:陈正宏说,抄卡片虽然辛苦,但是我发现这是一个静心读书的好机会,于是能够自得其乐,不知不觉干了10年。 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不论外界的褒贬评论,古籍于陈正宏而言,是活着的、值得珍爱的宝贝。而在这么多史籍中,他最爱的,仍是《史记》。 >曾经难懂如天书一般的文字,现在已经熟稔于心,古今中外数百个版本,只要看一眼,便能说出它的年代和版本。 >但是他读《史记》,又绝不只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把自己当成司马迁去看《史记》。
>司马迁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一个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汉武帝那么牛的人,他觉得也不过是我笔下的一个主人公而已。 >如果能够完整地读一下《史记》,你最终会发现,真的是‘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 >而你在《史记》滋润的阳光中沐浴一过,再度回到有时不免灰暗的现实中,就会变得更有预见性,更有智慧,也更有定力。
>图说:陈正宏正在看书治学 >  >三十年倏忽而过。 >现在陈正宏也站到了讲台上,面对年轻的学生,他手一指:“《史记》的这一篇,你们去把标点点上。” 三十年前后的复旦,人、事、物全变了。但百年流传的学术精神,仍在此刻传承。 >今天,这位陈寅恪的再传弟子决定来喜马拉雅开课,也是为了这种传承。 >大部分人眼中的古籍研究,冷门枯燥,学起来苦。但其实这门学问非常有趣,人们可以从古籍的流变中,看到文本内在隐秘的东西,和外在添加的东西。 你还可以从文本中看到真实的历史——发现历史总是重演,发现人性永恒不变 >他想把这种乐趣揭示给更多的人听,不只考上复旦的学生能感受到。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想收很多很多学生,在这些人当中,一定会有不止一位,最终超越我们。 >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师一生的心愿,被人超越。因为这意味着我把学术传承下去了。我等待着,那些超越我的人到来。
>我们向你推荐复旦陈正宏《史记》精讲,原因如下:
  • >它很必要,为你打开阅读历史的大门。
>中国史学典籍浩若烟海,但《史记》当之无愧地名列首位。 >在二十四史中,它是唯一一部用个人意志书写的史学专著,因此具有跨越2000年的人文价值。 >同时,它具有高度的原创性,是后世几乎所有历史书写方式的源头。因此要读中国历史,绕不开《史记》。
  • >它很专业,助你点亮“读懂历史”的技能树。
>陈正宏老师具有30年治学的扎实功底,看过数百个版本的《史记》典籍,他将传授被学界认可的50多个前沿观点,以及500多个中国历史的知识点。 >上完这门课,你的文学见识和历史修养都能大大提升。
  • >它很有用,帮你克服阅读《史记》的所有难关。
>这本是一门面向高校研究生的课程,经过历时数月的反复打磨,已经达到了专业+通俗的完美平衡。即使是历史小白,也能毫无障碍地听完课程。 >文 | 饼饼、德川咪咪 9月12日-9月13日期间可领取40元优惠券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温馨提示:进入页面后记得先领优惠券,再点击购买哦! *作者: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参考

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

手握重兵为何没有称帝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

最难忘的四件受辱之事让其成长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

酒家求赐诗,状元随手写妙诗,众人开始不解其意,读懂后无不叫好

每年高考完,各地都有高考状元一说,但事实上在古代要中个状元远没有想象中容易。关于我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状元,目前文史专家们得到的结论是一共大概600多位。其中唐朝144位,宋朝120位,明朝90位。以唐

10个最容易读错的姓氏,你都能读对吗

任我行,任盈盈(剧照)1、任姓“任”姓,应读rén(人),不读作任务的任。任姓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黄帝之裔。二是出自风姓,为太昊之裔。这两支任姓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氏。解珍、解宝2、解姓“解”姓,应读xi

带你读懂中国:100条历史常识和典故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

若能彻底读懂其中一本,不是天才就是鬼才

不管是未来还是现在,书籍都是人类最好的伙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黄鲁直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而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数不胜数的书中有这样五本奇书,如果能彻底读懂其中一本,那么不是天

中国最早的书,至今都无人读懂,代表了人类最高智慧

中华文化灿烂悠久,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子说:《三坟》是伏羲、神农、黄帝讲大道的书。《五典》是少昊、颛顼、帝喾、尧、舜讲常道的书。《八索》就是八卦。《九丘》为

中国葡萄酒有多少年历史

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年)以前就已种开始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司马迁著名的<<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

一部电影读懂溥仪,中国最后一个皇帝,3岁登基,一生被囚

很多朋友都看到过这个表情包,这个人就是爱新觉罗·溥仪,作为大清国的亡国之君,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他3岁登基,6岁下台,一生做过3次皇帝,从皇帝到阶下囚,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十分传奇和复杂,如果用一部电影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