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刘邦逢凶化吉 纪信比诸葛亮早四百年用空城计

Posted 汉朝 刘邦 诸葛亮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使刘邦逢凶化吉 纪信比诸葛亮早四百年用空城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使刘邦逢凶化吉 纪信比诸葛亮早四百年用空城计

2、诸葛亮巧使空城计

使刘邦逢凶化吉 纪信比诸葛亮早四百年用空城计

“每一件大事,表面看来,虽然轰轰烈烈,光明正大的,可是暗中,却不知有多少阴谋的勾当,奸狡的诡计,辛酸的血泪,只是你若不深深地去体悟发掘,你便难以察觉。

等待虽然令人心焦,但也是件非常美丽的事,没有着急的等待,又怎么会有相见的快乐?

——古龙《湘妃剑》

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战争中,直到范增死了,项羽才如梦初醒,痛定思痛的他明白了这一切原来都是刘邦的反间计作怪。虽然有点迟了,但好歹还算是悬崖勒马。这个时候他又表现出果断英勇的一面,马上把钟离昧等人都招来,用很真诚的语气向他们道歉。

手下的部将们都被他的真诚的举动感动得个个热泪迎眶,纷纷表示誓死效忠楚国,全力攻克汉军大本营,替范增报仇血恨。

冰释前嫌后,项羽此时就像是一只发怒的狮子,楚军此时就像是一群饥饿的野狼,立即化悲伤为力量,对荥阳进行了疯狂的大轰炸。这架势就好比美国轰炸伊拉克一样,一个猛攻猛打,一个默默地挨打。

刘邦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因为城门随时都有被楚军攻下来的可能。他站在城上,见楚军不断地向城里发起进攻,心情异常的沉重,他仿佛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是啊,荥阳城此时已是山穷水尽,刘邦除非长了翅膀,否则逃生的机会几乎为零。

正在他愁眉苦脸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献了一条妙计——李代桃僵。

献计的人叫纪信,他和刘邦是老乡,据说也是最早跟随刘邦的人,当年还亲眼目睹过刘邦斩那条白蛇的义举。纪信的“李代桃僵”计谋的具体做法分两步。

一是“李代”:让人假扮成大王,假装投降,用来迷惑项羽。

二是“桃僵”:大王乘机出城逃走。

对于纪信的妙计,对于病急乱投医的刘邦来说,自然举双手加双脚赞成,只是问题是,谁愿意来当这个替死鬼呢?

刘邦的苦恼很快变成了惊喜,因为纪信拍着胸脯表示,他愿意来当这个替死鬼。

牺牲别人的生命来救自己,这叫舍生忘死;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别人,这叫舍己救人。从这一点来看,纪信的思想品德的确是很高尚的,虽然他当时的解释很坦然、很平静,也有点理所当然:城破了臣也是一死,如果我一人之死能换取千万人的性命,那么我这一死也就很值得了。他果然不愧是跟随刘邦最早参加革命的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练就了高人一等的人品。

刘邦是幸运的,危险时刻,纷乱关头,总有敢于赴汤蹈火的人挺身而出,绽放璀璨而悲壮的生命火花。

有了纪信甘当替死鬼,陈平想出了突围的万全之计,在李代桃僵之计中又加上了一条空城计。

而项羽接到刘邦送来的“投降信”后,脸上顿时像盛开了一朵花。他大笑起来,这笑声震天动地,直透云霄。

《西游记》里面有一个真假孙悟空的故事情节:两个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无论从外表和声音都察觉不出丝毫破绽来。这连他师傅唐僧都没法分辨。《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刘邦诈降成立的前提就是弄了一个假冒他的纪信来做替死鬼。

不过这个假不是说纪信打扮得跟他一模一样,连项羽都分辨不出来,被他蒙混过关了,他这个假只是幌子。为什么说只是一个幌子呢?我们接着看故事吧。

投降这一天选择在晚上。

准确地说是一个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公元前204年5月的那个晚上,紧闭了数月之久的荥阳城门终于在一声“吱呀”声中打开了。清脆的声音惊醒了钟离昧,他睁开惺忪的睡眼后,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此时,楚兵们高举的火把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先期出来的是一群老弱病残和妇女,稀稀落落,走了大半夜,一直持续到天亮,不要以为刘邦这边的效率太低,这就是他们精心打造的“美人计”。

因为美人计这一耽搁,天快蒙蒙亮的时候,刘邦的投降仪式才正式开始。

几个没精打采的士兵耷拉着脑袋缓缓推着一辆雕有龙凤花纹的龙车出来了。龙车虽然慢得像蜗牛爬步,但在漫长的等待后,车越来越近,透过薄薄的车帘,刘邦的头影若隐若现。

“汉王投降了!汉王投降了!项王万岁,项王万岁,万万岁!”楚军开始欢呼起来。对于他们这些始终跟随项羽征战在第一线的战士来说,刘邦的投降意味着解放,而解放就意味着功成名就,可以封妻荫子,可以告老还乡,可以安享晚年……这些正是他们拼死拼活所盼的结果啊。

到了营地,龙车戛然而止,楚军都停止了欢呼,个个屏息敛气,都翘首期盼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然而,辇车里的汉王就是不见有下车的意思,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气氛有点压抑。于是有人把这个情报及时向项羽汇报了。

项羽一听火冒三丈,于是亲自走到龙车前扯下龙车的屏帷,把那“刘邦”从辇车里轰了出来。

事实证明,假刘邦的易容术并不高明,除了有几分朦胧的相像外,真伪一看便知。正在项羽不可置信,楚兵们面面相觑时。假冒刘邦的纪信开始说话了:“项羽老匹夫,你中计了,真正的汉王早从后门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他们现在已走远了,你们想追也来不及了,哈哈哈。”

这是他最后的笑声,因为随后项羽为他安排了火葬。

纪信死了,他生前没有得到了“利禄”(赏赐),身后也没有得到“功名”(没有被追封),但他的大名却永永远远地印刻在了中国历史的岁月长河中,成了一名王朝奠基的牺牲者。

诸葛亮巧使空城计

  诸葛亮北伐中原,由于错用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马谡,结果致使街亭这个战略要地失守,再无法进军取胜,而且随时有被魏兵堵截归路、全军覆灭的危险。
  诸葛亮顿足长叹:“大势去矣,这全是我的过错造成的!”为避免更大损失,忙安排人马,布置撤退。
  为防魏军乘势追击,赶紧把关兴、张苞两员小将唤到帐前:“你们二人各带三千人马,在武功山小路两侧布置疑兵。如果魏军来到,敌众我寡,切不可战,只大声击鼓呐喊,用疑兵计吓退他们即可。然后,急奔阳平关,撤回国内!”
  又把张冀叫来布置:“引部分军兵,快速修理剑阁通道,以为大军准备退路。”
  然后传令:大军悄悄收拾行装,分别从各自驻地快速撤回国内。
  诸葛亮的中军营地现在西城县内,这是个弹丸小城,易攻难守。待诸葛亮把身边人马分派出去执行紧急命令之后,城中就近于空地了。正要拔寨撤离,忽然十几匹马飞跑进城来,马上士兵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报告:“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已向西城扑来,而且马上就要到了!”
  这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连一员武将也没有。士兵也大多派出去,只留有两千老幼病残,根本无法作战。
  众官员听到这消息,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很明显,战不能战,逃也逃不掉――此地路径狭窄,惟一大道已为司马懿占住。再加上辎重行李多,马匹、车辆少,逃不出几里,就会被魏军铁骑追杀殆尽。
  诸葛亮也十分紧张,忙登上城楼向外望。果然,西北方向尘埃冲天蔽日,已隐隐有大军奔走声如沉雷般动地而来;尘头起处更不时闪现魏军旗号,招摇挥动。
  诸葛亮稍一沉吟,马上传下命令:把城内所有旗帜全放倒,藏匿起来!城内士兵,各自隐在驻地房舍、围墙内,不许乱动乱叫,如果违令不遵者,立斩!然后,又下令:大开东南西北四面城门,每一门前,派二十名老少军兵打扮成老百姓模样,洒水扫街,不许神色慌张,举措不当。如果魏军冲到城前,也不能退入城内,仍要一如既往。
  众人不解其意。
  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我自有退兵之法,你们不必惊慌。”说罢,披一件印有仙鹤图案的宽大长衫,戴一顶绸布便帽,让两个小童抱着一张琴、一只香炉,随他登上城楼,赁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地坐下,点燃香。然后,闭目养了会儿神,再缓缓睁开眼,虚望前方,安然自得弹起琴来。
  这时,司马懿统领的大兵已来到城下。先头部队见到这种情形,都不敢贸然前进,急忙向司马懿报告。
  马司懿不相信,以为部下看花了眼:诸葛亮怎么打扮成道士模样,不领兵拒敌,反而悠闲地在城头弹起琴来?于是命令三军暂且停止行动,自己则飞马跑到城下,远远观望。
  果然,城楼上诸葛亮笑容可掬地端坐,在袅袅上升的香烟间,旁若无人、安然自得地正沉浸在自己所弹奏的琴音中。他左边的童子,手捧一把宝剑;右边的童子,则拿着一把尘尾。城门口处,有二十余老少百姓正低头洒扫街道,有条不紊,不惊不慌。
  司马懿看了许久,听了很长时间,无论从对方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诸葛亮所弹出的琴声中,都看不出丝毫破绽。
  其子司马师道:“我们应即刻冲杀进去,活捉诸葛亮!他分明是故弄玄虚――城肯定是座空城!”
  其他将士也纷纷要求进兵攻城。
  司马懿凝然不动,仍静静谛听。忽然他神色一变,露出紧张模样,忙下令:“后队改作前锋,先锋变为后队,马上撤退!”
  众人不解:眼前并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司马懿怒道:“马上撤退。违令者斩!”
  众将士狐疑不明,却只好遵令撤退。
  直到撤离西城远了些,司马懿才心有余悸地解释:“诸葛亮这个人和我打过多年仗了。他一生最是谨慎,从不做没把握的事,更甭说干冒险的事了!令天大开城门,故意显出是座空城,让我们白白拿走并轻易把他捉住,这里就肯定有埋伏,是个骗局!我军若贸然轻进,必中其计。”
  司马师问:“父亲一直凝听静立,后来并无动静,您为什么突然神色大撤军呢?”
  司马懿冷笑:“当统帅、做大将的人,必须善于观察天地之间的运行变化,了解人间世上的各种知识!我听到诸葛亮琴音,初始平和恬淡,却突然昂扬激烈,渗出一股杀机!分机要动手、出兵了!再不走,让他围住,四面挨打不成?!”
  司马师及众将觉得有理,但仍不十分信服。不料,才走不远,刚进入武功山,猛听得山坡后杀声震天,鼓声动地,伏兵顿起。众将大惊。司马懿道:“刚才若不及时撤退,必中其计了!”话音未落,只见旁边大道上一军杀来,旗上大字:“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
  一见是西蜀有名战将、当年威震寰宇的张飞张翼德的儿子打杀过来,魏兵心惊胆战,纷纷弃甲抛戈而逃。
  逃不多远,山谷中又喊杀声起,鼓角喧天、尘埃万丈。一杆大旗上写着:“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魏兵一见是关云长之子,更是魂飞魄散!哪敢接战?!
  本是山地,喊声杀声因在谷中回荡,似乎漫山遍野均有蜀国兵马。烟尘大起蔽日遮天,内中旗帜招展,刀枪闪耀,更似乎是天兵大将!
  魏军不敢久停,忙丢掉辎重粮草,仓皇而逃。
  张苞、关兴也不追赶,只将魏军丢弃的辎重物资拣起,迅速撤退了。
  再说西城中的诸葛亮,见司马懿带兵疾忙退去,轻轻长吁一口气,用手拭了额上的冷汗,笑了起来。
  诸葛亮笑道:“兵法云,知已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司马懿知我一生谨慎,从不弄险,所以见今天这情况,就判断我在用计、骗他入城。所以反慌忙退走了。而我知司马懿了解我的这一贯作风,所以便借用这种心理,而乘机算计了他!也是知已、知彼才敢如此啊!若换上司马昭或曹操统兵,我绝不会如此的!”
  众人叹服。
  “不过,司马懿也确是知我之人。如果不是实在没别的办法,我也不会用这险计的!实在是万不得已呢!” 诸葛亮道。
  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后怕不已。
  司马懿退兵,一直又退回街亭,和曹真的大军汇合在一起时,才放下心来。而此刻,蜀国各路军已安然无恙地撤回本国了。司马懿于是又带一支人马来到西城。及问当地居民,才明白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误中诸葛亮之计。当得知当时诸葛亮所处的危险境地,他的所作所为及张苞、关兴其实只有少数人马,只是虚张声势而并不敢真正交锋时,不觉由衷叹赞:“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
诸葛亮

相关参考

比吕布早四百年的三“姓”将军 揭秘英布

...九江王,不过,季布是一个心思反复之人,后叛楚归汉,刘邦赢得天下后,也就是汉朝建立后,季布被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但是,他在公元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英布是皋陶后裔,乃皋陶五十...

纪信代死讲的是什么故事?纪信是哪里人士

...汉族人,家乡位于阆中县,也就是现今的四川西充。他是刘邦手下的一名将领,曾陪同刘邦参与项羽所设的鸿门宴,跟随刘邦起兵反抗秦朝。纪信作为刘邦的部下,对刘邦非常忠诚,曾在项羽出兵攻打荥阳城,全城危机之际,凭...

历史上真的有纪信这个人吗? 纪信代死的故事简介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项羽追杀刘邦,纪信假扮成刘邦模样被项羽抓到而死。那么,历史上真的有纪信这个人吗?纪信是怎么死的?纪信简介纪信假扮刘邦纪信,字成,秦朝时期是陇西成纪人。公元前206年,刘、项鸿门宴会时...

诸葛亮巧使空城计

  诸葛亮北伐中原,由于错用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马谡,结果致使街亭这个战略要地失守,再无法进军取胜,而且随时有被魏兵堵截归路、全军覆灭的危险。  诸葛亮顿足长叹:“大势去矣,这全是我的过错造成的

比吕布早四百年的三“姓”将军 揭秘英布

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讲讲历史上的三姓将军,他叫英布,一起来看看吧。英布他可是比吕布早了四百多年,他就是英布,秦末汉初名将,本来是个受刑之人,后来随着项家军起义,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后来被项羽封九江王,不过

三国时期!诸葛亮究竟用过“空城计”吗

历史上的诸葛孔明用过“空城计”吗?诸葛亮智谋过人,在《三国演义》上被描绘得神乎其神。尤其是他在西城使用“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抚琴一曲,竟惊退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三国演义》上说,马谡失守街亭,诸葛...

三国时期!诸葛亮究竟用过“空城计”吗

历史上的诸葛孔明用过“空城计”吗?诸葛亮智谋过人,在《三国演义》上被描绘得神乎其神。尤其是他在西城使用“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抚琴一曲,竟惊退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三国演义》上说,马谡失守街亭,诸葛...

响彻历史的“空城计”竟然不是诸葛亮用的?

三国时期的故事通过《三国演义》的讲述很多故事被传的神乎其神,但多少都会有些失真,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现在人们只要提起《空城计》,就立马想到诸葛亮,这都是因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五

一兰州人用诸葛亮名头,编了个故事,结果成为经典

空城计:一兰州人用诸葛亮名头,编了个故事,结果成为经典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是神来之笔。罗贯中凭借一支生花妙笔,将诸葛亮的睿智胆略演绎的淋漓尽致。从而,将这段子无须有的故事,成功地和诸葛亮绑在了

为保刘安汉后人立庙以祀 纪信的后世纪念

祭祀追封刘邦统一全国,建立汉朝后,便于第二年将纪信家乡从阆中县分出,汉高祖御赐“安汉”,属充国县。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改安汉县为“南充县。”621年(唐武德四年)又将纪信家乡从南充县分出,新置西充县。故纪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