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红军将领的死为何引发1958年两位老帅矛盾
Posted 教条主义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位红军将领的死为何引发1958年两位老帅矛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位红军将领的死为何引发1958年两位老帅矛盾
核心提示:1958年5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在批判刘伯承的教条主义“错误”时,彭德怀元帅说:“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不但影响了南京,就连北京(指训练总监部)也有些吹鼓手,抬轿子的。不要忘了,红军时期,他的教条主义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他指的就是余天云。 余天云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李意根,原题:揭秘余天云之死:引发两位老帅矛盾的红军指挥员 >1958年5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在批判刘伯承的教条主义“错误”时,彭德怀元帅说:“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不但影响了南京,就连北京(指训练总监部)也有些吹鼓手,抬轿子的。不要忘了,红军时期,他的教条主义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他指的就是余天云。 >由于路线斗争和年代的久远,加之当事人回忆的不一,关于余天云的死因变得扑朔迷离,说法不一。 >最早对余天云死因作出结论的是张国焘,认为余天云死于心理的脆弱。余天云的死,震动了全军。张国焘第一次承认,“四方面军的干部,军阀习气相当严重。”但他又很伤心,毕竟余天云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在埋葬余天云时,张国焘讲了话。他首先痛悼余天云之死,褒扬他过去的战功,说余天云曾几次负伤,不惜个人牺牲来为革命争取胜利。然后,张国焘又强调指出,自杀行为是不对的,“一般同志要经得起批评和处罚的考验,红军纪律应当严格,高级干部也应同样遵守。”从这里可以看出,张国焘认为余天云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导致自杀的。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 >对余天云死因第二次作出结论则是在西路军失败,特别是张国焘叛变以后,认为余天云死于张国焘的迫害。一部分人由于“左”倾观念比较严重,把余天云塑造成“反对南下”和反对“另立中央”的英雄,说余天云军长对张国焘的家长式作风一向很反感;因为后来红军大学政委何畏也离开了红军,于是何畏这个小人打小报告诬告,张国焘把余天云当作“犯人”,最后导致余天云死亡。在这种论调的支持下,余天云在1945年七大召开时获得了平反,还被授予烈士称号。应该说,余天云授予烈士是可以的,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毕竟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不过,如果是因为“反张国焘”之说而被评为烈士,则显得有点狭隘,余天云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完全认清张国焘的错误,说他是反张国焘错误路线的英雄有点拔高之嫌。 >余天云死因的第三个结论和刘伯承元帅有关,这种观点认为是刘伯承间接地害死了余天云。1958年5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在批判刘伯承的教条主义“错误”时,彭德怀元帅说:“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不但影响了南京,就连北京(指训练总监部)也有些吹鼓手,抬轿子的。不要忘了,红军时期,他的教条主义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他指的就是余天云。好在余天云只是张国焘的爱将,而且毛泽东对此并未过多去说什么。只是淡淡“唔”了一声,说道:“余天云还是个娃娃嘛,想不开,寻了短见,怪不得谁。”这个事也就没有再多追究。刘伯承逼死余天云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作为校长的刘伯承批评余天云的行为是正常的。 >近年来,关于余天云的死因,又逐渐集中到张国焘身上来。据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办公室主任张崇鱼采访记载:余天云有个堂弟叫余天生,1928年参加革命,解放后曾担任过桂林军分区副司令。1997年8月24日余天生接受采访时,为余天云抱屈,认为余天云是因为战功显赫,所以被人嫉妒,受张国焘打击迫害,撤去军长职务。胡奇才将军也赞成这个观点。他说:余天云“个性强,脾气急躁,常冲撞张国焘。余天云自杀是张国焘迫害所致。当时已负伤的余天云不满张国焘对他的处置,过丹巴马河铁索桥时,就势从担架上往桥下一滚,掉下了滔滔急流。可惜了。” >因为存在这些分歧,因此,对于余天云的死,官方的表态非常的谨慎。到目前为止,关于余天云的权威评价有两次,一次是《红四方面军烈士名录》,一次是《解放军报》,两者都将死因简单的说成是“溺水”而亡。 《红四方面军烈士名录》是这样记载的:“余天云,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06年生,农民出身,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十一、红一、红四军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32年,任红四军12师36团团长。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四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2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率部参加反三路围攻。1933年7月,任红三十军军长。参加三次进攻战役和反六路围攻作战。1935年4月,参加强渡嘉陵江战役后,开始长征。5月,参加上门战役。7月,调任红三十一军军长。同年冬,在川康边地区参加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不久,入红军大学学习,并兼任高级指挥科科长。1936年4月,于四川丹巴渡河时,溺水牺牲。”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解放军报》2006年8月31日,专门刊发了题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余天云》的文章。对余天云的死因是这样描述的:“……4月随部队转移途中,于西康省丹巴县(今属四川省)渡河时不幸溺水牺牲,时年30岁。” 不管是死于何种原因,历史最终给了余天云一个公正的评价,把他称为我“红军时期的高级指挥员”,这个应当是客观的、公允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相关参考
宋教仁是晚清末年民国初年人士,在血气方刚的年纪,加入自己同学创建的革命团体,此后开始了自己的反清革命之路。在中华民国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宋教仁不辞辛苦,四处奔走,建立革命团体,联络志同道合之辈,以此
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17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息,又问后来怎么样?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息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时期的息国,本是一个姬姓小国,由于国小力弱,在诸国林立的春秋时期,没有多少存在感。息国在历史上稍微露脸的时刻,就是曾经攻打国强邻郑国,结果还是以
1958年5月印度允许达赖喇嘛入境50年代,随着印度国内矛盾的激化,尼赫鲁政府的内外政策。开始受到右翼势力的影响。1956年在议会辩论期间沙克塞纳提出一项关于印度与北部周边国家、包括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
历史人物 方步舟有望成为粟裕第二的红军将领,为什么最后会叛变
今天跟亲们聊一个红军的叛将,他是一位苏区的开拓者,部下后来都成了开国上将,他本人因为立场的不坚定,最后却只能当一个农场场长。他就是前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方步舟。>方步舟是湖北人,属于老革命,192
董振堂,1895年生,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红军早期高级将领。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马家军包围,经激战壮烈牺牲,时年42岁。毛泽东早在1935年12
树敌过多身败名裂造成皖系迅速衰败的原因主要是北洋派内部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生和激化,都与徐树铮有关。直皖交恶的真正导火线是陆建章命案。陆是直系元老之一,曾任陕西督军,也是现任将军。1918年6月,督
树敌过多身败名裂造成皖系迅速衰败的原因主要是北洋派内部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生和激化,都与徐树铮有关。直皖交恶的真正导火线是陆建章命案。陆是直系元老之一,曾任陕西督军,也是现任将军。1918年6月,督
相传乾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天子”,一生风流,他还有一个称号“十全老人”,寻欢作乐一世。乾隆一生有三位皇后,有两位皇后是生前加封的,还有一位即嘉庆帝的母亲,是追封的。在地宫中陪伴乾隆的是第一位皇后(
1958年蒙哥马利退休1958年,蒙哥马利宣布告退,从而结束了近50年的军旅生涯。蒙哥马利是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一生战功显赫,深孚众望。蒙哥马利于1887年11月17日生于伦敦,1908年毕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