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

Posted 俗语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民间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间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大家从小就生活在这些文化里面,可以说是耳濡目染。今天笔者跟大家介绍的就是我国众多文化的一种,这种文化在农村能够经常见到,它就是农村俗语。

每一句俗语都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总结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出来的,别看它只有简短的几个字,里面蕴涵了很多大道理,具有现实意义。就算经过了好几千年,俗语在今天也受用。接下来,笔者就来跟大家一同看一句俗语,说的是“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大家知道这是在说什么吗?这句俗语当中的“鞭春”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来看俗语的上半句,意思是一个女子若是品行优良,那么她在观赏花灯的时候一定不会出去。这其实跟以前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那时候的人就觉得女子应该在家里面辅佐自己的丈夫,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把家务事做好。

除了这些,她不需要做别的什么事情,所以根本不用出门。如果某一户人家比较富有,这家小姐想要出门还得坐轿子,然后用帘布遮起来。时间一长,人们便都不让自己家中的女子出门。就算是在正月,人们都要去观赏花灯,女子们想要观赏只能在家里面的门缝里面看看外面有多热闹。还有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她们也不会直接站在街上看,而是坐在轿子里,悄悄掀开轿车上的帘子观望。

由此可见,以前人对女子的约束还是很多的,女子在家中的地位很低,家中的大小事情全靠自己的丈夫做主。若是自己对某件事情不满意,她也只能委婉地向自己的丈夫提建议。

好在后来农村里面的人思想都逐渐开放了,对家中的女子便没了那么多要求。现在不管你是结了婚的女子还是没有结婚,都可以大大方方出门,村子里面的其他人也不会有什么闲话。

然后我们来看俗语的后半句,它其实也是在讲古代的某个习俗,就是到了春天人们都开始去地里面种庄稼,等着秋天收粮食。

种庄稼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举行一种叫做“鞭春”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中,人们会用泥土捏一个牛的形状,要求这个牛和自己家里面的牛模样大小相同。然后人们会找村子里面力气最大的人来打这个泥牛,打的越狠便预示着今年秋天会大丰收。

因为这样的事情需要找村子里面力气最大的人,而且选出来的这个人还是村里面最有威望的。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哪些比较虚荣的人在暗中争夺这个角色。别看这个人威望不高,他可以花钱买一些支持自己的人。不过他这样做容易和别人产生矛盾,一旦事情败露,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是非。想必人们也是怕给自己惹麻烦,才都不愿意报名参加鞭春。

现在的农村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了,早就没有了这些习俗,即使有那也是在很少的地区。虽然有些习俗在消失,但我们需要把俗语传承下去,因为俗语对我们生活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大家今后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参与某些没有必要的竞争,省的到最后吃力不讨好,还惹了很多人。若是非要参与,那一定要挑选一个公平的活动,自己做事情也要站在公平的角度上,不要做哪些伤害别人的事情。

以上就是这句俗语的全部内容,大家觉得有道理吗?笔者在这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农村俗语,相信这些俗语对大家大有益处。

相关参考

民间俗语“老牛吃嫩草,吃鸡要趁早”,背后有什么道理

俗语在农村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先祖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凝练。相比辞藻华丽的文言诗句,平淡质朴的俗语好似难登大雅之堂,但不可否认,在俗语平淡无奇的外表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

民间俗语“人生有三宝“,除了丑妻和薄地,还有一个是什么

俗语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它和其他文化一样,经历了五千年的沉淀,仍能经久不衰。俗语有一大特点,那就是通俗易懂,这是因为俗语都是由古时候的农民们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农民

民间俗语“穷不贪赌,富不恋色”,背后道理值得深思学习

有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乍听起来没什么理论依据,但现实中却时不时能看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这些俗语都是祖先们在实践和观察中总结出来的,这些话或许并不能以大数据或者什么科学的方法验证,但确实是对社会现象与

民间俗语“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究竟是什么意思

各种各样的俗语有着丰富的内涵,每一句俗语都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的人生道理,但是由于当时时代的落后,很多的俗语在当时看起来是比较正确的,但是在现在看来却是很荒谬的,已经不能在作为指导人生的名言了。今天我们来

民间俗语“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究竟何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传承渊源流传,在五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尘埃间,我们的老祖宗总结了众多饱含生活哲理的俗语,如“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不听老人言、

民间俗语“久病无孝子”,其实后面一句更现实,却少有人知

我们国家的俗语可以说是非常有特色的文化习俗,有时候一个字就能够讲述很多的道理,如果再搭配一些不同的语气,就能够让传达出不一样的信息效果。正因为有这样的特点,俗语才能够流传几千年,而且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

民间俗语“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你认为有没有道理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在这数千年的历史中,很多农村中的长者也根据自己多年生活和经验总结出了一些话,后来慢慢发展,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俗语,这些俗语中包含了老人们对人情世故、天气冷暖等等,而这其中

民间俗语“钱有3不借、路有3不走、礼有3不随”,你明白其中道理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充满智慧的老祖先,靠着勤劳的双手吃饭、致富,且创造出了一项优秀的民间文化——俗语,它们历千年而不衰,靠着口口相传,愣是传承几千年,后人不断的“取其精华,去除糟粕

民间俗语“矮子肚里疙瘩多”,古人的智慧不可不知道

古代人很喜欢研究面相,往往他们会从这个人的面相来推断此人的性格还有未来的仕途如何,这也是由于劳动人民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在与别人打交道中积累的经验,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带来一句关于识人的俗语:“矮

民间俗语“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指的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彪是一种介于虎与豹之间的动物,从来没有人亲眼见过,但却像麒麟等神兽一样,一直存在于各种典籍中。很多民间小说也把兄弟间的排行按照“龙虎彪豹”来排名。明朝时甚至把这种动物的臆想图作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