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应该如何封赏功臣
Posted 功臣
篇首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应该如何封赏功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元璋:应该如何封赏功臣
自古以来,开国帝王封赏众臣都是一个难题,即要论功行赏,又要平衡各个派系的势力。例如刘邦按功劳大小,封了几个异姓王,结果都惨遭杀害。李世民比较高明,他下令建造一个凌烟阁,亲自给功臣们排序,谁要犯错,就把位置从凌烟阁里挪出来。到了朱元璋时期,他比较纠结,不知道如何封赏大家,于是去请教刘伯温,刘伯温说了6个字,朱元璋大喜,称赞刘伯温睿智。
其实,如何封赏众臣,朱元璋心里有数的,他从郭子兴的义军开始,一路走过来,身边将士们的功劳,他都如数家珍。就连死去的胡大海,冯国用等人,朱元璋也都打算追封他们爵位,但朱元璋此时不知道如何封赏,是因为当时面临三种情况,让朱元璋不知道如何处理。
第一,在杀掉陈友谅、剿灭张士诚、招降方国珍后,朱元璋开始筹备称帝,但此时,王保保带领15万蒙古铁骑,仍旧对中原虎视眈眈,意图恢复元朝统治。西面,特别是云贵地区,蛮夷部落趁着元朝灭亡,也开始扩张自己的势力。在南粤等地,耿文忠虽然率军南征,但尚未平定。此时的明朝,可谓外患环伺,不宜大肆封赏众人,否则容易造成将士们有安逸的思想,不利于御敌。
第二,正是因为有许多战争要打,这些敌人需要靠将士们去征讨,而得胜归来后必定还会有新的功勋产生,所以到时候新功旧功一起封赏,比较公正。举个例子,如果先封赏徐达为公爵,若是再立大功,如何累加封赏,这是一个难题。
第三,其实朱元璋封赏众人,最大的难题在于,他已经称帝了,迟迟没有封赏大家,以前为自己卖命的兄弟,有些等不及了,甚至开始抱怨。认为朱元璋自己当上了皇帝,却不管兄弟们的富贵,这样的做法有些不道义。朱元璋如果解决了这一点,其他两点都可以从长计议。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朱元璋当时最想解决的是第三点,如何能延迟封赏,又能让兄弟们不抱怨,所以他请教了刘伯温。刘伯温是何等聪明,他知道朱元璋的意思,于是给朱元璋说了6个字,就转身告辞了。这6个字就是:先赏最恶之人。意思是:先封赏最讨厌的人!”因为,连最讨厌的人我都能封赏,其他功臣们自然就放心了,肯定不会忘记他们,只是再等一等罢了。
事实证明,刘伯温的办法非常有效,朱元璋立即下至,封王广洋为伯爵,其他将士们都知道朱元璋最不喜欢文质彬彬的王广洋,如今连王广洋这厮都能是伯爵,那自己还不都是侯爵、公爵嘛,心里都有底了,不再抱怨。然后朱元璋慢慢筹划,等徐达北征归来,才开始封赏大家。
相关参考
刘伯温的后代总体来说算过得非常好了,是少数和大明朝共存近300年的功臣家族,诚意伯爵位一直传承到南明时代。>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朱元璋此次封赏6位公爵、28位侯爵、2位伯爵。
胡惟庸案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杀戮开国功臣的案件。明建立后,一批与朱元璋长期征战的功臣,因追随朱元璋建国有功,多被封赏。当明王朝基业奠定、外敌无力与明抗衡时,朱元璋始对王侯将相权势感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于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一批共封赏六公二十八侯,包括明初叱咤风云的猛将谋臣。可惜的是,这些明朝初期的开国功臣,最终寿终正寝的却寥寥无几。那么这些不幸的开国功臣中谁又是第一个被朱元璋开
在各朝中,开国的功勋都是深受皇帝信赖的大臣,很多人是从年轻的时候就追随皇帝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当江山坐稳后,这些功臣也会被一一封赏,并被授予高官厚禄。而在明朝时,朱元璋信奉“治乱世用重典”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就一直思考如何让朱家的江山永固,为此他重新推出了分封制。朱元璋先后将24个儿子、1个从孙封到全国各地。与朱元璋不同,这些王爷自幼养尊处优,难免会嚣张跋扈,其中有一位王爷堪称是最嚣张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就一直思考如何让朱家的江山永固,为此他重新推出了分封制。朱元璋先后将24个儿子、1个从孙封到全国各地。与朱元璋不同,这些王爷自幼养尊处优,难免会嚣张跋扈,其中有一位王爷堪称是最嚣张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尤其跟随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身边,如稍有不慎,绝对是身首异处;朱元璋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残暴,弑杀大臣毫不手软;但也有少数大臣深得他心,徐达就是其一;有一次徐达与朱元璋下棋,大胆赢了朱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尤其跟随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身边,如稍有不慎,绝对是身首异处;朱元璋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残暴,弑杀大臣毫不手软;但也有少数大臣深得他心,徐达就是其一;有一次徐达与朱元璋下棋,大胆赢了朱
汤和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南京称帝后,便开始封赏所有的开国功臣,除了赐予了大量的财物以外,朱元璋更是特制了数十块免死金牌,发放给有功之臣。朱元璋又与群臣约定,不管他
雍齿是谁,刘邦为什么恨他又封赏他? 楚汉争霸,项籍在垓下打败后,刘邦一统江湖。分别先续了秦王朝的郡县制和分封制。一口气封了廿几个大功臣,后面其余的每日争功不休,并且没有多少俗地分封了。有一天刘邦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