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中美缓和

Posted 珍宝岛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加速中美缓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加速中美缓和

珍宝岛战斗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4年8期,作者:詹新,原题为:《美国人如何看待中苏珍宝岛冲突?》 >1969年3月,苏联挑起中苏边界武装冲突。美国情报部门最初认为这场冲突是由中苏双方长期以来角逐对珍宝岛的控制权所致,并且判断是由中方引发了最初的冲突。但随着中苏边界冲突的加剧,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在地域方面,中苏边界冲突的扩大促使美国政府改变了原来的“中国是挑衅者”这一判断。如果苏联是挑衅者并对中国进行全面入侵,显然,一个完全被削弱的中国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可是如何利用当前中苏分歧,却是一个战略上的问题。7月3日,尼克松指示基辛格,就当前美国如何从战略上利用中苏分歧进行分析。指令要求从美、中、苏三角关系的角度探讨中苏分歧的广泛意义,特别是对一旦中苏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可能的对策进行分析,此外也要研究当前在中苏持续紧张的情况下美国可能的对策。 其次,中苏边界冲突的核因素加速了中美缓和。早在中苏边界冲突刚刚爆发时,便出现了苏联打算攻击中国核设施的流言。针对这一时期的流言,8月12日,美国情报部门完成了关于中苏关系的国家情报评估,特别对苏联企图攻击中国核设施和导弹设施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当前中苏关系改善的可能性极小,而未来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8月14日,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指出苏联是更具有侵略性的一方,如果听任中国在一场中苏战争中被摧毁,那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基辛格后来对此作出评论:“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 按照尼克松7月3日的指令,除了组建以副国务卿理查森为首的特委会来完成这份报告以外,基辛格也请求兰德公司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亚伦·怀廷提供对美国如何从战略上利用中苏分歧这一问题的看法。8月16日,怀廷连夜赶写了一份题为《中苏敌对及其对美国政策的启示》的报告。 (义章摘自《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5期,詹新文)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赫尔辛基宣言

赫尔辛基宣言在美、苏的“缓和”过程中,美国略显主动些。它调整了亚洲政策,结束了越南战争,改善了中美关系。关于印度支那问题,尼克松政府于1969年作出“体面结束战争”的决定。一方面通过谈判,促使北越与美

历史人物 看准了苏联不敢招惹中国

 邓小平对越反击战内幕:看准了苏联不敢招惹中国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开始接触,让苏联感觉到了“重大威胁”。苏联加速拉拢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苏联,并在南北统一后,立即

历史人物 看准了苏联不敢招惹中国

 邓小平对越反击战内幕:看准了苏联不敢招惹中国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开始接触,让苏联感觉到了“重大威胁”。苏联加速拉拢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苏联,并在南北统一后,立即

世界历史 1985年7月拉丁美洲8国集团成立

1985年7月拉丁美洲8国集团成立由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4国组成的孔塔多拉集团。为缓和中美洲局势奔走呼吁、进行了多次的调停、斡旋,终于使有关国家和敌对各方坐在一起进行谈判。但到1985

世界历史 1983年1月—1986年孔塔多拉集团成立

1983年1月—1986年孔塔多拉集团成立1983年1月8—9日,墨西哥、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4国外长在巴拿马的孔塔多拉岛举行会议,讨论不断恶化的中美洲局势。会议发表的公报表示,4国愿意为缓和中

历史军事 俄呼籲先搬出美國

200名員工確診,聯合國招架不住了!呼籲中美俄加速研發疫苗美聯邦政府管控肺炎遇到了很多困難,目前十個州開始締結盟友關係,並繞開白宮的統一指揮。就如同「火車軌道出現了問題,火車頭(白宮)開始加速往前衝刺

历史百科 1975年战后东西方关系第二次缓和

1975年战后东西方关系第二次缓和战后东西方关系第二次缓和,以1975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结束,并签署《欧安会最后文件》(亦即《赫尔辛基宣言》)为其主要标志。60年代末期,美国因越南战争等方面的因素,

世界历史 1959—1960年战后东西方关系首次缓和

1959—1960年战后东西方关系首次缓和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东西方国际关系出现了短暂缓和时期。美国在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在对外关系方面进行了部分调整。苏联在斯大林去世后,也在外交政策上出现某种松动

欧洲 欧安会——东西方缓和的产物

欧安会——东西方缓和的产物二次大战后,欧洲政治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东西分治和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长期对峙。直到70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虽已结束20多年,尚未缔结全面的对德和约,由二战和战后发展形成的边界

缓和医疗以人文关怀和护理为主

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脍炙人口,但我们却甚少思考如何坦然面对生死。通过“生前预嘱”,鼓励人们按照本人意愿,安排好生命的最后时光,以尽量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离世,是陈小鲁先生生前与罗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