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要是嫡长子去世了,嫡长孙和嫡次子谁的权力更大

Posted 长孙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古代社会,要是嫡长子去世了,嫡长孙和嫡次子谁的权力更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古代社会,要是嫡长子去世了,嫡长孙和嫡次子谁的权力更大

在古代,如果是普通的老百姓家庭,家里没有什么收入,没有什么财产,这样的话,后代谁的权力最大的问题,是不用特意考虑的,因为考虑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在这种普通老百姓家庭,讲的就是公平。从吃饭到穿衣,儿子们都要一样。就算是修的房屋,也要修成那种对称的式样。左边有什么,有几间房。右边也要有什么,有几间房。将来给儿子们留下的财产才叫做公平。

(养儿防老,图取其意)

为什么要讲究公平了?因为古代的养老制度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也就是说,养老得靠儿女。只有在财产分配上保持公平,才不会授人话柄。否则的话,儿子们将来肯定会说,你不是对谁谁谁很好吗?你不是偏爱谁谁谁吗?好啊,那就让谁谁谁来养你吧。

如果实在子女太多,实在没有什么给子女的,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会更加照顾“幺儿”一些。毕竟“幺儿”的年纪最小,需要的照顾最多。同时,父母也主要和“幺儿”生活在一起。因此,相对来说,老百姓对“幺儿”更偏爱一些。

但是大户人家就不一样。而皇亲贵族,乃自帝王家里,则更加不一样。

大户人家,或者是皇亲国戚家里,财产是很多的。养老的问题,根本就不用考虑。他们需要考虑的是,谁把它们的家业发扬光大?作为帝王,更需要考虑,谁能够守住江山,把江山千秋万代传下去。

从“守业”的角度来看,在选择后代人的时候,一般会考虑三种品质:一是要有能力,二是要有德行,二是要能服众。

能力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户人家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继承人一般都是些小孩子,没做过什么事情,因此,是看不出有什么能力的。因此,更多的时候,考虑的主要是德行。

(咸丰帝像)

古人认为,只要德行好,能力就好。道光皇帝在选继承人的时候,咸丰虽然有腿疾,又没什么能力。在狩猎的时候,他一无所获;道光病了,他除了流泪,什么主意也拿不出来。但正是因为这样,道光皇帝反而觉得他这是一种“仁孝”的表现,最后把皇位传给了他。

不过,所谓的“德行”,要看谁来理解。康熙皇帝的八皇子胤禩,他打猎的时候也舍不得打猎物。他对康熙也非常孝道。天遥地远给康熙送一对海东青去,但是,康熙却认为他这是虚伪的表现,认为他“柔奸成性”。

而且,皇帝经常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判断继承人。刘邦为什么要把皇位换给刘如意?刘邦有一句话,“如意类我”,刘盈不类他。要知道,刘如意还就是一个小孩子,怎么能看得出他类不类?很明显,这是主观判断。

正因为主观判断太多,所以,古代的帝王将相及大户人家,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不是主要考虑能力和德行,而是形成了一种标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如果嫡长子在,那不用说,嫡长子获得继承权。但如果嫡长子去世了,那么,长孙和次子,谁应该被立为继承人?谁应该获得更大的权力,当然也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的。

(刘邦像

首先需要看他们是不是嫡出。如果一个是嫡出,一个是庶出。那不用说,肯定是嫡出的获得继承权,庶出的没有这种资格。

如果都是嫡出,就比较麻烦了。历史上在这个问题上,曾闹出过两次很大的乱子。比如“靖难之役”和“八王之乱”,就是在应该选择长孙和次子上,因为大家的认识不一致,最后引发了战争。

还有一些虽然并没有引发战争,但依然引起了颇多的议论。比如赵光义继位,而民间普遍同情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这种情况下,就主要是看选择的人。如果选择的人是皇帝,他会有自己的爱好。比如朱元璋就选择了长孙,没有选择“次子”。如果是皇后,那样的话,她会主要选择自己儿子。毕竟儿子和自己更亲一些。比如杜太后选择赵匡胤去世后,让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窦太后也一度想要汉景帝立自己的弟弟为皇位继承人。

总之,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看人。在皇权社会,谁真正掌控了权力,就由谁说了算。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相关参考

家族的长孙是怎么算的,一个家族中长孙的地位是怎样的 是高还是低

一个家族中长孙的地位是怎样的是高还是低?要看他的身份,嫡长孙身份很高,庶出的不一定嫡长孙嫡长子由正妻所生之长子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职位和身份的继承。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要的继承制度。夏商两代,继承

公子壮是谁的儿子?公子壮和惠文后的关系

...王的庶子,秦昭襄王的兄长,担任庶长。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武王去世时年纪很轻,还没能和后宫妻妾生出儿女来,因此只能是他的弟弟们之一继位了。秦武王有八个嫡庶兄弟,这些兄弟与他这个长子年龄悬殊很大,最小的...

九子夺嫡每个人的下场,九子夺嫡中谁的结局最好

九子夺嫡斗争十分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皇长子胤提:是由惠妃所生,其舅舅纳兰明珠是在当年平叛”三藩之乱”中的主力。但因本人愚笨,便不受康熙喜欢。之后在夺嫡大战中,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

长孙和大孙子的区别,长孙跟大孙子有啥区别

长孙跟大孙子有啥区别长孙于大孙子其实是一个相同的概念。都是指孙子当中年龄最大的那一个。长孙与嫡长孙有着本质的区别,嫡长孙必须是儿子的正妻所生。长孙的划分与是否是长子所生没有关联。长孙的划分只考虑在所有

长乐公主李丽质 唐太宗嫡长女李丽质漂亮吗

  李丽质  长乐公主李丽质是唐太宗嫡长女,嫁给了长孙无忌嫡长子,从小备受宠爱,人如其名,天生丽质,是一位绝色美人。可惜红颜薄命,二十三岁她就因病逝世了。  长乐公主李丽质  长乐公主(621年-64

长子长孙在家族的作用,家族辈分排序中的长子长孙是怎么界定的

长孙是怎么排的?  通常所说的长孙,往往就是长子的大儿子。  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规矩比较多,其中,有两条规矩:1.子女的婚姻由父母包办,子女自己没有发言权。2.哥哥没有娶妻的时候,不能考虑先给弟弟娶妻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长孙皇后的亲哥哥?

长孙晟是大隋名将,大业五年,长孙晟去世。他的大儿子长孙安业为了独霸家产,耍流氓把年幼的弟弟长孙无忌和八岁的妹妹长孙氏赶出家门。长孙氏,正史上并无明确名字记载,只记载了她的小名叫“观音婢”可怜的长孙无忌...

古代帝王去世要拉妃子陪葬,要是妃子不愿意的话会有怎样的后果

古时候帝王是非常威风的,举国上下都要听从他的安排。所以说,每个帝王生前都是有着无上的权利,要什么有什么。就算是死后,也有着最为隆重的葬礼以及丰厚的陪葬物。有些帝王甚至还会让喜爱的妃子跟着一起陪葬。对于

作为汉高祖的嫡长孙,诛诸吕行动中的大功臣,刘襄为何无缘皇位

西汉初年最高权力的转移是如许的:汉高祖刘邦驾崩,汉孝惠帝刘盈继位,汉孝惠帝刘盈驾崩,汉高后吕雉临朝称制,汉高后薨逝,汉孝文帝刘恒继位。汉高后吕雉薨逝后,发生了改变西汉政治款式的诛诸吕动作,包罗吕雉亲妹

作为汉高祖的嫡长孙,诛诸吕行动中的大功臣,刘襄为何无缘皇位

西汉初年最高权力的转移是如许的:汉高祖刘邦驾崩,汉孝惠帝刘盈继位,汉孝惠帝刘盈驾崩,汉高后吕雉临朝称制,汉高后薨逝,汉孝文帝刘恒继位。汉高后吕雉薨逝后,发生了改变西汉政治款式的诛诸吕动作,包罗吕雉亲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