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的火药发展史 黑火药、硝化炸药、TNT
Posted 火药
篇首语:哪有什么四季,遇见你,四季如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古至今的火药发展史 黑火药、硝化炸药、TNT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古至今的火药发展史 黑火药、硝化炸药、TNT
火药早在古代中国炼丹过程中屡屡出现,唐朝时配方已被人们所知;炸药则在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炸药大王诺贝尔之后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爆燃是火药的属性,爆轰则是炸药的属性,随着有机化学与军事技术的发展,火药、炸药含义趋于模糊,都在广义上代表各类爆炸物。
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黑火药,古老而常见的火药,由硝石、碳、硫磺按一定比例搭配而成,别看它年代久远,但作为火药的成熟度很高,甚至到了现代很多时候也能派上用场。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代表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当时用于制作烟花给人们带来快乐,之后传入欧洲影响深远。
诺贝尔与多种炸药
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则是近代炸药之父,1862~1890年间发明和改进了数十种炸药。硝化甘油,即甘油三硝酸酯是易于发生爆炸的危险品,曾引发几次意外事故使人们对其工业应用不抱希望,但是诺贝尔通过与黑火药配比的方式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此后又通过添加、焦化等手段改造炸药,成功研制出工业用安全炸药,一定程度上将爆炸的威力驾驭在人类手中。此后,诺贝尔涉足军用炸药领域,取得多种贡献,但也遭受许多纠纷和挫折,随着诺贝尔的炸药发明,炸药发展进入突飞猛进的阶段,各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大名鼎鼎的高爆炸药TNT
TNT(三硝基甲苯),在1863年由J·威尔勃兰德发明,须由雷管引爆,不仅威力十足而又保存安全,是高爆炸药的代表,也是军事领域的宠儿。1公斤TNT爆炸释放大约420万焦耳能量,足以炸毁5~6米混凝土房屋。此后虽然军事技术越来越先进,TNT的威力早被人超越,但是“物美价廉”的性价比仍使其广为人知。
火药和炸药的火光带来众多的先进技术和近代工业,同时期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拉开有机化学的序幕,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类燃烧爆炸反应被人类广泛研究和应用。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在爆炸物领域同样如此,但是火药炸药催发的热兵器加重了战争的阴影,各类意外爆炸事故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伤痛。科技的负面作用不可忽视,而时光倒流返回过去只是幻想而已,如何掌握双刃剑而不被剑所伤是人类必须应对和解决的课题。
相关参考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
枪械发展史枪械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700多个春夏秋冬。据史料记载,公元1259年,中国就制成了以黑火药发射子窠(铁砂、碎瓷片、石子、火药等的混合物)的竹管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随后,又
张艺谋执导的《长城》虽然遭到颇多非议,但《长城》仍是眼下票房最高的一部影片。该片讲述了一群盗贼来中国盗取“黑火药”配方而引发的故事,“火药”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历史上真有人来窃取中国
张艺谋执导的《长城》虽然遭到颇多非议,但《长城》仍是眼下票房最高的一部影片。该片讲述了一群盗贼来中国盗取“黑火药”配方而引发的故事,“火药”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历史上真有人来窃取中国
·肖淦肖淦,火炸药和固体推进剂专家,我国兵工事业的创业者之一。他长期从事我国的火炸药事业和固体火箭推进事业的开拓、创建和发展。在新中国建立前后,他在艰苦条件下参与开拓火药生产,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曾
1864年7月19日,天京(今南京)内外,黑云压城,火光冲天,滚滚的硝烟中弥漫着强烈的人肉焦臭味儿。正午时分,随着曾国荃一声令下,“轰隆”一声惊天巨响凌空怒炸,太平门处的城墙被炸塌二十余丈,整个天京城地动山摇。数...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还产生了许多科技成果,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有些科技成果早已失传,我们只能在书本中才得知这些黑科技的存在,但是具体为何物,什么构造等均已
历史秘闻 除了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这4大“黑科技”也很牛,至今无解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还产生了许多科技成果,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有些科技成果早已失传,我们只能在书本中才得知这些黑科技的存在,但是具体为何物,什么构造等均已
引言曾看过这样一个很经典的评论,说道:「”马克沁机枪发明之后,游牧民族开始变得能歌善舞了”,这话虽然有一定的调侃成分,但却并无道理。是的,热武器的发明,相比于冷兵器来说,威力更为巨大,破坏力更强,威慑
洪秀全被曾国藩“焚尸扬灰”两个苦苦搏杀了11年的对手从未相见在中国,对于洪秀全是“民族英雄”还是“邪教教主”,是“农民领袖”还是“专制暴君”,至今论争不休,莫衷一是。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天朝向左,世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