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老牛吃嫩草,吃鸡要趁早”,背后有什么道理

Posted 俗语

篇首语: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民间俗语“老牛吃嫩草,吃鸡要趁早”,背后有什么道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间俗语“老牛吃嫩草,吃鸡要趁早”,背后有什么道理

俗语在农村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先祖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凝练。相比辞藻华丽的文言诗句,平淡质朴的俗语好似难登大雅之堂,但不可否认,在俗语平淡无奇的外表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句在农村广为流传的俗语:老牛吃嫩草,吃鸡要趁早。这句俗语的前半句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后半句却所知者寥寥无几。

首先,老牛吃嫩草的意思是年老的牛,大多喜欢吃细嫩的青草。在古代人们将农耕劳作视为生活之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讲述的便是农耕人们的日常生活,要知道当时可没有现今发达的机械帮助,人们播种要靠自己,而耕地便要依靠老黄牛了。

许多农户为了耕地都会在家中饲养一头黄牛,因此在农耕社会中黄牛的地位非同一般,早在西周时期便有“诸侯无故不得杀牛”的规定。之后的众多朝代也是明令禁止屠杀耕牛,唯有等到牛得了重病甚至是要牛自然死亡后,才允许被宰杀食用。

一些老牛哪怕力气下降,耕地效率变慢,人们不会将其杀害。除了法令的规定外,一头牛往往陪伴了农户十余年,这期间产生的感情也使得农户不忍心更是不舍得将牛杀害。

所以人们常常将牛饲养到很老,这时人们就发现了一个特点,越老的牛越喜欢吃鲜嫩的青草。这是因为牛老后,身体机能开始下降衰弱,如果再给他们吃接近枯萎的老草,牛会难以消化,身形越来越消瘦。就这样,老牛吃嫩草这半句俗语便流传开来,现今这句话还有了其他的引申含义,比如:年龄较大的男人找年轻姑娘的现象常常被人们称为老牛吃嫩草。

而后半句“吃鸡要趁早”又是何意呢?我们知道鸡与牛一样,都是古代极为常见的家畜,鸡的饲养周期短,但回报丰厚,它不仅能够消灭害虫,长大后卖出能够换来钱财,并且母鸡还能下鸡蛋帮助古人改善饮食,可谓好处众多。

但前面我们也提到了鸡的饲养周期短,一般人们在过完年后开始饲养,等到新的一年来临前,鸡便已经成熟。可是许多人都不忍心立马将鸡杀死食用,想要等到过年期间将鸡喂得肥一些再杀,但这样的做法会毁了鸡的口感,老的鸡,肉质发柴,为了能够吃到最好的口感,人们才总结了“吃鸡要趁早”这后半句话。

总的来说这句俗语是古人们饲养家畜经验的高度总结了,是老祖宗们高深智慧的体现。虽然现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农耕中牛的身影渐渐远去,家中饲养鸡的农户也少了许多,但这句俗语经过漫长的发展早已有了其引申含义,虽然其本意不再适用当今社会,但引申含义依旧使其广泛的流传在人们生活中。

相关参考

民间俗语“亲戚只怕亲戚穷,邻居只怕邻居富”,你觉得有道理吗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是不能够直视的,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在人性面前,人们总是渺小的存在。”人性本就有善恶之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一个人,他的身上一定存在着缺点,在大部分人上都能找到共同的恶。在我们

民间俗语“娶妻不娶仰头女,嫁汉不嫁低头汉”,你觉得有道理吗

俗语是我国在日常生活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传统文化,它的涉及面十分广泛,从日常生活到婚丧嫁娶不一而足,其中许多都是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生活意义。婚丧嫁娶在古时候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民间俗语“人穷不思三人,没钱不贪三欲”,老祖宗的话你认同吗

在过去的农村,人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不通世理。其实很多老人就算是不识字,说出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这些就叫做的俗语。虽然这些俗语并不像那些名人名言读起来优美,却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同

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后面一句才是精华,道出现实和人性

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很多的俗语,这些都是古人们留下了的他们觉得很多有道理的话语,这些俗语都是他们从自己的为人处世、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话,一直流传,每一句俗语都有它本身

民间俗语“穷不贪赌,富不恋色”,背后道理值得深思学习

有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乍听起来没什么理论依据,但现实中却时不时能看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这些俗语都是祖先们在实践和观察中总结出来的,这些话或许并不能以大数据或者什么科学的方法验证,但确实是对社会现象与

俗語“臭屁一響,黃金萬兩”,人爲什麼會放屁,這句話有道理嗎

俗話說:一屁千付藥;俗話又說:臭屁一響,黃金萬兩。屁真是一個既讓人尷尬,又讓人不得不做的事。這兩句俗話自然是有道理的,就好比現代人去醫院,醫生往往會問大小便怎麼樣,放不放屁,特別是術後病人,醫生查房第

升米養恩,斗米養仇,究竟有沒有道理

古代沒有普及義務教育,有機會讀書的普通百姓並不太多,但古人的智慧毋庸置疑,並不遜色於現代人,從流傳至今的經典俗語中就能充分表現出來。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不少為人處世的學問,一傳十,十傳百

董其昌批趙孟頫的書法媚俗,有道理嗎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

農村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有道理嗎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很多人都在這一天手植幾棵樹。而在農村裏面,由於空間較大,經常很多人在院子周圍種植一些樹木,既可以作爲觀賞性樹木,也可以給家庭帶來一些好的運氣。因爲在農村俗

俗語門前種竹,做人狠毒,簡直沒有道理,你怎麼看

竹子真是一種非常悲慘的植物,人直挺挺佇在那裡,安分守己,沒招過誰,沒惹過誰,也沒買過電腦,但人類莫名其妙就把各種徵兆附加在竹子身上了。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