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在屋顶晒炸药
Posted 炸药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八路在屋顶晒炸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路在屋顶晒炸药
电影《地雷战》海报,网络图 《地雷战》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电影,但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不禁要问,当时的中国北方庄稼汉对地雷知之甚少,而八路军中也极其缺少地雷制造的专业人员,他们怎么能够将地雷制造得如此精妙、运用得如此神奇? 鲜为人知的是,华北地雷战中,有一批科学技术人员。这些科技人员为地雷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甚至是生命。 从大学来到根据地的科学家 冀中抗日根据地,地处大平原,没有山脉、湖泊,被日军重点驻兵的三条重要铁路包围着,又靠近日寇统治中心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成为开展游击战最为艰难的地区。1938年春,抗日战争处于艰难时期,在这种条件下,抗日军民被逼出了地雷战这个适合冀中平原的战法。 可是,问题又来了,一没有人会造地雷,二缺少造地雷的器材、原料。这个时候,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吕正操想到了科学家,他找来了冀中军区二分区参谋长张珍。 几经周折,张珍联系上清华大学的熊大缜(又名熊大正)。了解冀中情况后,熊大缜找到导师叶企孙。 叶企孙先生是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是中国物理学事业的铺路人。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吴有训、钱三强、钱伟长、李政道、杨振宁、邓稼先等,都曾受过叶企孙的培养。吕正操司令员派张珍到北平时,叶企孙先生正在天津养病。熊大缜是叶企孙最看好的门生,也是他的助教。这时,叶企孙正准备让熊大缜去德国深造,熊大缜也正准备完婚后远行欧洲。但熊大缜听说八路军准备开展地雷战的事,兴奋异常,觉得这是科学工作者为抗日战争直接出力的好机会,决心放弃出国机会、推迟婚期,到冀中抗日炮火中去。 熊大缜虽然决心已定,但是还得听老师的意见。叶企孙虽然知道熊大缜是自己这么多年才发现的一个好苗子,将来在学术上的成就不可限量,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国难当头,国事为重”,支持熊大缜到战斗前线去,自己还暗暗下决心有一天也去抗日战争第一线。 熊大缜的行动带动了一大批北平爱国热血青年学子,好多人跟熊大缜一起去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冀中根据地。 造地雷并不像电影拍的那么简单 不久之后,熊大缜被提升为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着手筹建技术研究社,以开展烈性炸药、地雷和雷管以及无线电研制工作。 吕正操将军的回忆录中写道:“熊大缜任职后通过关系和各种渠道,购买了几十部电台的原材料将十二个炸药筒埋在铁轨下,在几百米外接上引爆器埋伏下来等待。一会儿,敌人先从沿铁路一侧的公路上开过一辆巡逻车探路,又从铁路上开过一辆压道车清道,然后才是满装军火的列车开过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火车头便飞上了天。接着是车上的军火接二连三地大爆炸,火光冲天,震耳欲聋。这次行动之后,他们又多次出动,炸火车,炸桥梁,炸碉堡,炸得敌人惊恐不安,交通线经常遭到破坏。” 技术研究社研究也有了成果。在熊大缜、汪德熙的领导下,冀中根据地的炸药厂也不断壮大,到后来竟建成了一座拥有2000多工人,能制造大批量地雷、手榴弹、复装子弹、掷弹筒弹,能修理各种枪械的大型兵工厂。 后来,汪德熙因工作需要离开根据地到昆明去,张方全面负责炸药厂的工作。张方把研制炸药的经验写成书面材料,散发到各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搞到一批氯酸钾,着手试制炸药,但是用的是传统的翻晒方式,在屋顶上干燥,曾出现过连人带屋顶都炸飞的事故。在当时的条件下,防止炸药自爆成了难题。熊大缜多次潜回到天津,请教老师叶企孙。叶企孙不顾身体不好,非要亲自到冀中根据地了解情况,由于弟子们的再三劝阻才没有成行。叶企孙对根据地造地雷的事放心不下,他马上让自己的实验员阎裕昌前往冀中。阎裕昌化名门本忠,秘密进入冀中抗日根据地。 由于多年的教学实验,门本忠对炸药有丰富的知识。门本忠一到根据地,就解决了炸药自爆问题,还设计出根据地特定条件下可以生产的电雷管电路。相关参考
炸药炸药是一种能在受到冲击、摩擦和热等外力作用时,在瞬间发生急剧的化学变化,并随之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的,能引起自身爆轰的物质。爆轰是炸药中化学物质反应区的传播速度大于炸药中声速时的爆炸现象,是炸药典型
梦见屋顶有只大青蛙,梦见从屋顶掉下来一个很大的青蛙我没接住它也
梦见从屋顶掉下来一个很大的青蛙我没接住它也没事这是什么梦?梦其实是我们在睡眠时,大脑在部分功能关闭的情况下,对外界刺激(触觉,声音等)的解释和演绎。相对于白天,由于这时候只保留了很少的记忆和理解功能,
棉花与炸药棉花确实可以用来制造炸药。棉花的化学成分是纯净的纤维素,属于碳水化合物,容易燃烧。但是,它在燃烧时不发生爆炸。人们把棉花与浓硝酸以及浓硫酸混合作用后,就可以制成炸药。因为硝酸像个氧的仓库,可
阮咸晒衣《阮咸晒衣》顾名思义就是讲一个叫阮咸的人在面对富人晒衣服炫富,自己并没有自惭形秽把自己的破旧衣服也拿出来晒。其实《阮咸晒衣》又叫《阮咸曝T》或者《布犊鼻T》。这个故事典故出自于《晋书・阮咸传》
核心提示:他用绳子捆住足够炸毁碉堡的80斤炸药,系在腰部皮带上拖拽,以便腾出双手;为了不引起敌方注意,他趴在尸体堆里,慢慢蹬出一条路,一点一点往碉堡方向挪;为了能炸到敌人要害,他把炸药放在碉堡的最中间
火药早在古代中国炼丹过程中屡屡出现,唐朝时配方已被人们所知;炸药则在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炸药大王诺贝尔之后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爆燃是火药的属性,爆轰则是炸药的属性,随着有机化学与军事技术的发展,火药
火药早在古代中国炼丹过程中屡屡出现,唐朝时配方已被人们所知;炸药则在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炸药大王诺贝尔之后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爆燃是火药的属性,爆轰则是炸药的属性,随着有机化学与军事技术的发展,火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被卷入血腥的二战中。为了打击日本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隐藏在中国的特工,决定与中国的游击队合作,在日本占领区破坏敌人的
白居易写诗晒薪老年时怕人已死钱未用完>核心提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把自己一生中做各种官(小到户曹,大到太子少傅)时不同级别的工资都写进诗里拿出来晒,在我国本站网上堪称是独一无二的奇特现象。本文摘自《
炸药的导火线终于点燃——日俄战争爆发20世纪初,沙俄与日本在远东特别是在中国东北出现了极为尖锐的利益冲突。当时,虚弱而又狂妄的沙俄帝国主义,在军事方面对日本相当轻视。俄国驻日陆军武官万诺甫斯基把日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