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始皇嬴政为什么那么信任蒙恬将军?

Posted 嬴政 秦始皇 蒙恬

篇首语: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秦始皇嬴政为什么那么信任蒙恬将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揭秘秦始皇嬴政为什么那么信任蒙恬将军?

2、揭秘大秦名将蒙恬:中国历史上死得最冤的名将

揭秘秦始皇嬴政为什么那么信任蒙恬将军?

秦始皇并不是多么残暴多疑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徙天下十二万户豪富于咸阳。说的是始皇帝把六国贵族置于咸阳,即使有繁荣咸阳甚至是监视六国贵族的想法,但是也没斩尽杀绝,就算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项氏也没被灭绝。

至于为什么非得用蒙恬?因为除了蒙恬还有其他人可信任么?对比一下王翦家族。

人家可是祖上三代为将,蒙骜—蒙武—蒙恬。大秦根深蒂固的贵族,赫赫战功唯有王翦一脉可与之相提并论,因为平定六国,最大的两个功臣是蒙恬和王翦,王翦年事已高,加之始皇帝并不是很信任他。当年伐楚,王翦欲统兵六十万,始皇帝则回道:“王将军老矣,何怯也。老王你老了,怕个屁啊......而王翦呢,也不大信任秦始皇,在他挂帅出征时曾向嬴政要求良田豪宅,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哈哈老子不趁你这小屁孩不得不用我之际,敲上一笔,那我岂不是怂货。再往后呢太史公曾说王翦虽被秦王尊为帝师,但是不能辅佐秦的统治者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的统治,可以说没有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以王翦为人行军智而不暴的特点,他当然知道德政的好处了,只是实在不敢跟皇帝提啊,人家可不信任咱。

而蒙恬,司马迁《史记》:蒙氏秦将,内史忠贤。

从能力上说,秦始皇选择了蒙恬领兵这里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那些长年征战中原的老将们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

因此,论忠诚度、论实力,始皇帝不选蒙恬还能选谁?

揭秘大秦名将蒙恬:中国历史上死得最冤的名将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男,汉族,约公元前248年 农历3月16日生,属相约为牛,星座约为白羊座,山东临淄人,历任大秦王朝正师级的将军,正省部级的内史,上将军衔的元帅。

蒙恬是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抗击匈奴,战功卓著,他修筑万里长城,保疆安民,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但是,蒙恬的人生结局很悲惨。在秦始皇的两个儿子扶苏和胡亥争夺皇位继承权时,他不幸地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秦二世胡亥和奸臣赵高迫害致死,留下了一代名将的千古悲歌。

有关蒙恬的容貌,笔者能够找到的最早记载,就是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院的元代青花人物瓷瓶上的蒙恬画像。画面中的蒙恬,全副武装,顶盔贯甲,阔面钢髯,豹眼蚕眉,端坐在椅上,威风凛凛,他的后面站着一个武士披甲悬剑,双手握一杆大旗,旗上行书“蒙恬将军”四个大字。蒙恬的前方一名手持弯弓的武士前来禀告,武士的身后一个头戴毡笠,短衣束带的士兵右手按着一名抓来的官吏,此人戴高冠,着花袍,是汉人的装束,跪伏于地,卑微乞求。整个画面描绘的是蒙恬将军审讯战俘的场景。蒙恬旗开得胜,踌躇满志,巍峨伟岸,展示了他的英雄斗志和壮士豪情。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是秦国秦昭王时期的名将,官至副国家级的上卿。公元前248年,他曾率兵讨伐河南的韩国、河北的赵国、山西的魏国,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蒙恬的父亲蒙武也是秦国的大将军,曾与秦朝另一位名将王翦一起消灭了湖北的楚国,屡立战功。良好的家庭环境,使蒙恬从小就学习刑狱法,年轻时还担任审理狱讼的秘书。

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叫蒙毅,也是同样出色。他担任的官职是秦始皇的秦朝王室办公厅主任,常年陪伴在秦始皇的身边。蒙恬任外事,而蒙毅常为内谋,两人互相补助,被当时的人称为“忠信”,在整个大秦王朝上下文官武将中,没有敢和他们抗争的。

蒙恬的妻子卜香莲是浙江善琏人,精通制造毛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 相传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蒙恬夫妇将制造毛笔的技艺传授给村民,使善琏因产湖笔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湖笔之都”。至今在当地仍留有蒙公祠,纪念蒙恬这位中国毛笔的发明改造者。

蒙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战功卓著,得到的回报不是名利双收,而是含冤而死,让人同情和叹息。

一、战功卓著:抗击匈奴与修筑万里长城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蒙古地区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内蒙古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朝首都陕西咸阳的安全。成为大秦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时,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将北击匈奴,这个人就是名将蒙恬。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在宁夏和内蒙古地区的黄河上游,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用相当于坦克的大型兵军开道,装载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此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几十年不敢再进犯秦国土地。蒙恬将军勇敢作战、出奇制胜、击败匈奴的大战,是他一生征战的最大战绩。

蒙恬在打败匈奴后,继续带兵坚守陕西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建起了西起陕西临洮,东到辽宁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蒙恬将军驻守陕西榆林的上郡十余年,风风雨雨、烈日寒霜,威震匈奴,受到秦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蒙恬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壮举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这延绵万余里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其实,司马迁《史记》中蒙恬修筑长城的评价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修长城对人民的劳役,却没有看到修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

这里还要表述这期间发生的一段插曲,正是这段插曲给蒙恬带来了杀身之祸。当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施行严酷的暴政。一场“焚书坑儒”的灾难席卷中华大地。秦始皇大举迫害天下读书人,他的长子扶苏竭力阻止,秦始皇非但不听,反而把他贬到边关,让他监督蒙恬守卫边疆。

从此,扶苏和蒙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扶苏初到边关,甚为苦闷,蒙恬劝告他说,既来之则安之,守边也很重要。扶苏感到蒙恬待他诚恳热心,便安下心来协助蒙恬训练军队。两人甚是投机,便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这为蒙恬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相关参考

揭秘蒙恬将军是秦始皇嬴政最正确的信任吗?

公元前210年秦国大将蒙恬将军被迫服毒自杀于周阳。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大将蒙恬一家三代四名将效忠于秦朝。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遣蒙恬北上抗击匈奴,镇守北方十多年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

揭秘蒙恬将军是秦始皇嬴政最正确的信任吗?

公元前210年秦国大将蒙恬将军被迫服毒自杀于周阳。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大将蒙恬一家三代四名将效忠于秦朝。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遣蒙恬北上抗击匈奴,镇守北方十多年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

历史人物 为什么秦始皇那么信任蒙恬?蒙恬为何能博得秦始皇的信任?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秦始皇应该是一个多疑而又残暴的君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这些都是一种过于偏激的认识,并不全面,毕竟如果真的是一个这样的人成为皇帝,民众就不该是在十多年后才反抗起来了。至于秦始皇的多疑,

揭秘大秦名将蒙恬:中国历史上死得最冤的名将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男,汉族,约公元前248年农历3月16日生,属相约为牛,星座约为白羊座,山东临淄人,历任大秦王朝正师级的将军,正省部级的内史,上将军衔的元帅。蒙恬是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抗击

揭秘秦始皇嬴政东游背后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如果秦始皇不东游,也许就不会死那么早了,不老老实实的在宫里待着,偏要跑出去瞎溜达什么?其实他出去东游是有缘由的,秦始皇这人特别迷信,在秦始皇东巡这一年出了三件大事,弄得秦始皇心里很不得劲儿,让

大将蒙毅来自齐国为何三代四将效忠秦国?

...修复北方城墙以御外敌。承担起防卫帝国北方的重任,后秦始皇派公子扶苏到其军营中锻炼,可见秦始皇对其的信任和重视。纵观中华历史,汉族对北方民族的战绩中最显赫者恐怕只有两人:其一是蒙恬,其二为霍去病。在秦始...

揭秘刘秀为何那么信任冯异还说二人亲如父子?

冯异自归顺刘秀以来一心一意跟随刘秀,在刘秀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一路辅助和扶持,冯异为人谦虚不争功,被誉为“大树将军”,刘秀对其亦是十分信任。冯异对刘秀的忠心有一次,冯异跟随刘秀领兵到饶阳(今河南省境内),

揭秘刘秀为何那么信任冯异还说二人亲如父子?

冯异自归顺刘秀以来一心一意跟随刘秀,在刘秀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一路辅助和扶持,冯异为人谦虚不争功,被誉为“大树将军”,刘秀对其亦是十分信任。冯异对刘秀的忠心有一次,冯异跟随刘秀领兵到饶阳(今河南省境内),

秦始皇大将军蒙恬简介,蒙恬这个名字应该怎么读

蒙恬简介提起蒙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毛笔和万里长城。虽然蒙恬是是一介武夫,但是他的文化素养非常高。他在行军打仗过程当中受到动物毛发的启发,创造性的使用动物毛发代替竹签当做写作工具,是毛笔的发明者。蒙恬剧

蒙恬是谁?秦始皇为什么如此信赖蒙恬?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秦始皇嬴政是一个残忍嗜杀的暴君,但是在这里我们要说的却是秦始皇是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精明的君王。作为国家统治人,难免不会生出多疑的这种性子来,比如汉武帝、隋文帝、隋炀帝以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