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日本遇刺,拿着带血的黄马褂回国,慈禧只说了这8个字
Posted 慈禧
篇首语: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像火炬,能燃起智慧的火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鸿章在日本遇刺,拿着带血的黄马褂回国,慈禧只说了这8个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鸿章在日本遇刺,拿着带血的黄马褂回国,慈禧只说了这8个字
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虽然当时北洋舰队号称亚洲第一,最终却几乎全军覆没。关于清朝惨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说法,但战前慈禧却忙着准备她的六十大寿,甚至将原本用于购买新的战舰的军费都给挪用了,这点非常值得深思,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战争的结局。
俗话说,成王败寇,既然清朝战败了,就只有被人欺负的份,割地赔款则避免不了。此时的李鸿章,乃慈禧身边的宠臣,议和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头上,李鸿章也知道,只要他前去议和,肯定会背上骂名,内心是拒绝的,但他没得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前往日本。
虽然慈禧让李鸿章全权负责议和之事宜,不管对方提出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但李鸿章却抱着“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想法,极力与日本商讨,尽量减少赔款的数目。此时的日本相当猖狂,开口就要3亿两白银,并提出了其他苛刻的条件,李鸿章当场就拒绝了。
在前两次的谈判中,日本人态度都非常强硬,结果是不欢而散,对于他们提出的条件,李鸿章说什么都不愿答应,也不能答应。但是负责谈判的日方代表是伊藤博文,李鸿章竭尽全力与之周旋,想让他减少一些赔款,缓和一下余地,但伊藤博文却不为所动,甚至以继续增兵为威胁。
第三次谈判结束后,双方依旧没有达成共识,李鸿章非常恼怒,就带着随从回自己的住处。然而,在途中却发生了意外,被日本的一位刺客用手枪击中,顿时血流不止,幸好只是眼睛收点轻伤,没有伤到要害。尽管如此,此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世界舆论哗然,伊藤博文也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查处凶手。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不管会不会抓到凶手,清朝大臣在日本被刺,日本总要给一个交代,毕竟这不是件小事情,况且其他国家也纷纷指责日本的不对。最终,在第四次谈判中,李鸿章让日本做了让步,把之前的3亿两白银减为2亿两,他立即发电报请示慈禧太后,得到同意的答复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不久后,李鸿章带着随从回国,果然不出他所料,不管是朝廷大臣,还是天下百姓,纷纷骂他为卖国贼。他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入宫拜见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依旧穿着那件带着血迹的黄马褂。慈禧看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说一些安慰的话,只是微笑着说了七个字:“难为你了,还留着呢。”
我们不知道李鸿章怎么回答的,但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到,他当时有多么寒心,自己为了朝廷去日本人谈判,差点命丧他国,居然只换来这冰冷的8个字。李鸿章去世前,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最后将自己比作“裱糊匠”,可以看出他心中的无奈。
相关参考
一杯带血的葡萄酒,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从此波斯帝国三代不得安宁
大家好,我是史海疯鱼。今天又来和大家谝历史了。广袤的伊朗高原,在古代有一个更加传奇的名字——波斯。公元前559年,31岁的居鲁士成为波斯新王,他统一了波斯,征服了周边的王国,拓地千里。二十年后,51岁
早在十九世纪末叶,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出访美国期间,一直把大清皇帝钦赐的黄马褂当作无比荣光的资本用来炫耀。据大清王朝的规制,只有对朝廷有重大功勋的元老大臣才可以赐穿黄马褂。纵观大清王朝二百多年间有此殊荣的
历史人物 慈禧一番话为什么李鸿章就知道大清要亡呢 慈禧到底说了什么
还不知道:慈禧一番话为什么李鸿章知道大清要亡呢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李鸿章于1895年三月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大清全权代表乘船前往日本马关,就双方停
早在十九世纪末叶,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出访美国期间,一直把大清皇帝钦赐的黄马褂当作无比荣光的资本用来炫耀。据大清王朝的规制,只有对朝廷有重大功勋的元老大臣才可以赐穿黄马褂。纵观大清王朝二百多年间有此殊荣的
1894年(光绪二十年),朝鲜的秘密结社组织东学党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朝鲜政府镇压失败,遂向清政府求援。日本觉得这是侵略朝鲜挑衅中国的机会,怂恿清朝出兵;但在清军入朝后马上变脸,借口清朝出兵造成紧
李鸿章挨了一枪,给大清省了一亿,慈禧听后说了令他心寒的七个字
民间常有这样的说法,「”李鸿章挨了一枪,给大清省了一亿两”,其实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事实上,当时的日本人也不是想让李鸿章被刺杀,因为出现了枪杀李鸿章这样的事件,当时马关市政官员会因此受到牵连。当时的
历史,距离我们越远,有的会越来越模糊,有的却越来越清晰,而李鸿章就属于后者。一件黄马褂,血染东瀛,让50万纽约人追捧,也让百年后的我们看清了李鸿章的真实面影。黄马褂本来只是清代官服的一种。清昭连《啸亭
导读:历史,距离我们越远,有的会越来越模糊,有的却越来越清晰,而李鸿章就属于后者。一件黄马褂,血染东瀛,让50万纽约人追捧,也让百年后的我们看清了李鸿章的真实面影。黄马褂本来只是清代官服的一种。清昭连
一直以来有个说法: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被一26岁日本青年行刺,但他最终以遇刺为手段让日本做出退让,最后中国少陪了一个亿。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1894年7月,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第二年3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说到清末知名人物就不能不提到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两人了。事实上,李鸿章第一次见到这个权倾朝野女人就很有感触,甚至回到家还和儿子说了8个字,叙说了自己对慈禧太后的印象。1864年,李鸿章进京,顺利见到了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