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一个侦察兵,误入敌军大本营,没想到却带回一个团的俘虏

Posted 日军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四军一个侦察兵,误入敌军大本营,没想到却带回一个团的俘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四军一个侦察兵,误入敌军大本营,没想到却带回一个团的俘虏

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不胜枚举,但是以一人之力,战胜一个团让其投降,那就不是个人武力问题了,更多的是胆量和智慧。在抗战时期就有发生过这样的一幕,新四军的一位侦察兵,误入敌军的驻地,最终却俘虏了一个团,这背后又有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皖南事变后,苏北盐城成了新四军驻地,南面跨过长江是南京政府(汪精卫伪政权盘踞),在南京、苏州、扬州等地有日军4个师团以及一个混成旅的驻扎。日军为了加快苏北地区伪化,加大了对游击战区的军事压迫,苏北地区到处弥漫着战火,村庄千疮百孔,呈现出一片萧条状态。

今天故事的起因发生于江苏中部的古城泰州,这座城当时是国民党第三战区,鲁苏皖边区7个游击大队,总计3万余人驻守。总指挥是李明扬,副总指挥是李长江。

泰州古城,每天都要遭受日军飞机的轰炸,在阵阵轰炸中,渐渐的守城士兵的意志开始慢慢变得飘忽起来,日军每次轰炸都让城中的每个人精神变得越来越紧张。

总指挥李明扬,曾经是第五战区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司令,旗下有10万人马,有过多次重创日军的辉煌战绩,但是他到泰州以后,他的这支光荣部队被他的副司令李长江改写了。

李明扬和李长江,虽然多年一起作战,但是他们的思想和性格完全不一样,李明扬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和理念,但是李长江却是一个大老粗,江湖习性比较重,很容易被人利用。

所以在日军天天炮火的猛轰下,开始滋生了投敌的想法,当时有个更好听的叫法“曲线救国”。李明扬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鬼子肆无忌惮的轰炸手无寸铁的百姓,为的就是让他投降。但是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民族气节,在无力挽回的情况下决定带部队离开泰州,重新开辟新的游击战区。

但是副司令李长江却不愿意走,说是留下来与泰州城共存亡,李明扬不勉强他,于是一个人带领着一些自己的忠诚部下离开了泰州城。李明扬一离开,日军对泰州城的轰炸就更加猛烈,期间汪精卫派人劝降李长江,实行一手软一手硬的攻势。

李长江深知投敌他的名声会毁于一旦,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既投靠伪军,又不被百姓骂的计策。他要求日军停止轰炸,并且不得进入泰州城,而且要保证他在泰州城的绝对领导。最后汪精卫接受了他的投降条件。

对于一个军人而言,投降就意味着丧失自己最后的尊严,没有任何理由可推脱。后李长江被任命为伪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新四军军部得知李长江投敌,迅速作出反应,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在盐城发布了讨伐李长江的命令。

由于李长江是秘密投敌,手下根本不知道,他们知道的时候,已经是煮成熟饭了,原本是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突然变成了汉奸,这种大反差很多人接受不了。使得泰州城守军顿时丧失了战斗意志,在听到新四军要讨伐他们,部队就望风而逃了。李长江本人也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跟丧家之犬一样连夜逃出了泰州城。

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新四军的一个侦察兵,被派去侦察李长江逃跑部队的去向。刚开始他到泰州城附近的村庄侦察,还比较小心翼翼,但是最后发现好像没有任何敌人的动静,于是渐渐就放下了警惕。这一天他到了一座小村庄外围,看见村庄静悄悄的,也没有哨兵,他就大着胆子一下扎进了村庄中央。没想到却误入了敌军的大本营,当时大约有一个团的兵力,闹哄哄的,正准备转移,谁也没有注意到打扮成农民模样的新四军侦察兵。

于是他先是冲到了操场中央劫持了他们的长官,大叫:“我是新四军,你们被包围了,要命的把武器放下。”,随后又说,你们都是受到了李长江的蒙骗,你们现在当伪军还有脸见自己的乡亲父老吗?现在把武器放下,重新做人,还是抗日好汉。

众多伪军一听他的话,顿时心中苦涩不已,有些人早想投降,于是喊到:对!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当二鬼子,丢祖宗十八代,兄弟们把枪放下,于是众人纷纷放下了武器。就这样他一个人俘虏了一个团,他的这个事迹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佳话。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高丽女子误入中原最终成为了皇后,却导致了一个朝代的灭亡

中国古代繁荣富强,朝鲜半岛也是我国的附属国之一,定期向中国进贡,今天说的这个人,就是作为贡品来到中国的,不过她的命实在不错,从宫女到皇后,一个外国女子当皇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个女子就是奇

击毙敌军10000余人,左宗棠爱将差点阵亡

1863年12月,纳王郜永宽等八大悍将出卖谭绍光,砍下他首级送给李鸿章,并将苏州城献出去,后八大将在「”庆功宴”上被李鸿章砍了脑袋,清军完全控制了苏州。此时,大本营丢失,李秀成只好返回天京,路过溧水时

老兵两次击落美军侦察机,荣立一等功却无人知,隐姓埋名数十年

在西方国家里,英雄总是曝光在人前,是世人追捧的明星,就如同美国队长一样家喻户晓。但在中国,很多英雄都是默默无闻的,他们从不主动说起自己的光辉事迹,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毫不起眼。在河北邢台的一个农村里,有

历史人物 此人当年多次背叛刘邦和项羽,最后却得以善终

刘邦从沛县起兵,可以说沛县是他的大本营。在这个大本营中,随他一同南征北战的老乡肯定不少,但最让刘邦都疼的,是一个名叫雍齿的男人。>在刘邦早年举事时,雍齿曾带领刘邦的父老乡亲一队人马“背刘降魏”,是刘邦

历史人物 韩信曾一招击溃20倍兵力的敌军,为何后人不敢采用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信作为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他曾经用一个很阴险的招数,将比自己部队多20倍的敌军给击败了。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为何又会想到这个计策呢?下面请带着这些

就因为儿子误入歧途,此人杀儿子毫不含糊,从此中国多了一个成语

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冀豫鲁三省交界处,先后建都于楚丘、帝丘、野王。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平王东迁时

误入军统100天

军统有一条“家法”:活着进来,死了出去。然而,曾经误入军统100天的葛明达,经历一番生死折磨,居然活着离开了军统。这是一个险象环生的传奇故事。一脚跨进军统大门这个传奇故事的主人公葛明达,1914年生于

误入军统100天

军统有一条“家法”:活着进来,死了出去。然而,曾经误入军统100天的葛明达,经历一番生死折磨,居然活着离开了军统。这是一个险象环生的传奇故事。一脚跨进军统大门这个传奇故事的主人公葛明达,1914年生于

历史人物 主将被敌军抓住,此人身为副将却见死不救,时候竟被褒奖

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叫着“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成语的大致意思就是筹集一支军队很简单,但是寻求一个好的将领却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宁愿舍弃一支军队也要保住主将的性命,然而在东汉末年曹操军中却有

历史人物 主将被敌军抓住,此人身为副将却见死不救,时候竟被褒奖

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叫着“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成语的大致意思就是筹集一支军队很简单,但是寻求一个好的将领却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宁愿舍弃一支军队也要保住主将的性命,然而在东汉末年曹操军中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