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还是“旧民”

Posted 精神

篇首语: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民”还是“旧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民”还是“旧民”

梁启超一生都在做“新民”的梦。但是,新一国之民实在太难了,梁启超为之奋斗了一生,谁又能说新了多少?扫天下不成,则不妨退扫一室,梁启超对于把自己的子女造就成为新人,还是蛮有信心的。所以,他一定不会满足于仅仅看到孩子们在学业上的成功,他说道:“诚然,知识在人生地位上,也是非常紧要,我从来并未将他看轻。不过,若是偏重知识,而轻忽其他人生重要之部,也是不行的。” 梁启超 >他戏称现在的学校都是“贩卖知识的杂货店”,并且认为,无论是中国的学校,还是欧美的学校,都患有同样的毛病,区别只在深浅不同而已。也就是说,“现在的学校大都注重在智识方面,却忽略了智识以外之事,无论大学中学小学,都努力于智识的增加”,反而将更为重要的“修养人格,锻炼身体”忽略了。 >他提醒大家:“近来国中青年界很习闻的一句话,就是‘智识饥荒’,却不晓得还有一个顶要紧的‘精神饥荒’在那边。”而后者的危害大大地超过了前者,更可怕的是,对于这种危害,人们“多不自知”。人们“不知道精神生活完全,而后多的知识才是有用,苟无精神生活的人,为社会计,为个人计,都是知识少装一点为好”。所以他说:“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然而,疗救精神饥荒的方法在哪里呢?梁启超挥手一指,在东方—中国与印度,他说:“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救知识饥荒,在西方找材料,救精神饥荒,在东方找材料。” >民国时期新式的女学生 >有人或许会觉得,梁启超这里所说,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一套。其实不然,就他当时所看到的中国教育状况而言,“原有的精神固已荡然,西洋的精神也未取得”,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在这种传统崩溃、新学未立的精神文化危机中,梁启超寄希望于东方的学问道德,或能转变世风,建设新的文化。梁启超的回答是:“吾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这正是梁启超超过同时代许多人的地方,他不是一个顽固守旧的人,在很多时候,他甚至是领风气之先的。但他并不排斥中国文化传统,而且相信,即使在今天,传统的克己求仁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教育,完全立足于这一点。他要求孩子从小就要读《论语》《孟子》之类的书,梁思成被车撞伤,住院治疗,梁启超还安慰他“利用这时候多读点中国书也很好”,这都是希望传统的道德伦理能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梁思成 >(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相关参考

五四运动与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

 中国共青团的建立和五四青年运动脱不了关系。就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的第二年,中国共青团的早期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上海建立。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在此之后中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一、新民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新民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1919年5月4日。新民主义革命的标志性事件: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新民主义革命的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发展方针及思想政治工作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一、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服务的。无产阶

“新民体”

>梁启超>  虽然,清帝国经历了前期和晚清不同的变局,但的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虽不及前代,却也人才辈出,不乏精品力作。>>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首先,这个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黄宗羲政治思想――新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最有价值也是在历史上最有光彩、影响最大的是其政治思想,而最集中、最精彩地体现其政治思想的著作是《留书》和《明夷待访录》,这两部书,是黄宗羲强烈的反清民族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改革的演变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

1902年张作霖于新民受抚,任马队帮带时的照片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张作

罗冰的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 究竟是“真相”还是捏造的谣言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收入的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署名罗冰的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以下简称《真相》)的文章,诬称:“《毛

晚清一场关乎中国命运的大论战

随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浪潮的迅猛发展,革命派同立宪派的矛盾冲突便发展到近于水火的地步。围绕推动中国进步究竟应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的问题,革命派和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