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提出两个要求,崇祯只要答应一个,明朝或许就不会亡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自成提出两个要求,崇祯只要答应一个,明朝或许就不会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自成提出两个要求,崇祯只要答应一个,明朝或许就不会亡

在中国古代的朝代中,都有一个令人深思的“历史周期律”,那就是凡是开国皇帝,都会励精图治,随后的子孙却不思进取,逐渐懈怠,帝国走向衰亡。然而,如果此时有明君能力挽狂澜,还能出现中兴的局面。但不管怎么说,最终会被新兴的势力所推翻。

这个周期律在明朝很明显,朱元璋、朱棣都很争气,国家成为最为富强的帝国,然而在随后的皇帝统治下,开始走向了下坡路。但其实,明朝灭亡可惜的是,它的亡国之君崇祯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励精图治,还很有中兴之主的气象。只不过他遇到了两个强大的敌人。

一个就是国内的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一个就是关外的女真人。其实,这两股势力,任何一个都不是崇祯的对手。奈何,虽然他们没有联合,但实际上一个在国内闹,一个在边疆闹。崇祯焦头烂额,拆东墙补西墙,不断的折腾,终于将天下败亡了。

明朝虽然是被清朝所取代,其实是被李自成攻破京师而灭亡的。但是,就在明朝的最后时刻,还有喘息的机会。当时,李自成攻到北京,他对于能否推翻明朝,心里并没有把握。如果这座曾经阻挡过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古老城市再次阻拦了他,等到各地勤王之兵一到,也许他反而会灭亡。所以,李自成向京师里的崇祯提出了两个条件:

一是裂土封王,封地也就在陕西和山西,封地内一切由李自成说了算,他也不用进京朝见皇帝。二是明朝必须赠送100万两军费。

这两个要求是已经投降李闯王的太监杜勋传达的,其实李自成开价并不高。要知道他掌握的地盘还不止陕西和山西,所以第一条要求不过分,而当时李自成的军饷也成问题,没有军费,他无法劝说将士们退兵。所以,这两个要求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崇祯没有答应。要说他没有动心那是假的,但明朝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就有很多规矩,尤其对于皇帝,必须天子守国门。所以明朝再惨,也没有发生唐朝天子多次出逃的事情。对于和反贼谈判这种事情,崇祯拉不下脸。

拉不下脸他就想让首辅魏藻德提议,自己顺坡下驴。但是,崇祯多疑,又好杀戮,魏藻德害怕自己做出这个举动,日后被清算,所以一直顾左右而言其他,就是不给崇祯准信。最后崇祯耽误了时间,李自成也顺利破城,明朝最后一任皇帝被迫自杀殉国。

相关参考

李自成提出8个字的要求,如果崇祯帝答应,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

明朝末年,本在驿站当差的李自成,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崇祯继承皇位后,为了节省朝廷开支,就下了一道圣旨,对各地驿站进行裁员,李自成因此而失业。后来,由于在家乡触犯了法令,先是到甘州从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凭据现有史料的记载,李自成在兵临北国都下后切实给崇祯提出了三个前提,并言明只要崇祯赞成这三个前提,他就立时退军,李自成提出了什么前提呢?“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劳军银百万。”三个前提说开了,其实就

历史秘闻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凭据现有史料的记载,李自成在兵临北国都下后切实给崇祯提出了三个前提,并言明只要崇祯赞成这三个前提,他就立时退军,李自成提出了什么前提呢?“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劳军银百万。”三个前提说开了,其实就

日本天皇裕仁葬礼要求中国出席,中国提出一个要求,你们答应才去

在近代有很多国家发起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中国,对中国伤害最大的一个国家就是日本,他们在侵略中国的期间,我国伤亡几千万人,究其原因发起战争的日本政府责任最大,他们恬不知耻,发动战争还说要东亚共荣,而且

为何崇祯不学赵构迁都? 李自成攻破京城在即

很多历史爱好者在看待明朝的历史时,都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当年李自成马上就要打到北京了崇祯皇帝为何就不迁都南京?众所周知,明朝开国时定都南京。虽然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是南京一直是陪都的地位。要知道在当

为何崇祯不学赵构迁都? 李自成攻破京城在即

很多历史爱好者在看待明朝的历史时,都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当年李自成马上就要打到北京了崇祯皇帝为何就不迁都南京?众所周知,明朝开国时定都南京。虽然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是南京一直是陪都的地位。要知道在当

左宗棠出征新疆前,向朝廷提出一个奇葩要求,慈禧太后羞涩答应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晚清朝廷重臣,湘军著名将领。左宗棠一生仕途并不顺利,虽然自幼聪明过人,读书也相当用功,并有很大的志向,科举之路却极为坎坷。先后三次参加会试,却都名落孙山,功名止于举人。因屡

历史秘闻 左宗棠出征新疆前,向朝廷提出一个奇葩要求,慈禧太后羞涩答应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晚清朝廷重臣,湘军著名将领。左宗棠一生仕途并不顺利,虽然自幼聪明过人,读书也相当用功,并有很大的志向,科举之路却极为坎坷。先后三次参加会试,却都名落孙山,功名止于举人。因屡

历史人物 李自成和谈到底提出什么条件 看完才知道崇祯为什么会拒绝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自成和谈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家都知道明朝的灭亡可以总结为内忧外患,内有多股农民军起义,外有各国列强虎视眈眈,而清朝当时对明朝来说不过就是癣疥之疾罢了,完

崇祯皇帝一生最后悔的事,并不是处死袁崇焕,而是重用这两个人,否则明朝不亡

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投降于李自成,二是自杀殉国。没有任何的犹豫,崇祯帝选择了第二条路,在煤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做到了祖训所规定的“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