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在石碑上留下9字预言,三百年后准确应验

Posted 万岁

篇首语:不要什么话都跟别人讲,你说的是心里话,他们听的是笑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在石碑上留下9字预言,三百年后准确应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在石碑上留下9字预言,三百年后准确应验

诸葛亮号称“卧龙”,千年以来均被视为智慧的化身,他不仅娴于政事,善于运筹帷幄。同时,诸葛亮还能掐会算,善于占卜、风角之术,甚至能够预测未来。据民间传说,著名预言书《马前课》便为诸葛亮的著作。《马前课》不仅准确预测出蜀汉的灭亡、魏忠贤的乱政,还预言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十分神奇。

但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能当真,许多诸葛亮的神奇故事,都是后人所伪造的,《马前课》也不过是众多伪托的作品。但在本文中,诸葛亮所做的预言却有据可查,被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正史之中,可谓是千真万确。其准确性更是令人啧啧称奇。

夷陵之战中,刘备所率领的蜀汉大军遭遇东吴陆逊的火攻,多年积攒的精锐几乎全部丧尽。为了进一步打击蜀汉,东吴派人到蜀汉后方兴风作浪,在南中(今云南、贵州、缅甸一带)地区制造叛乱。一时之间,元气大伤的蜀汉政权面临曹魏、东吴和南中叛军的三面包围。

为了摆脱如此不利的局面,汉丞相诸葛亮当机立断,调集数万大军、三路并进,向被当时人视为不毛之地的南中进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汉军一路势如破竹,南中蛮族纷纷束手投降,叛乱的魁首纷纷毙命。同时,诸葛亮还贯彻“攻心”战略,以怀柔的态度对待南中人。面对南中土豪孟获的顽抗,诸葛亮更是不可思议地完成了“七擒七纵”的奇迹,迫使南中人真心实意地对蜀汉投降。

由于进军十分顺利,汉军的前锋甚至深入今天缅甸境内数百里。诸葛亮见贼人已破,于是决定立碑记功。在石碑上,诸葛亮并没有撰写多少歌功颂德之语,而仅仅只写了九个大字——“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对于这九个字,随军人员均不解其意,他们从字面意思中得出结论:“只有到万年之后,才有人能超过诸葛丞相的盖世军功。”对于这个解答,诸葛亮不置可否。

时光荏苒,三百多年后,也就是开皇十七年(597年)二月,隋朝南中地区发生了大规模叛乱,羌族首领爨翫带领数万人割据云南,试图抵抗隋朝的统治。于是隋文帝命名将史万岁为行军总管,率兵数万人镇压叛乱。史万岁率部经蜻蛉川(今云南大姚)、弄栋(今云南姚安北)、小勃弄、大勃弄(二地均在今云南下关东南),进入南宁州地区。爨翫敌不过隋军,于是向西南方向没命的逃窜,而史万岁率军紧追不舍,不把他抓住不罢休。

不知不觉中,史万岁的隋军穿越了国境,也到达了今天缅甸境内。在行军途中,史万岁赫然发现一面古碑,写着汉朝时的文字。史万岁定睛一看,碑上的九个大字仍依稀可见——“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于是一切都明白了,诸葛亮之所以立这个碑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歌功颂德、自吹自擂,而是预测到一个叫“万岁”的将军将超越自己,向更远的南方行军。

对于诸葛亮的准确预言,史万岁等人可谓是一军皆惊。后来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史万岁竟推倒了石碑,并继续向南方进军。据笔者推测,史万岁可能有两种心态。其一,他对诸葛亮很不服气,故而推倒石碑;其二,史万岁可能不愿担当“胜过孔明”的盛誉,所以将石碑推倒。之后,经过了艰苦的战斗,史万岁终于抓住了爨翫,破敌三十余部,虏获人口几万余人,各苗夷部落大惧,一齐投降。

在正史中,诸葛亮能通玄的记载并不多,只在行军打仗中描述了他善于观天布阵,调兵遣将的故事,所以很多人怀疑诸葛亮可能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神乎其神。但从史万岁的经历来说,诸葛亮的神奇可能真不是空穴来风,他似乎真有知前预后、通天彻地的本领。最后要说的是,这段历史被记载入正史《隋书·史万岁传》之中,如果读者大人不信,可以自己看看。

相关参考

诸葛亮死前留下12字预言,千年后字字应验,真的只是巧合吗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乃至在华夏文明史上,诸葛亮的谋略都是数一数二的。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为刘备建功立业,成为了蜀汉的功臣,在历史上,诸葛亮是受到了后人祭拜的。时至今日,仍然存在武侯庙,就是专门

刘伯温临死前,留下一个神秘预言,百年后果然应验,只是巧合吗

说起一代奇人刘伯温,也是充满了很多传奇,他49岁出山,先后辅佐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刘伯温以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流传于世,在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

他被污蔑为汉奸,死前在照片后留下一首预言诗,百年后竟句句应验

有哲人曾说:‘’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人海茫茫,能跟上时代步点之人可谓少时又少,具有超越时代眼光之人更是寥寥无几,而故步自封、闭目塞听的庸人、蠢人在每个时代都“永不缺货”。正所谓“劣币淘汰良币”

重臣被污蔑成 ”汉奸”,临死前留下一句预言,百年后真的应验了

晚清时期虽腐败不堪,但出现不少国家重臣,这些人一直在为挽救国家努力,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的生价值。让人惋惜的是,国家已经腐败不堪了,官员也只为自己利益着想,无论这些忠臣们怎么挽救国家,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实现

公元225年 诸葛亮平定南中

三国时期,在蜀汉的南部,即今之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南部,当时称为“南中”,散居着许多少数民族,总称为“西南夷”。但蜀在南中的统治极不巩固。建兴元年刘备死后,柯郡(今贵州凯里西北)太守朱褒、益州郡(今云南

三国史上能够阻止诸葛亮征讨南中的人是何人

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

三国史上能够阻止诸葛亮征讨南中的人是何人

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

当年诸葛亮消灭叛军杀到境外,留下九字预言,300年后字字应验

对于经典剧《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里面的一些人物,让我们记忆犹新。尤其是诸葛亮,让刘备从一无所有,到成为蜀国的皇帝。他所表现的能力,让众人比较认可,更有神机妙算的本领。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

当年诸葛亮消灭叛军杀到境外,留下九字预言,300年后字字应验

对于经典剧《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里面的一些人物,让我们记忆犹新。尤其是诸葛亮,让刘备从一无所有,到成为蜀国的皇帝。他所表现的能力,让众人比较认可,更有神机妙算的本领。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

王连为什么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

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