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两次鸦片战争都没把当时的中国人打醒

Posted 鸦片战争

篇首语:你要学会努力奔跑,别被世俗跌得一塌糊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两次鸦片战争都没把当时的中国人打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两次鸦片战争都没把当时的中国人打醒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

  在百年前的那场大变革——帝国转向民国的过程中,产生了三种可能影响中国走向的力量:

  第一种力量就是孙中山所代表的革命派;

  第二种力量是我们一贯认为比较保守的,甚至有点反动的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派,后来发展为北洋军阀;

  第三种力量就是长期被忽略的,实际上在当时非常重要的,以国内的张謇、国外的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

  这三种政治力量表面看上去是那么的不同,他们之间好像很难有基本的共识,但实际上三派同源,都起源于同一个起点,就是改革或者说改良。无论是革命派的孙中山、北洋派的袁世凯、立宪派的张謇、梁启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就是要改良、要改革。他们的起点在时间上都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甲午战争对中国的震动比这之前的任何一场战争都要大,都要深远。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近代史揭开了序幕。1860年又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烧掉了中国的圆明园。但是两次鸦片战争,无论是英国人还是英法联军都没有把中国人打醒,中国人觉得没有什么,输了也就是割块地赔点钱的事儿。割了香港没人心疼,香港当时在英文里是叫“一块不长毛的石头”,也就是一个不毛之地。香港成为世界的一个自由港,亚洲的金融、贸易中心是在100年之后,原本交给英国人的只是一个荒凉、没有人烟的小岛。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特别是有科举功名、作为社会支柱的士大夫阶层,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需要改变什么。所以该考秀才的还是考秀才,考举人的照样考举人,该种地的还是种地。朝廷没有变,民间没有变,什么都没有变。

  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被英国人打败我们不觉得有什么屈辱,因为英国人是我们所陌生的,我们根本不了解他们,甚至他们从哪里来我们都不知道,因为那个时代我们的地理知识非常贫乏,不知道中国居然不是天下之中心。我们的概念就是天下概念,不是国家概念,民族、国家的概念也是在甲午战争之后逐渐形成的,此前国人认为我们是真正的天朝大国。

  但是,甲午战争不一样,日本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国,人口比我们少,文明比我们低。唐代的时候,日本派了大量遣唐使来学习我们的文化,他们竟然打败了我们,我们觉得非常丢脸。这个时候,读书人、士大夫阶层开始懵了,学生何以打败老师?一个这么小的邻邦,居然把我们强大的北洋舰队一举歼灭。北洋舰队的实力比日本海军还要强一点,但是我们战败了。我们败的不是军事,我们败的是政治制度。我们的政治制度比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制要落后。我们是绝对的君主专制,人家是君主加立宪,已经是一个现代政治制度,我们还是一个传统的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康有为、孙中山在内,很多中国读书人开始反省,要改变中国就要从制度的变革开始。中国的第一轮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不是从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就是学人家,你造枪我也造枪,你造船我也造船。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开始学习人家的制度,才有了戊戌变法,才有了后面的晚清新政。

  梁启超、康有为这些人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鼓动公车上书开始的。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也是在那个时候。袁练的新式陆军请的教练有很多德国人,完全是模仿西方样式建立的一支新式军队。最初招募的7000士兵就是后来北洋军的基础,这支军队实际上就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基础,袁的崛起就是他手里掌握了中国最新式的军队。

  也就是同一年,刚刚考中状元的一个读书人张謇,没有做官,而是回到了故乡江苏南通,因为正好他的父亲生病死了,按照清朝的规矩要在家守制三年。第二年,张之洞看中张謇,要他办一个新式纺织企业,“状元办厂”,这在中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事,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实业家,然后影响社会,影响政治。

  另外一个人物,就是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孙中山。1894年他是一个医生,可是他的兴趣不是治病救人,他想医国。他的第一个举动不是去革命,而是要改良。他写了一封《上李鸿章书》,送到天津,但李鸿章正忙于跟日本人打仗,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孙文。他失望的南下,既然改良的路走不通,万言书都递不上去,那只有革命。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最大的意义就是它的口号里面已经有创立合众政府这个词,这是一个新的东西,直接导致后来民国的出现。


♦ 英国人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时为何众多沿海良民成汉奸?

♦ 鸦片战争为何爆发?战前林则徐向道光撒了谎?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两次鸦片战争为何没把中国人打醒

两次鸦片战争为何没把中国人打醒?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特别是有科举功名、作为社会支柱的士大夫阶层,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需要改变什么。所以该考秀才的还是考

忽必烈为何两次都没能攻占日本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灭亡金朝之后,又迫使朝鲜半岛称臣,志得意满之下定都于大都(北京)。他即位后很快开始进攻日本。忽必烈对日本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第一,自唐代最后一代遣唐使之后,日本已经数百年未通

历史军事 忽必烈为何两次都没能攻占日本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灭亡金朝之后,又迫使朝鲜半岛称臣,志得意满之下定都于大都(北京)。他即位后很快开始进攻日本。忽必烈对日本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第一,自唐代最后一代遣唐使之后,日本已经数百年未通

日本两次侵略朝鲜,套路相同,明清为何会有不同结果

对比明朝的万历朝鲜战争和清朝的甲午战争我们会惊奇的发现,这两次日本对朝鲜和中国的入侵都是如出一辙,有相当多的共同点,但为何最终明清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呢?是清朝武器装备落后吗?并不是!清朝当时有着号称亚洲

历史人物 许褚与赵子龙交手两次为什么都没占到便宜?

许褚力大,为何两次与赵云交手,都没占到便宜?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许褚和赵云都是汉末三国猛将,两个人都各有特点,许褚以力大出名,赵云以勇猛出名,在演义中,许褚一般负责保

历史秘闻 002篇 丧权辱国大清朝也是个列强!

吉姆老师上回书道,大清虽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但仍保存着一丝世界强国的颜面。而第二次鸦片战争还带来了一个积极结果,便是打醒了满汉地主阶级的些许千年迷梦,这倒是件意外收获。在朝廷内,西太后慈禧和她的绯

为何说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中国的崛起呢

从世界汗青来看,战争老是会带来最大的损坏,所以中国古代一向对战争非常慎重,强调少战,避战,能不战就不战。尤其是近现代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世界来说,更是造成了伟大的损坏和人员伤亡,使得经济损坏严重。对此

为何说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中国的崛起呢

从世界汗青来看,战争老是会带来最大的损坏,所以中国古代一向对战争非常慎重,强调少战,避战,能不战就不战。尤其是近现代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世界来说,更是造成了伟大的损坏和人员伤亡,使得经济损坏严重。对此

历史秘闻 为何说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中国的崛起呢

从世界汗青来看,战争老是会带来最大的损坏,所以中国古代一向对战争非常慎重,强调少战,避战,能不战就不战。尤其是近现代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世界来说,更是造成了伟大的损坏和人员伤亡,使得经济损坏严重。对此

被后人忽略的一代骁将,两次拯救汉族江山,却连一篇传记都没留下

从西晋开始,我们国家便进入到了非常混乱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间内,很多边远地区的异族对西晋王朝展开了长达数年的侵略,因为时代的需要,这个时期也产生了很多的能人干将,北宫纯就是其中一位,他曾两次拯救西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