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夫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Posted 两弹一星

篇首语: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两弹一星元勋夫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两弹一星元勋夫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data-filtered="filtered" 李佩

  2017年1月12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于在京去世,享年99岁。

  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快60岁时,她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系,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她做英语教学改革,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言学系主任RusselCampbell称作“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

data-filtered="filtered" 郭永怀与妻子李佩在美国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当年,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怀和好友一起开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识到什么。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5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

  当时飞机上十几个人,据唯一的幸存者回忆,在飞机开始剧烈晃动的时候,他听到一个人大喊:“我的公文包!”后来的事情就不记得了。

  人们在烧焦的尸体中发现有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当大家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最后,确认这两个人是59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那个晚上李佩完全醒着。

  郭永怀走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后来,李佩将郭永怀的骨灰从等级森严的八宝山烈士公墓请了出来,埋葬在中科院力学所内的郭永怀雕塑下面。同时,李佩还将一同牺牲的警卫员牟方东的部分骨灰,也安放在雕塑下面。

  上个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

  在李佩眼里,没什么是不能割舍的。

  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会堂,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该奖章直径8厘米,用99.8%纯金铸造,重515克。4年后,李佩托一个到合肥的朋友,把这枚奖章随手装在朋友的行李箱里,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任校长朱清时打开箱子时,十分感动。

  几年前,一个普通的夏日下午,李佩让小她30多岁的忘年交李伟格陪着,一起去银行,把60万元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

  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

  “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老太太对李伟格说。

  至今,李佩先生客厅里的茶几还是60年前回国时家里的陪嫁。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但是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

  早年从美国带回的手摇计算机、电风扇、小冰箱,捐了。郭永怀走后,写字台、书、音乐唱片,捐了。李佩先生一生教学的英语教案,捐了。汶川大地震,挽救昆曲,为智障幼儿园,她都捐钱。

  有后辈说她对待名利的样子,就像居里夫人把最大额的英镑当书签,把诺奖的奖牌随意给孩子当玩具。

  探求“钱学森之问”

  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快60岁时,她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系,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她就自己编写,每次上课,带着一大卷油印教材发给学生。这些教材被沿用至今。她做英语教学改革,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言学系主任RusselCampbell称作“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

  李佩的晚年差不多从80岁才开始。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每周一次,总共办了600多场,每场200多人的大会厅坐得满满当当。

  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程郁缀、沈天佑、高登义、甘子钊、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大讲坛的内容也五花八门:农村问题、中国古代文学史、天体演化、昆虫、爱斯基摩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美国总统大选、天津大鼓等等。

  “也只有李佩先生能请得动各个领域最顶尖的腕儿。”有人感慨。

  开论坛是极其琐碎的工作。有时候和主讲人沟通,从主题到时间确定,来来回回要打几十个电话。确定了主题,她就带着年轻的朋友在中关村四处贴海报,她说,不能贴得太早,也不能贴在风口处,以免被风刮跑了。

  请来这些大人物讲课,全都是免费的。等到94岁那年,李佩先生实在“忙不动”了,才关闭了大型论坛。

  有人回忆,在讨论“钱学森之问”求解的根本出路时,三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并列而坐。北大资深教授陈耀松先生首先说了“要靠民主”四个字,紧接着,郑哲敏院士说:“要有自由”。随后,李佩先生不紧不慢地说“要能争论”。这一幕在旁人眼里真是精彩、美妙极了。

  在她90多岁的时候,她还组织了20多位专家,把钱学森在美国20年做研究用英文发表的论文,翻译成中文,出版《钱学森文集》。对外人,李佩先生常常讲钱学森,却很少提郭永怀,旁人说李先生太“大度”了。(中国青年报)


♦ 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 “两弹一星”是怎么搞出来的?

♦ 贺“核司令”程开甲百岁寿辰,为中国核武器事业隐姓埋名20年!

♦ 23位“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乡分布与留学经历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对于人物的影响有哪些

人物评价>李佩先生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先生承庭家训,学兼中西,是科学院里很难得的一个美国通,她日日奔波于中关村和林学院间;应接

“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data-filtered="filtered"郭永怀  两弹一星一共23位元勋,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中,又唯郭永怀先生一个人三个领域都涉及。而郭永怀先生还有另外的“唯一”,他是被授予“两

历史人物 “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郭永怀

两弹一星一共23位元勋,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中,又唯郭永怀先生一个人三个领域都涉及。而郭永怀先生还有另外的“唯一”,他是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的群体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关

历史人物 杨承宗与两弹一星

杨承宗杨承宗被誉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曾跟随居里夫人研究放射化学领域,回国后也参与了原子弹研制工作,但最终由于各种原因,他既没评上院士,也得不到两弹一星元勋的嘉奖。就在众人为他鸣不平的时候,他其实已

历史人物 杨嘉墀夫人 如何评价杨嘉墀

杨嘉墀杨嘉墀是我国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他长期从事中国自动化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为三轴稳定的返回式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历史人物 杨嘉墀夫人 如何评价杨嘉墀

杨嘉墀杨嘉墀是我国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他长期从事中国自动化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为三轴稳定的返回式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历史秘闻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逝世20周年,致敬功臣

   20年前的今天,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王淦昌-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江苏常熟人,中国实验

历史人物 两个特征让你记住“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

陈芳允陈芳允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虽然比起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人,他不如他们出名,但同样都是为祖国科研事业奋斗终生,将生命奉献给“两弹一星”之人。人们说,你不认识陈芳允没关系,但他的两个特征

历史人物 姚桐斌简介 两弹一星元勋竟被殴打致死

姚桐斌姚桐斌航天材料、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在冶金铸造,导弹与航天工业的工艺、材料技术等方面都很有不俗成绩。然而在人心惶惶的文革时期,这样一位宝贵的人才却被“红卫兵”活活打死,怎能

纪念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院士诞辰110周年

   110年前的今天,1909年04月04日,郭永怀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一个农家,是郭文吉夫妇的第四个儿子。郭永怀-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怀,著名力学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