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准你辞职,要与你共享荣华
Posted 大臣
篇首语:人还是要乐观,心碎了就对自己说,碎碎平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朕不准你辞职,要与你共享荣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朕不准你辞职,要与你共享荣华
古代的朝廷重臣,都深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管与皇帝的关系有多好,必须认清君臣有别的事实,否则下场将会很惨。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把部下视作兄弟,几乎是无话不说,但当他坐上皇位后,就对冯胜、傅友德等功臣下手,能善终者屈指可数。
但也有一些皇帝,与个别大臣的关系很好,从没有想过功高震主的问题,比如清朝的乾隆与和珅,几乎就是一对好基友。自从受到乾隆的宠信后,和珅就没有失宠过,官至首席军机大臣,乾隆死后被嘉庆赐死。然而,要说到历史上关系最铁的一对君臣,并不是乾隆与和珅,而是李渊和裴寂,为何这么说呢?
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母亲与隋文帝的正妻独孤皇后是姐妹,也就是说,他与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七岁的时候,李渊就被封为唐国公,后来又做过陇、岐等州的刺史,公元615年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其势力不容小觑。
而裴寂出身与河东裴氏家族,很早就与李渊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隋朝末年,裴寂任晋阳宫副监,李渊是他的顶头上司。当时天下大乱,裴寂就劝说李渊起兵,进而逐鹿天下,李渊听从了他的建议。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李渊就带兵攻破长安城,建立了唐朝,作为开国功臣且挚友的裴寂,则被拜为尚书右仆射,也就是所谓的宰相。
以裴寂的能力,做个谋臣还可以,却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当时刘武周派人进攻太原时,裴寂奉命率兵征讨,结果输的很惨,丢掉了很多城池。即使如此,李渊并没问罪于他,只是简单了说了他几句,此后对裴寂更加的宠信,曾因裴寂的一句话,就把功臣刘文静给处死了。
公元621年,一位刺史告发裴寂有谋反之心,李渊压根就不相信,只是让裴寂走一个审讯的过场。即使如此,唐高祖李渊仍感到心中有愧,为了安慰裴寂,就让三个貌美如花的妃子到裴寂家里慰问,陪他喝酒解闷,直到第二天才回去,此等做法简直是世之罕见。
李渊对裴寂的宠信超过所有大臣,这让裴寂深感不安,在一次喝酒的时候,裴寂猛喝了一大口酒,借着酒意对李渊说:“当初起兵太原,臣曾与陛下约好,天下平定之后准臣辞职归田。如今四海太平,请陛下准臣退休。”听说裴寂要辞官回家种地,李渊放声大哭,并且说道:“朕不准你辞官,要与你共享荣华。”另外,李渊又拜裴寂为司空,而且还派专人到他门口站岗。你认为,为何李渊对裴寂这么好呢?
相关参考
我爱你,是因你身上的某些特质恰巧符合了我的理想化期望,所以吸引了我。也就是说,我的理想化想像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客体,终于可以把我的完美想像投射出去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爱“你”不过是我爱“我的理想
一次,威廉一世用伟人们惯有的动作,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正欲掐腰感慨江山如此多娇,他的视线却被紧挨着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如此不合时宜的“违章建筑”,让这位领袖非常扫兴。
一次,威廉一世用伟人们惯有的动作,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正欲掐腰感慨江山如此多娇,他的视线却被紧挨着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如此不合时宜的“违章建筑”,让这位领袖非常扫兴。
导读:还有一个揭老底的批示,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你以为朕是好骗的吗?你别忘了朕登基时都四十多岁了,你们每个官吏的情况我都知道,你也不例外,我没当皇帝时就知道你曾经弹劾过我,你还给我送礼物,希望我在先皇
雍正在继位诏书当中有个承诺:「”朕的兄弟子侄特别多,朕希望和兄弟子侄共享生平之福,孔夫子当年说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朕就孝啊,所以皇考才把皇位传给朕,怎么能三年不改呢?朕永远都不改。”过了几个月以后
康熙一生共有35个儿子,单凭这一数据,在古代帝王中定当名列前茅,雍正在众兄弟中排行第四,若是放在其他朝代,雍正很难有机会继承皇位。幸好清朝没有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而是能者居之,经过激烈的角逐,雍正击败了
古代皇帝最担心的不是臣子不作为,也不是他们贪污多少银两,而是大臣图谋不轨,心怀谋反之心。一旦听说有人准备谋反,哪怕未掌握确凿证据,皇帝绝不会手软,不管此人功劳多大,身居何位,基本难逃一死,甚至会被朝廷
司马氏取代曹魏建立晋朝之后,进行了一些创新改革,但没过多久,就开始走向颓败了。历代皇帝贪图享乐,根本毫无建树。到了东晋的时候,皇室就更加的衰败。很多皇帝基本成了空架子,司马昱在位的时候,整个权力基本落
自古以来,国人就非常重视人情往来,这也是交流感情、加深了解的一种途径,尤其遇到形如结婚生子等大喜之事,免不了请客吃饭。古代有一位宰相,晚年喜得贵子,在府上设宴招待亲友和同朝为官的大臣,看似很正常的一件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就能混的不错。但是,对于古代的寒门学子来说,科举考试几乎是唯一的出路,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在清朝康熙年间,一位考生在殿试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