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仅带50名士兵,就干翻几万敌军,跪服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羨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仅带50名士兵,就干翻几万敌军,跪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仅带50名士兵,就干翻几万敌军,跪服
西楚霸王项羽,被世人尊为战神,具有万夫不当之勇;汉朝名将霍去病,曾以800士兵将匈奴打的溃不成军;三国时期的张飞,一声怒吼就吓退曹操数万大军,获得了“万人敌”的称号。然而,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牛人,虽然他没有项羽、霍去病等人出名,却在22岁时,仅带50名士兵就干翻了几万敌军,名副其实的万人敌,此人就是辛弃疾。
许多人都知道,辛弃疾南宋的著名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大文豪苏轼齐名。其实,他是难得的文武全才,南宋的抗金将领,并著有《美芹十论》、《九议》等军事作品,曾得到朝廷的赏识,绝对的主战派。后来,因为与主和派意见不合,被人陷害、排挤。
南宋时期,北方很多地方都被金国所占领,其中就包括辛弃疾的家乡。为了生存,辛弃疾的祖父曾在金国朝廷做官,但他从小就对非常崇拜岳飞,并以他为榜样,立志杀敌报国,一血靖康之耻,希望夺回被金人所占领的土地。为此,他努力学历了武术和兵法,并寻找杀敌的机会。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1岁的辛弃疾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开始与南宋朝廷联络。次年,外出归来后的他,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带着身边仅有的50名士兵,准备替耿京报仇。当时的张安国,手握几万大军,正在营帐中喝酒、快活,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上西天了。
辛弃疾身先士卒,士兵们也都以一当百,轻松地干掉了军营中的侍卫,并冲进敌营之中。由于事发突然,军营中的士兵都没有反应过来,就被辛弃疾一刀干掉了。在斩杀上千人后,辛弃疾怒喊道:“耿将军待你们不薄,你们却助纣为虐,跟着叛徒张安国苟活,良心何安?”本来这些人对张安国也不满,听了辛弃疾的话后,就放弃了抵抗,立马倒戈,并带辛弃疾找到了张安国的营帐。
正在喝酒的张安国,看到冲进来了的辛弃疾后,整个人瘫倒在地,大脑一片空白。辛弃疾并没有杀了他,而是将他交给了南宋朝廷处决,张安国被游街示众,然后一刀被砍了。年仅22岁的辛弃疾,一战成名,宋高宗对他称赞有加,并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一职。由于朝廷内主和派太多,且皇帝本人也一心求和,主战派的辛弃疾就没有得到重用,基本都是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的官职。
久而久之,辛弃疾看出了朝廷的腐败及懦弱,报国之志不能实现,心内相当压抑和通过。64岁的时候,主战派的大臣韩侂胄被启用,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改任镇江知府,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千古佳作。然而,又被谏官所弹劾,这让他彻底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公元1207年,68岁的辛弃疾病逝,临终前仍大喊道:“杀贼!杀贼!”
相关参考
万人敌这个称呼指得是那些武力高强,能够以一敌百的人。在我国历史上就有不少人被人称为万人敌,其中三国时期的张飞、关羽、等人都被人们称之为万人敌,但是事实上他们根本做不到以一敌百,说他们是万人敌只是为了显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古代的诗人才华横溢,但基本都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别说是上阵杀敌,就算遇到一般的盗匪,都会吓得不行。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历史上不少大诗人,不只是会吟诗作对,他们的武功也很高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古代的诗人才华横溢,但基本都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别说是上阵杀敌,就算遇到一般的盗匪,都会吓得不行。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历史上不少大诗人,不只是会吟诗作对,他们的武功也很高
大敌当前该怎么面对关系一个国家的命运,就比如说北宋吧,辽国大举入侵,宋真宗第一个想法就是逃,后来被寇准逼的实在没办法了,只得前往澶州,可是到了澶州死活不过河,又是寇准和一个老将军抽着抬轿的士兵才到了前
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比如将领的智慧能力、士兵的斗志及后期补给等,但有一个因素则至关重要,那就是士兵的人数。试想一下,如果面对于数倍于己的敌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除非奇迹
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比如将领的智慧能力、士兵的斗志及后期补给等,但有一个因素则至关重要,那就是士兵的人数。试想一下,如果面对于数倍于己的敌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除非奇迹
在古代的战争中,城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军事重镇,一旦城墙被敌军攻破,基本上就相当于输掉了战争。三国曹魏名将郝昭,是典型的防守型人才,仅利用陈仓城中的几千名士兵,击退了蜀汉几万大军的多次进攻
历史军事 唐朝最悲壮的一战士兵坚守国土42年,头发花白冲向敌军
历史上有一场最悲壮的战争,数千名将士背井离乡,坚守国土42年,最后头发花白与十万敌军厮杀,以身殉国。战争总是要有伤亡的,这一点而言,没有哪一场战争是能够摆脱的宿命了。而要说到最悲壮的战争的话,大家心中
1947年2月,华野大军云集在莱芜城四周,起头对莱芜城内的守敌形成包抄。王耀武失了算敌山东主将王耀武深知三四万人固守莱芜待援,极为晦气,经报蒋介石核准,向副司令官李仙洲下达了“三军经吐丝口向明水突围”
历史秘闻 此地不重要,手下都说不守,师长却要守,结果堵住城内几万敌军
1947年2月,华野大军云集在莱芜城四周,起头对莱芜城内的守敌形成包抄。王耀武失了算敌山东主将王耀武深知三四万人固守莱芜待援,极为晦气,经报蒋介石核准,向副司令官李仙洲下达了“三军经吐丝口向明水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