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么意思
Posted 李白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么意思
《静夜思》是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唐诗,不过这句诗中有讲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里的霜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因为房间地上一般是不会结霜的,所以李白这句话到底是为了表达一种情感才这样说,还是有别的意思?虽然这首诗已经被解读过很多遍了,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静夜思》中隐藏了另外一个故事,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这首诗的新意,感兴趣的话就来看看吧。
李白的《静夜思》,恐怕算得上在中国普及率最高的古诗了。不仅小孩子,就算是一些没什么知识文化,没念过几天书的老头老太,几乎也能背这首古诗。
不过,虽然能背这首诗的人很多,但是,这首诗的一些地方,却不太容易让人理解。尤其是“床前明月光”的“床”,究竟是指的什么呢?如果是屋子里睡的“床”,那么,李白怎么会怀疑(比喻)是地上的“霜”呢?因为谁都知道,屋里是不可能有霜的。比喻的比喻有的事物,没有的事物,那就是一句笑话。
也因此,很多人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并不是指屋里的睡觉的床,而是别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呢?有几种说法。
一是指“窗”。也就是说,“床”在这里是一个通假字,是“窗”字的通假字。说是“窗”的通假字,是因为诗人站在屋子里,一般要透过窗才能看到月亮,看到地上明晃晃的月光。而且开窗见月,才会有意境。这里的“地上”,指的是窗外的地上。
二是指“井栏”,也就是井边的台子。这个台子是供人坐在上面纳凉的。这句话是说李白不是在屋里,而是在室外。在室外,李白怀疑是地上的霜,也就很正常了。而且,井与故乡是深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看见井,因而思念自己的故乡,显得恰到好处。
三是指“胡床”,也就是户外的马扎,或者是吊床一类。毕竟李白出生在胡地,他在他的诗中,使用家乡的方言句子,是很正常的。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三种说法,感觉似乎都有些靠不住。
先说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有那个读音,却没有那个字,因此用同音的字替代。但是古代本来就有“窗”这个字,为什么要用“床”替代呢?如果是为了平仄的需要,这两个字都是平声,又有什么必要,要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呢?再说了,就算是通假字,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除了这首诗,哪里还有地方用“床”通假“窗”呢?
再说“井栏”。说是井栏似乎也没有错。不过,就算“床”指的是“井栏”,可是,在从古到今的诗歌中,似乎都没有因为看见水井,就思念自己故乡的诗歌啊。而且,李白是写的“羁旅”诗,也就是在外地漂泊的时候怀念自己的故乡。他在“驿站”“客栈”“古道”“孤舟”这些地方怀念自己的故乡,都是可以的,也有人这么写过。但是,他为什么要跑到井边去写一首诗呢?这难道不显得很怪异吗?固然写诗是要讲究“用典”的,没有出处的东西,绝不会随便写。所以,把“床”解释为“井栏”,其实也是很牵强附会的。
最后说“胡床”。不错,李白确实出生在胡地,他的故乡确实有胡床。但是,李白不是在胡地,而是在汉地呀,汉地哪来什么胡床呢?难道李白为了写一首诗,特地让主人给他制作一张胡床吗?这就显得很怪异了。
所以,以上这四种说法,显然都不靠谱。
那么,这里的“床”,是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没别的,这里的“床”,就是床,而且就是屋子里面的床。
既然是屋子里面的床,李白为什么会把月光比喻成地上霜,地上有霜吗?
有。当睡的屋子非常简陋,四面透风的时候,屋里的地面结霜,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李白写屋子四面透风,有大大的好处。
只有屋子四面透风,才会有大片大片的月光洒在床前的地面上。
只有屋子四面透风,李白才会怀疑地面结霜了,因为屋里和屋外没什么区别嘛。
只有屋子四面透风,才会特别表现出冷冷清清。而只有冷冷清清,再加上看见了月亮,才会怀念家乡。因为月是故乡明,家乡才是温暖的。
我们知道,李白写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夸张”。他夸张过很多东西,“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等等,都是夸张手法。既然李白善于用夸张手法,夸张“清冷”的程度,说屋子里都结霜了,也是非常正常的。
之所以有人会产生怀疑,我觉得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不懂李白,不懂李白的诗歌,不懂文学,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相关参考
霜是怎样形成的寒冷的早晨,当天晴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上、房顶上到处覆盖着一层薄薄的似雪的东西,这就是霜。那么,霜是怎样形成的呢?霜跟露水一样,也是在低层空气里形成的。只不过霜在寒冷的日子里才有,露水
夢想是一枚催淚彈,一談到夢想,總能讓人熱淚盈眶。李白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他留給我們一副飄逸瀟洒、狂傲不羈的仙人形象,就像他從未失落過似的。但作為一個堂堂七尺男兒,李白也是有夢想的,為了夢想他也曾拼
世界上公認最聰明的民族是猶太人,這與他們重視教育有很大的關係,雖然他們的人口在全球佔比少到只有0.25%,但是他們卻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那麼都有誰來自這個民族呢,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馬克思等等
世界上公認最聰明的民族是猶太人,這與他們重視教育有很大的關係,雖然他們的人口在全球佔比少到只有0.25%,但是他們卻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那麼都有誰來自這個民族呢,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馬克思等等
刘辰翁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词人,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是自己却好学不辍。元朝灭亡南宋之后,他曾经作为幕府,短暂的参与过文天祥的起兵活动,之后隐居不仕,著述终老。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活动,以及文艺批评
如果問:李白是誰?小學生都很知道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果問:蘇軾是誰?很多人也不陌生他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甚至如果問一生僅留作二首詩的林升,大家也張口就來他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
如果問:李白是誰?小學生都很知道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果問:蘇軾是誰?很多人也不陌生他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甚至如果問一生僅留作二首詩的林升,大家也張口就來他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
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因其作品风格雄奇奔放、飘逸清新得“诗仙”的赞誉。 从幼时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少
每当谈到古代经典文化,唐诗和宋词绝对是绕不开的两座高山,犹如天空中的两颗璀璨明珠,显得那么耀眼,历经千年不朽。尚未进入学堂,父母就会教孩子背诵脍炙人口的诗词,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必多说,
为何日本人喜欢睡地上不喜欢睡床?这和日本的睡文化有很大关系呀
说到日本的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习俗什么的也还是比较有说法的,很多习俗我们都无法理解,但是小编觉得我们的一些习俗他们也应该是不理解的呀,所以都是习俗,搞清楚其中的道理就好了,最近有看到很多人说日本人喜欢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