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古代读书人的科举之路要一步步来

Posted 进士

篇首语: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古代读书人的科举之路要一步步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古代读书人的科举之路要一步步来

原标题: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古代读书人的科举之路要一步步来

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中国最早的“高考”。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状元,这一至今仍充满魅力和活力并为众人羡慕的名词,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发明和创造。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古代读书人考试之路的漫长与艰难。

由考生所在县的县官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二月。通过县试的考生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统称为童生。

由知府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四月。通过府试的考生获得参加院试的资格,统称为生员或秀才。

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阴历八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天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人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阴历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天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读书人终于顺利的把所有的试考完了,也获得了“进士”头衔。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么下一步怎么才能当官呢?

状元,进翰林院,官职从六品授修撰,比知县高一级。榜眼、探花进翰林院,官职授正七品编修。虽然品级不高,但状元、榜眼、探花有选任为某些职官及进入中央高层的资格,所以出路比较优越。

其他进士们再进行一次朝考,主要为了选拔庶吉士。朝考中选拨出优秀的进士为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期满时考试,分配工作,叫散馆,若有恩科,不满三年也散馆。

没有录取为庶吉士的进士授官,其品级主要是六、七品,所授的官以两种形式最多:一是部院的主事,司级官里的最低官,正六品;二是授予知县,正七品。主事和知县的缺额最多,而且都属于学习阶段,进士授知县也是授一些简缺的知县,三年以后调同省缺分较重要的县任知县。这是进士大多数人的任官情况,也有授其他官职的。

相关参考

左宗棠参加秀才考试与读书生涯

道光六年,左宗棠十五岁,起头列入孺子试。孺子试是清代科举测验的第一步,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此处只讲左宗棠,不睁开来说)。县试清代一样在二月份举办。左宗棠当于此年列入完县试并顺利

清朝时期考试的方式有哪些?如果要参加科举考试要经过哪些流程

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乡试通过后的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会试通过后称为「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

古代更讲考试公平

古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被录取后,对应身份是举人、贡士、进士。科举录取比例比现代高考低很多,而且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不同年份都不一样。唐代的录取比例相对偏低。据《通典·选举三》,唐代“贡士之

古代状元是一种么样的官职

状元并不是一种官职,它只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个代称。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被称为是「”元”,比如乡试第一名被称为「”解元”,会试第一被称为是「”会元”。而殿试第一侧被称为是「”状元”。科举考试始于唐

古代状元书法就是这么强,不服不行

科举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

历史上湖北的进士

进士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最高一级的功名。隋唐时期,设有诸多科目,其中进士科最为人们所重视,视为人仕正途。宋代,科举的三级考试制度正式形成,乡试中榜者举人,会试中榜者称贡士,殿试中榜

上下五千年最特殊的三位武状元,一位官至丞相,一位你无法想象

古时候有科举考试,古人都以科举考试来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科举考试第一名称为元,乡试第一就被称为解元,会试的第一被称为会元,而能够上殿试并且一举夺魁的,就被称为状元。​殿试始于唐朝,但是古代考试不仅有文

历史上的刘姓状元都有谁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举人赴京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者都要投状,称居首之人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历史上共有共有649个,隋朝7位,唐朝1

清朝状元知多少——池州状元曹曰玮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进行,分别产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二甲若干名,三甲若干名)。童生先参加州县级的考试,称院试,及格的称做"秀才",进入府

历届清朝状元的书法重见天日,太典雅了,不服不行

科举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