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因窃贼发奋
Posted 曾国藩
篇首语: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国藩因窃贼发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国藩因窃贼发奋
盗窃这个“职业”让人十分痛恨,但古时一些名人防窃的趣事,读起来不禁让人莞尔。 窃贼“没奈何” 宋人洪迈的《夷坚志》里记载了一则当时之人防盗的故事。张循王家境富裕,府中藏银颇多,便日日担心窃贼盗取,茶饭不香,后突然想到一妙法:他把家中所有的银子每千两熔成一个大银球。这银球重达半吨,放在家中就算来了窃贼一时也无法搬走,张循王得意地称之为“没奈何”,从此高枕无忧。今天看来,这个办法“笨”得可以,但据说,还是很有效的,不乏纷纷效仿者。 郑板桥作诗羞贼 郑板桥为官清正廉洁,辞官回家。身边只有一条黄狗作伴,闲暇只种植兰花一盆。有天深夜,一个小偷乘小雨之机,溜进了郑板桥的屋子里准备行窃。郑板桥发现后装做熟睡的样子,任由小偷选择拿取。等小偷找得差不多了,郑板桥就吟诵“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上门。”小偷一听大吃一惊!又听一声:“腹内藏诗上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一听明白这家人也是个穷苦人家,还是溜之大吉为妙。刚要转身只听见:“出门休惊黄毛犬,”小偷一听赶忙沿墙壁跟点起脚尖走,正要越墙跳过围墙时,又听得一声“越墙莫伤兰花盆。”小偷一看墙上果然有一盆兰花,于是小心避开,又听得“天寒不及披衣送,君子雨夜赶豪门!”小偷听了甚觉惭愧,飞也似的逃走了。 曾国藩因窃贼发奋 晚清名臣曾国藩,少年时期十分愚笨。盛夏的一个晚上,他书房来了小偷,正在翻箱倒柜找东西,恰好,这时候曾国藩从私塾回来,小偷听见脚步声,赶紧藏到床底下。曾国藩推门进来,开始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特别是有一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他怎么也背不下来。曾国藩很执著,虽然已经学到了后半夜,但还是没有睡觉的意思,反复地洗脸然后回到座位上接着背那篇文章。这可苦了床底下的小偷,他本想等曾国藩学一会儿睡觉后,他出来再拿一点东西,然后就走。但是,听曾国藩读文章的劲头,好像这晚不睡了。炎热的夏天,他在床底下满头是汗。小偷耐着性子,听曾国藩又读那篇文章几百遍,还是背不下来之后,实在控制不住自己了。从床底下爬出来,来到曾国藩面前,拿过曾国藩手中的书摔在地上,吼道:“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在床地下听都听会了。”说完很流利地把曾国藩背了大半夜还没有背下来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然后扬长而去,曾国藩直直地看着小偷,羞愧难当。从此以后,曾国藩更加努力学习,勤能补拙,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伟业。相关参考
作为曾国藩之后的晚清第一能臣,李鸿章一边发奋图强,大兴洋务运动,一边又作为慈禧太后的代理人与国外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成为晚清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朝堂上的李鸿章因为卖国被同僚大肆批判,民间的老
他被慈禧称为“天下第一正人”;治家严苛;“曾剃头”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如麻;功成名就之时,部下曾劝他称帝;表面风光之下,实际上他终其一生都是战战兢兢,曾经三次自杀……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理学大
他被慈禧称为“天下第一正人”;治家严苛;“曾剃头”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如麻;功成名就之时,部下曾劝他称帝;表面风光之下,实际上他终其一生都是战战兢兢,曾经三次自杀……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理学大
一第二次大辱,曾国藩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余初为京师权贵所唾骂”,一种是“庚戌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这讲起来就要费些笔墨了。曾国藩的京官生涯,仅从升迁角度看,是一帆风顺的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司马迁发奋著史的故事。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的家族的祖先做过周代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学识丰富,在汉武帝时担任太史令。司马谈寄望儿子能够传
经过宋代理学对于儒家经典教义的全新诠释和整合,科举功名也从一个新的时间角度和思维角度赋予自己新的历史外衣。>读书是为了入仕,入仕是为了治国安邦。但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大军中能最后抵达金字塔顶端的学
谈到晚清时期名臣,则不得不提到曾左——曾为曾国藩,左为左宗棠,两人都是能在近代史中名垂后世的风云人物。常言道乱世出英雄,若生在太平盛世,曾左二人或许能凭借各自的才华和能力脱颖而出,但顶多成为一名高级技
太平军起义事件后,咸丰以夜继日的忙,结果前线送过来的奏折让咸丰帝的自信心大受打击,直到曾国藩的崛起。湘潭大捷点开了喜庆的炮仗,然后岳州、城陵矶,甚至是武昌克复的捷报都接踵而来。尽管曾国藩当初出任时,有
太平军起义事件后,咸丰以夜继日的忙,结果前线送过来的奏折让咸丰帝的自信心大受打击,直到曾国藩的崛起。湘潭大捷点开了喜庆的炮仗,然后岳州、城陵矶,甚至是武昌克复的捷报都接踵而来。尽管曾国藩当初出任时,有
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6年—前465年)在位。姓姒(因为是的后代,所以姓姒),名勾践,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