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被称大战术家 耗费大量财力做军事准备

Posted 战术

篇首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腓特烈大帝被称大战术家 耗费大量财力做军事准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腓特烈大帝被称大战术家 耗费大量财力做军事准备

腓特烈大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据说在军事上,他是一位比拿破仑还要出色的人。可终究他没有拿破仑那么被人们所熟知,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具体聊聊腓特烈大帝,看看他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会不会让你们刮目相看呢?

一、腓特烈大帝对军事感兴趣

腓特烈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绝大部分是归功于他母亲的教导,让他对哲学和文学方面有浓烈的兴趣。因为腓特烈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经常对他们母子两人进行暴力行动。而且文绉绉的东西,根本就不懂。甚至看到儿子在写字,嘴里还一直骂骂咧咧的。

腓特烈长大之后,便准备脱离父亲。于是他便展开一场脱离父亲的计划,但是却失败了。然后被他父亲扔进了监狱当中,最后也是腓特烈苦苦哀求,才被释放出来。从那个时候起,腓特烈便越来越成熟,开始逐渐对军事产生了兴趣。

其实有时候想想,腓特烈也感谢他的父亲。若不是他父亲的一番话,他到现如今可能还是在文艺这条路上走。要知道腓特烈身上的责任很重,一位未来的国王要是只懂得文艺,对军事方面一窍不通的话,那就是纸上谈兵。

二、腓特烈大帝的一生

1、登上王位

在腓特烈的父亲走后,便顺理成章的坐上了王位。那个时候,腓特烈28岁。虽然那个时候普鲁士的军事力量排行前四,但是腓特烈觉得远远不够。因为还有其它三个国家是超过它的。所以,他不惜耗费大量的财力,为军事装备做准备。

2、独特战术

腓特烈有一种新的战术,叫做斜线式战术,这是他发明的,在战场上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后来,别的国家也开始纷纷效仿其战术。后来,腓特烈还进行了改革,为了试验一下效果。他直接拿奥地利这个国家开刀,被腓特烈是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3、政绩卓然

从那个时候,腓特烈被人尊称为腓特烈大帝!在战术上取得成功之后,腓特烈又开始搞起了经济。可是当初被腓特烈打败的奥地利女王并不善罢甘休,便联合俄国跟法国,对普鲁士进行攻击。可腓特烈凭借高超的军事战略,先发制人,将他们给一一击败。

三、腓特烈大帝被称大战术家

可就算腓特烈的军事才能再厉害,普鲁士的经济状况却一直跟不上。后来便渐渐的支撑不住了,仗也越发的不好打。当时的腓特烈感受到了绝望,想要以毒药来解决自己的生命。可后来好运来了,俄国女皇的去世,新皇帝是腓特烈的头号粉丝,便直接撤敌。

在欧洲地区,腓特烈是个神奇人物。就算是和拿破仑相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因为腓特烈开创了独有的战术,让邻国名将们也是争相模仿。据说,拿破仑的很多军事战略还是从腓特烈身上学会的呢?可能腓特烈还是他的老师呢?

相关参考

外国军事人物 弗里德里希二世

   驰骋疆场的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年~1786年)   又译腓特烈二世,史称腓特烈大帝。普鲁士国王和著名统帅。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

历史军事 罗斯巴赫战役的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1740年5月30日,24岁的腓特烈威廉继承普鲁士王位,史称腓特烈二世,又称弗里德里希二世或腓特烈大帝。普鲁士是欧洲新兴的强国,因它是一个内陆国家,四周都受到敌国的包围,在这种环境之下,为了要维持其强

历史军事 博克施道夫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

博克施道夫战役(BattleofBurkersdorf)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奥地利在1762年7月21日的战役。普鲁士指挥官为腓特烈大帝,奥地利为道恩元帅。以普军胜利作结。此战规模不大,奥军损失两千多

历史军事 罗斯巴赫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

罗斯巴赫会战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法国、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在1757年11月5日的战役,以普军大胜作结,伤亡情况为普军169死379伤;法奥联军5000死伤,5000被俘;此战被誉为是腓特烈大帝最辉煌的战

历史军事 普鲁士的神奇逆转

尽管在托尔高战役中击退了道恩率领的奥地利萨克森联军,但是腓特烈的精锐部队也丧失殆尽。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遭受了难以承受的损失,在这场战役结束后双方都无力再战,各自退回营地修整,补充部队准备来年再战。整个

三次大战耗尽蜀汉财力物力

 蜀汉与曹魏争夺陇右:三次大战耗尽蜀汉财力物力  一、三国初的局势  东汉自光熹元年(189年)董卓进京挟持皇帝开始,天下分裂,出现了连续多年的大混战。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入朝掌权后,逐

三国历史 三次大战耗尽蜀汉财力物力

 蜀汉与曹魏争夺陇右:三次大战耗尽蜀汉财力物力  一、三国初的局势  东汉自光熹元年(189年)董卓进京挟持皇帝开始,天下分裂,出现了连续多年的大混战。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入朝掌权后,逐

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秦末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

兵马俑考古:秦始皇灵感可能来自古希腊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自从重见天日以来,让全人类为之惊叹。兵马俑的修造虽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这一形式首次避免了之前“人殉”的残忍方式,大幅减少了帝王墓葬的人员死伤。虽然兵马俑为

明明粮仓粮食足够百姓吃50年,隋炀帝:一粒不给

隋朝的灭亡有很多原因,隋炀帝杨广的暴政是其中之一,他在位时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开凿大运河,修建宫殿等,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民不聊生,百姓时常饿死,最后引得民怨沸腾,纷纷起义推翻了隋朝的统治。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