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指责工匠厌镇,工部尚书说他不利子孙,原因何在

Posted 工部

篇首语:所谓的成熟、其实就是在不断看开狠多事情之后、更好的生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善长指责工匠厌镇,工部尚书说他不利子孙,原因何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善长指责工匠厌镇,工部尚书说他不利子孙,原因何在

《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四年春天,中书左丞相、太师、韩国公李善长正式致仕。

李善长名义上退休,因为他比较擅长经济事务的管理,朱元璋没有让他闲着。当时,朱元璋正在自己的故乡濠州兴建中都,李善长被派去监造工程。当年的闰三月,朱元璋还派人给李善长送去米、肉、茶、酒,慰劳他的辛苦。

关于中都的建设问题,当时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论。

洪武元年八月,朱元璋下令,以金陵为南京,以大梁为北京。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又决定把自己的出生地临濠府改名为中立府,因为它位于南京和北京之间,所以定名为中都。

从这个命名来看,朱元璋是想以中都为都城的,他下令在中立府以西二十里的万岁山一带大兴土木,建造皇城、宫殿、宗庙和中书省、御史台等机构。

但诚意伯刘基明确反对这种做法,说:“临濠虽然是陛下的故乡,不是建都之地。”

刘基代表着朝廷中的江浙势力,而李善长、胡惟庸所代表的淮西集团是他的政治对手。所以刘基反对的,李善长等人就要支持。这恐怕也是朱元璋派李善长前去督造中都的原因之一。

到了洪武七年,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朱元璋终于意识到,刘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告诉大臣们,北京大梁无险可守,四面受敌,不适合充当都城。此外,明朝刚刚建立,人民生活艰难,不适合大兴土木,另建都城。

洪武七年八月,朱元璋把中立府改名为凤阳府,府治在刚建的新城当中。又从临淮县当中分割出来一个凤阳县。选择“凤阳”这个名字,是因为新城在凤皇山的南面。这个改名的举动,说明朱元璋放弃了中都营造。

到了洪武八年的四月,朱元璋亲自前往中都。《明史》中说,朱元璋坐在中都的宫殿当中,隐约听到一种声音,“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

对此,负责监造的李善长认为,是建造宫殿的工匠们做了手脚,使用了所谓的“厌镇法”,诅咒朱元璋或者明朝廷,以表达他们的不满。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声音的来源有多种可能,比如风穿过空旷的殿堂。或者新建筑物的沉降过程中,各个构件之间自然发出的声响。第三种可能是朱元璋的听觉错误。还有第四种可能,就是工匠在建筑过程当中真的做了手脚。

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既然朱元璋听到了不好的声音,这些宫殿就有严重的问题,就不合格,李善长就有责任。

这是一口沉重的黑锅,李善长当然不肯背,但总要给皇帝一个交待,于是把责任推给了那些可怜的工匠,说他们施行了厌镇之法,而且这种事情最难说清楚。

当时的工部尚书薛祥很了解朱元璋的行事风格,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对李善长说:“太师一言坏天下人若此,恐不利于子孙。”

朱元璋相信了李善长的说法,要把工匠们统统处死,数量大得可怕。薛祥冒死谏言,把准备建筑材料的铁匠、石匠们排除在外,又排除了那此因为轮换而没有参加建造的工匠,总数多达千人。

剩下来的大批工匠都被处死,数量不详,估计相当多。

同月,朱元璋回到南京,正式宣布罢建中都。与此同时,退休的刘基死去。

到了洪武九年,朱元璋又派李善长监造大祀殿,用来祭祀天地,并且命令他善抚工匠,争取早日完成。

据此看来,李善长并没有受到中都一事的影响。

(图文来自网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参考

残忍吕雉滥杀刘邦子孙的原因何在?守活寡心变态

汉高祖死后,他的结发之妻吕雉,亦即吕皇后,成了吕太后,新皇帝汉惠帝是她儿子,汉家以孝治天下,加之汉惠帝性格优柔软弱,吕太后脾气阴鸷强悍,于是,吕太后实际上掌握了皇家全部权力;到汉惠帝死后,新皇帝幼小,...

朱元璋为何任由大臣刘伯温和李善长争锋相对

李善长出生在1314年,辞逝于明朝1390年,年享76岁,属于安徽人,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同乡,因为会因才用人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从打江山开始,就一直跟随左右,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是朱元璋非常...

”红顶商人”胡雪岩,子孙后代今何在不当官不经商,个个低调

晚清时期,胡雪岩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事实上,他的成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为什么胡雪岩的后代竟然无一在政界或者商界崭露头角呢?胡雪岩,1823年出生于安徽

历史人物 李善长晚年为什么会身陷囹圄 只因为他仗着自己的功劳“飘”了

还不知道:李善长晚年为什么会身陷囹圄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善长跟随朱元璋(朱洪武),出生入死,功劳非常大,朱洪武都说他是自己的萧何。>洪武三年(1370年),朱洪

历史人物 李善长的地位为什么会比刘伯温地位高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刘伯温地位比李善长低很多?主要原因不是加盟太晚,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创大明江山基业的过程中,身边的一群谋士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出名的要属李善长和

夹缝中的历史读后感希望可以700字左右

《司马迁之残与苏格拉底之死》之感汉帝国对匈奴作战,战事不利,汉武帝大怒,指责大将李陵降敌,大臣们唯有诺诺顺应汉武帝的指责,而司马迁想给汉武帝一个宽慰,说他的大将并非真的背叛了他,而是李陵表面投降匈奴,

历史人物 “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诸葛瞻临死自责,原因何在

诸葛瞻虽然没做什么大事,但是作为诸葛亮之子,又娶了公主,与辅国大将军董厥执掌尚书台,统领国事,是举足轻重的大臣。对于蜀汉亡国,自然要承担一定责任的。>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带兵迎战,前锋被邓艾打败,情况

历史人物 孙嘉淦简介 孙嘉淦家族 孙嘉淦后人

孙嘉淦孙嘉淦出生于山西兴县,汉族人,康熙年间考中进士,担任了工部侍郎、刑部尚书、宗人府府丞、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以敢言直谏而出名,成为历仕三朝的名臣。那么,孙嘉淦的子孙后代都有谁呢?孙嘉淦简介>

历史人物 李善长简介 李善长和刘伯温哪个厉害 李善长怎么死的 朱元璋与李善长

  本名:李善长  别称:李韩公  字号:字百室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濠州定远(今属安徽)  出生时间:1314年  去世时间:1390年www.cha138.com  主要

李善长和刘基互相排挤 刘伯温和李善长关系

  李善长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所以有当时的成就,离不开良臣贤将的帮助,其中李善长,刘基,刘伯温都是比较有名的。李善长和刘基互相排挤是因为什么?刘伯温和李善长关系如何呢?  李善长和刘基互相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