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一位牛逼将领,被敌军包围,敌人却纷纷主动磕头请他离开
Posted 忠义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是道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末一位牛逼将领,被敌军包围,敌人却纷纷主动磕头请他离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末一位牛逼将领,被敌军包围,敌人却纷纷主动磕头请他离开
相信很多人,在年少的时候,都会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因为名字的谐音,被身边的取外号。而且,因为一部分人的恶趣味,他们不仅会拿身边的人开玩笑,还会将古人的名字,编成段子。例如有人说,马超的从弟马岱,字丁啉,因为吗丁啉专治胃炎(魏延),等等。除了这两位被调侃最多的三国名将之外,汉末时期还有一位名将,名字非常尴尬,只不过少有人读对,他是谁呢?
傅燮
此人姓傅名燮,字南容,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之一。因为“燮”算是一个生僻字,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应该怎么读,给它安上了错误的读音。其实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是“xiè”,有调和、调协的含义。说到此处,可能有些朋友便会忍不住露出意味意长的笑容了,毕竟“傅燮”二字,谐音“腹泻”,含义非常尴尬。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他的生平事迹,便会忍不住肃然起敬,不忍再对他进行调侃,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傅燮虽然是汉末名将,但是他并不属于任何一方诸侯,也没有自成一方势力,而是一心忠于汉室,可谓汉朝最后的忠义之士之一。此人“身长八尺,有威容”,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人,当初他被举孝廉,步入官场之后,得知举荐他的范津去世,立马辞官为对方守丧三年。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不难了解到,傅燮的人品,也不难猜测到,他是一个忠义双全,不肯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人。
后来,他重回官场,不仅参与了平定黄巾之乱的战争,还看破了乱世将至的原因,并非黄巾之乱,而是宦官当权。于是他直接上书,请求朝廷诛灭宦官。《后汉书》中记载,汉灵帝曾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因此朝廷自然不会听取傅燮的建议。而且因为得罪了宦官,傅燮回京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汉灵帝没有怪罪他的意义,他却还是在宦官集团的排挤下,被调离京师,担任了汉阳太守。
汉阳郡是羌人和汉人杂居的地区,因为朝廷的昏庸,羌人经常奋起反抗,汉阳太守并不好当。可是傅燮并没有一昧打压,反而一直致力于减轻百姓的负责,从而得到了羌人的认可和敬重。后来河西刺史耿鄙征讨割据势力韩遂等人,而且不听傅燮忠言,急功近利,最终全军覆灭,傅燮手中的兵马,也已被耿鄙抽调了大半。因此,他很快被叛军包围,粮草断绝。
耿鄙
在这个时候,并没有上演什么绝地反杀,反而出现了一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况——敌军在包围傅燮之后,并没有急于攻城,其中的千余羌人纷纷跪地,请求傅燮放弃守城,由他们保护,回归乡野。历数华夏五千年历史,又有哪位名将,能够让敌军敬重到这个地步,以至于不忍加害,纷纷跪地求他自保呢?
按理说,汉室朝廷昏庸腐败,傅燮已经尽力了,他“顺应民意”,离开前线,或者从此安居乐业,或者再另寻机会,为朝廷效力,都不会被人诟病。然而,如果傅燮这样做了,他也就不是那个有底线,有坚守的汉室忠臣了——他虽然送走了自己的儿子,自己却没有离开一步,而是坚持与城池共存亡,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自己曾经守护的土地上。汉灵帝特旨追封傅燮为“壮节侯”。
而对这样一个忠义之士,面对这样一位令敌人敬仰的名将,你还忍心读错他的名字吗?你还会毫无顾忌的,拿他的名字开玩笑吗?
相关参考
西楚霸王项羽,被世人尊为战神,具有万夫不当之勇;汉朝名将霍去病,曾以800士兵将匈奴打的溃不成军;三国时期的张飞,一声怒吼就吓退曹操数万大军,获得了“万人敌”的称号。然而,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牛人,虽然
西楚霸王项羽,被世人尊为战神,具有万夫不当之勇;汉朝名将霍去病,曾以800士兵将匈奴打的溃不成军;三国时期的张飞,一声怒吼就吓退曹操数万大军,获得了“万人敌”的称号。然而,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牛人,虽然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能征善战的名将,他们的战斗力令敌军闻之胆寒。但是,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以一人之力就能力挽狂澜的牛人屈指可数。这些不世出的奇才,被后人成为“救世之臣”,也就是朝廷和百姓的救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能够展现出它势力的一面就是通过阅兵,想我国近些年来的大阅兵,无一不对其他国家具有威慑力,又提升了民族自豪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在我国古代,也是如此。就比如在中国明朝时期,就举行过一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能够展现出它势力的一面就是通过阅兵,想我国近些年来的大阅兵,无一不对其他国家具有威慑力,又提升了民族自豪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在我国古代,也是如此。就比如在中国明朝时期,就举行过一
历史秘闻 古代这四位牛人,都曾力挽狂澜,被称为救世之臣,你最佩服谁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能征善战的名将,他们的战斗力令敌军闻之胆寒。但是,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以一人之力就能力挽狂澜的牛人屈指可数。这些不世出的奇才,被后人成为“救世之臣”,也就是朝廷和百姓的救
大敌当前该怎么面对关系一个国家的命运,就比如说北宋吧,辽国大举入侵,宋真宗第一个想法就是逃,后来被寇准逼的实在没办法了,只得前往澶州,可是到了澶州死活不过河,又是寇准和一个老将军抽着抬轿的士兵才到了前
每当我们说起隋朝,我们能想到的就是隋炀帝的荒淫无道,科举制度,大运河什么的,还有便是三次远征高句丽,却全部以失败告终。>也正是因为这三次远征导致国内消耗巨大,军力大为衰退,不满隋朝统治的乱军全都起兵反
历史人物 主将被敌军抓住,此人身为副将却见死不救,时候竟被褒奖
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叫着“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成语的大致意思就是筹集一支军队很简单,但是寻求一个好的将领却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宁愿舍弃一支军队也要保住主将的性命,然而在东汉末年曹操军中却有
历史人物 主将被敌军抓住,此人身为副将却见死不救,时候竟被褒奖
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叫着“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成语的大致意思就是筹集一支军队很简单,但是寻求一个好的将领却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宁愿舍弃一支军队也要保住主将的性命,然而在东汉末年曹操军中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