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一位牛逼将领,被敌军包围,敌人却纷纷主动磕头请他离开

Posted 忠义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是道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末一位牛逼将领,被敌军包围,敌人却纷纷主动磕头请他离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末一位牛逼将领,被敌军包围,敌人却纷纷主动磕头请他离开

相信很多人,在年少的时候,都会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因为名字的谐音,被身边的取外号。而且,因为一部分人的恶趣味,他们不仅会拿身边的人开玩笑,还会将古人的名字,编成段子。例如有人说,马超的从弟马岱,字丁啉,因为吗丁啉专治胃炎(魏延),等等。除了这两位被调侃最多的三国名将之外,汉末时期还有一位名将,名字非常尴尬,只不过少有人读对,他是谁呢?

傅燮

此人姓傅名燮,字南容,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之一。因为“燮”算是一个生僻字,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应该怎么读,给它安上了错误的读音。其实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是“xiè”,有调和、调协的含义。说到此处,可能有些朋友便会忍不住露出意味意长的笑容了,毕竟“傅燮”二字,谐音“腹泻”,含义非常尴尬。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他的生平事迹,便会忍不住肃然起敬,不忍再对他进行调侃,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傅燮虽然是汉末名将,但是他并不属于任何一方诸侯,也没有自成一方势力,而是一心忠于汉室,可谓汉朝最后的忠义之士之一。此人“身长八尺,有威容”,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人,当初他被举孝廉,步入官场之后,得知举荐他的范津去世,立马辞官为对方守丧三年。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不难了解到,傅燮的人品,也不难猜测到,他是一个忠义双全,不肯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人。

后来,他重回官场,不仅参与了平定黄巾之乱的战争,还看破了乱世将至的原因,并非黄巾之乱,而是宦官当权。于是他直接上书,请求朝廷诛灭宦官。《后汉书》中记载,汉灵帝曾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因此朝廷自然不会听取傅燮的建议。而且因为得罪了宦官,傅燮回京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汉灵帝没有怪罪他的意义,他却还是在宦官集团的排挤下,被调离京师,担任了汉阳太守。

汉阳郡是羌人和汉人杂居的地区,因为朝廷的昏庸,羌人经常奋起反抗,汉阳太守并不好当。可是傅燮并没有一昧打压,反而一直致力于减轻百姓的负责,从而得到了羌人的认可和敬重。后来河西刺史耿鄙征讨割据势力韩遂等人,而且不听傅燮忠言,急功近利,最终全军覆灭,傅燮手中的兵马,也已被耿鄙抽调了大半。因此,他很快被叛军包围,粮草断绝。

耿鄙

在这个时候,并没有上演什么绝地反杀,反而出现了一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况——敌军在包围傅燮之后,并没有急于攻城,其中的千余羌人纷纷跪地,请求傅燮放弃守城,由他们保护,回归乡野。历数华夏五千年历史,又有哪位名将,能够让敌军敬重到这个地步,以至于不忍加害,纷纷跪地求他自保呢?

按理说,汉室朝廷昏庸腐败,傅燮已经尽力了,他“顺应民意”,离开前线,或者从此安居乐业,或者再另寻机会,为朝廷效力,都不会被人诟病。然而,如果傅燮这样做了,他也就不是那个有底线,有坚守的汉室忠臣了——他虽然送走了自己的儿子,自己却没有离开一步,而是坚持与城池共存亡,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自己曾经守护的土地上。汉灵帝特旨追封傅燮为“壮节侯”。

而对这样一个忠义之士,面对这样一位令敌人敬仰的名将,你还忍心读错他的名字吗?你还会毫无顾忌的,拿他的名字开玩笑吗?

相关参考

古代这四位牛人,都曾力挽狂澜,被称为救世之臣,你最佩服谁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能征善战的名将,他们的战斗力令敌军闻之胆寒。但是,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以一人之力就能力挽狂澜的牛人屈指可数。这些不世出的奇才,被后人成为“救世之臣”,也就是朝廷和百姓的救

20万敌军面前,皇上仅带六人来到前线,吓得敌军纷纷下跪认错

大敌当前该怎么面对关系一个国家的命运,就比如说北宋吧,辽国大举入侵,宋真宗第一个想法就是逃,后来被寇准逼的实在没办法了,只得前往澶州,可是到了澶州死活不过河,又是寇准和一个老将军抽着抬轿的士兵才到了前

南宋名将檀道济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檀道济是南宋名将,他随主征战,战功卓绝,在朝廷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却也因此而招致彭城王刘义康的猜忌,矫诏将其处死。那么,檀道济是一个怎样的将军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檀道济一生戎马倥偬,骁勇善战,可...

南宋名将檀道济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檀道济是南宋名将,他随主征战,战功卓绝,在朝廷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却也因此而招致彭城王刘义康的猜忌,矫诏将其处死。那么,檀道济是一个怎样的将军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檀道济一生戎马倥偬,骁勇善战,可...

姜维识破孔明妙计差点让赵云丢了性命却受得赏识

话说诸葛亮想取天水,派赵子龙为先锋,赵按诸葛亮的计策行事,不料在攻城过程中,所用之计被守城将领识破。赵子龙被敌将围困,他左冲右突,差不点战死疆场,好不容易才冲出敌人的包围圈,独自回营,向诸葛亮汇报。不

此人与战神白起齐名,曾吊打匈奴,令秦始皇胆寒,下场比白起还惨

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名留青史的的战将,尤其是秦国的白起,一生指挥近百次战斗,却从没有败绩,斩杀上百万敌军,被称为“人屠”,也是名副其实的战神结果被秦昭王赐死。其实,战国还有一位牛人,他与白起齐名,战斗

安徽一城市,出过五位牛人,一位比鬼谷子还强,一位远超诸葛亮

在安徽省的西北部,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城市,虽然其经济不是太繁荣,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就是亳州市。在西周时期,神农氏的后裔受封到此地,并在此置焦国。到了三国时期,曹丕登基

此人有多牛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五代到北宋时期,当时天下大乱,稍微有点实力的人物,都纷纷登基称帝,一时间皇帝几乎成为很普通的“职业”。当时有一位牛人,三次被封王,兄弟九人都是镇守一方的军事名将,三个女儿皆被封为皇后

只用3千士兵,就击退4万敌军的进攻

古代攻城是个技术活,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负责攻城的将领,必须要具备很高的军事才能,否则非但损兵折将,而且几乎不可能拿下城池。攻城不容易,守城更艰难,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在援军到来

68岁老将军带兵出征,敌军将领看清他的相貌后,当场下马跪拜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相当残酷,沙场之中刀枪无眼,无论输赢都会有士兵死伤,能够兵不血刃即可获胜,乃历代名将追求的最高境界,即《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曾有一位令人胆寒的将军,68岁高龄带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