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用手榴弹击沉苏联巡逻艇
Posted 炮艇
篇首语: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青用手榴弹击沉苏联巡逻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青用手榴弹击沉苏联巡逻艇
渔业连陈庭华向知青讲述勇斗苏军炮艇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群来自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来到祖国的最北端,怀揣保卫祖国每一寸土地的壮志,时刻准备着抛头颅、洒热血。当以往电影中的战斗画面真的呈现在他们面前时,这些并未受过正规军事培训的年轻人,凭着一腔爱国激情,奋不顾身与敌方的正规军激烈战斗。几十年过去了,北疆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精忠报国、捍卫主权的精神,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继承发扬。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海知青到达黑龙江边知青点的第一天,因为拖拉机爬犁要装行李,许多男女知青是步行进入察哈彦的。走到大概晚上八点钟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忽然看到了黑龙江,江面冰封着,冰上是雪白的,但那天有月亮,月光照在江面上,非常漂亮。这个时候,忽然听到啪啪啪三声枪响。几乎就在身边的树林里,升起三颗信号弹。他们一看这三颗信号弹,马上认为附近隐藏着特务,那个时候不少反特电影里就有这样的场景。一个先来的上海干部说,你们不要紧张,这可能是对岸“老毛子”发过来的定时装置,我们见得多了。信号弹,是给知青的见面礼,紧张而又刺激,同时也告诉知青们,今后说不定有机会可以亲自参加抓特务的战斗了。 >费国良是上海交大附中的68届高中毕业生。 1969年3月3日,他和几个同学准备去浦东另一好友家商量一起报名去内蒙古大草原之事,在延安东路外滩轮渡口等船摆渡时,忽然看到渡口阅报橱窗里当天的一张报纸上有我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的报道。他们几个人一合计,立即改变想法,决定报名到黑龙江去了。 >1969年4月底,费国良乘坐卡车到达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27团工副业4连(渔业连)驻地时,横贯在他们眼前的是一条大江,江面上冰排流淌,正是“开江”(当地土语,春天到了,冰冻三尺的江面开始溶化)之时。卡车司机略带神秘地对他们说:“到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江吗?这就是黑龙江。你们到了最前线了。 ” >1968年9月8日,北京知青张胜利随老职工李伊楚在乌苏里江打鱼时,“老毛子”的597号炮艇(绰号大屁股)忽然加速向他们拦腰撞来,两人迅速改变方向,让船头对着浪,避免冲撞,但已经来不及了,苏舰侧舷刮到了他们的船头,小船被撞飞了,腾出水面有1米多,悬空逆时针转了个圈,又重重地落进水里。 >岸上掩护的人大叫起来,完了,大家虽义愤填膺又无可奈何。张胜利后来说,船被撞飞那一刹那,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仿佛灵魂出窍,掉下来清醒后,发现船头已经被撞碎,前舱已经进水,幸好我方其他船只赶紧过来援助,张胜利才没有掉进江里。 >9月12日,勤得利农场渔工在乌苏里江进行鲑鱼捕捞,他们的597号、598号、509号三艘炮艇和一艘消防艇,闯入我生产水域,用高压水龙头向我渔工猛烈喷射。我渔工临危不惧,包括张胜利在内的一些知青和老职工驾驶30只小渔船与之勇敢搏斗和周旋。 >前几天被苏舰撞飞过的李伊楚,挥起一石,将598号炮艇抱水龙头的苏军士兵打倒,水龙头跌落在船舷上。另一条淌网船上的渔工陈庭华,迅速由船尾跃到船头,向水龙头扑去,在同船伙伴张继印的配合下,拿起利斧将苏598号炮艇的水龙头砍了下来,缴获了证据。 >这个斗争场面被来拍摄鲑鱼期生产的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的摄影师拍入镜头。张胜利说,他母亲在电影院里第一次看到这个镜头时,含泪高呼“毛主席万岁”,并激动地告诉周围的人,我儿子就在现场,散场时大家都过来和母亲握手。 白色黑底间谍船出现 >6月23日,从苏六站哨所开出三艘装载武装军人的登陆艇侵入八岔岛水域,我方进入一级战备。这时中国民兵已经配备了56式冲锋枪、53式步骑枪和一挺轻机枪,还有国产的反坦克3号手雷。但不是人手一枪,费国良等人只分到一个装有四颗手榴弹的袋子。 >6月27日、6月30日、7月3日,一艘白色黑底间谍船多次在八岔岛附近水域搜集情报等。据有经验的老职工说,这条船在哪里频繁活动,就是苏军马上要到哪里进行挑衅的前兆。 >7月5日,中国民兵离岛到八岔边防站所在地进行了实弹射击训练,并且投掷了普通手榴弹、苏制43式反坦克手雷、国产仿制的反坦克3号手雷各一枚,比较其威力,最后还模拟实战针对入侵苏军的突袭进行了反冲锋、抓俘虏演习。他们的意识里一直把“老毛子”的炮艇和军人作为假想敌,准备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打一仗。 7月7日那天,他们的581号炮艇又来挑衅了,晚上大家就又讨论到底怎么打。知青的军事知识,大多是在电影《地道战》里看来的。有的人就提出,我们在这个拉网的拉杆前面放几个炸弹,等它炮艇开过来,我们就引爆这个炸弹。后来有的人说这个不行,你一炸,万一没把它炸沉,让它受伤逃回去就麻烦了,我们一定要炸毁它,拿到他们的罪证。像《地雷战》挂雷拉弦那样炸炮艇的想法,显然有些幼稚。 讨论会上拟定了一套应对方案,是 “把六个爆破手都埋伏在江岸边1、2、3号阵地上面”。指导员见费国良是高中生,便要他把讨论情况记录在案,最后交给指导员过目,一个北京知青修改成文,由担任党员排长的当地职工放入一保密箱 (其实就是一个小木盒加把锁)保管。据这个北京知青回忆,木箱放在党员排长的铺头顶上的架子上面。 责编:王敏 打印收藏纠错 参与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点此查看新闻表情排行榜»
相关参考
一些影视剧有的镜头是这样的:敌方大举进攻,我方开始扔手榴弹,让后,敌方阵地一片爆炸,手榴弹玩出了迫击炮的感觉,现实中,真的是这样的吗?一般在30米以上,40米左右。远的可以投到64米。部队要求30米及
二战中,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1艘 ”敌艇”,回国后才知犯 ”大错
在战争结束之后,为避免悲剧的再一次发生,国际组织出台了国际海上公约,根据公约之中「”捕获条例”的约定,潜水艇在战争期间,是可以在活动区域要求行使的船只停航,并接受是否装有军用物资的审查。若船只身上确实
RGD-5手榴弹RGD-5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后研制的一种手榴弹,于1954年开始列装军队,至今仍然在许多国家中服役。RGD-5手榴弹内装有110克TNT炸药,总重量达310克,比二
D-1榴弹炮D-1榴弹炮是苏联在二战中后期研制的一种152毫米牵引榴弹炮,又称为1943年式152毫米榴弹炮(152mmHowitzerM1943)。D-1榴弹炮的炮架与M-30榴弹炮基本相同,为防子
ML-20榴弹炮ML-20榴弹炮是一种152毫米牵引榴弹炮,在二战前设计完成,二战期间主要作为苏联集团军级的火力支援。为了降低开火时的后坐力,ML-20榴弹炮在炮口附近加装了独特的制退装置,侧面众多的
SU-122自行榴弹炮SU-122自行榴弹炮是苏联在二战时期研制的履带式自行火炮,作为突击炮被用于提供火力支援,尤其是为步兵部队。此外,SU-122自行榴弹炮也曾用于反坦克作战。SU-122自行榴弹炮
M-30榴弹炮M-30榴弹炮是苏联在二战初期研制的一种122毫米牵引榴弹炮,二战时期主要作为苏军师级作战单位的主力支援火炮。该炮采用普通的单筒身管,身管的后半部分套在被筒内,炮口没有制退器。M-30榴
SU-152自行榴弹炮SU-152自行榴弹炮主要用于提供直接火力支援或远程炮兵支援。它采用与其他苏联自行火炮(如SU-122、SU-85)相似的设计,乘员作战舱被装甲板包覆,前装甲倾斜以增强防护。驾驶
1939年10月14日,德国海军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军舰“皇家橡树”号,800多名官兵丧生。网络配图这使英国人感到震惊,因为他们相信这艘军舰的加厚船体可以抵挡鱼雷的攻击,可事实正好相反,只有396人幸存
手榴弹简单说,手榴弹就是用手投掷的适于近战的小型炸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使用方便的特点。普通手榴弹有木柄手榴弹和波萝形手榴弹2种。一般重300~600克,有效杀伤半径7~15米。按其用途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