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此人当年多次背叛刘邦和项羽,最后却得以善终

Posted 刘邦

篇首语: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此人当年多次背叛刘邦和项羽,最后却得以善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此人当年多次背叛刘邦和项羽,最后却得以善终

刘邦从沛县起兵,可以说沛县是他的大本营。在这个大本营中,随他一同南征北战的老乡肯定不少,但最让刘邦都疼的,是一个名叫雍齿的男人。>在刘邦早年举事时,雍齿曾带领刘邦的父老乡亲一队人马“背刘降魏”,是刘邦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个背叛者。第一次的背叛总是最难忘的,因此刘邦非常讨厌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对他点名批评。奇怪的是,雍齿后来竟是刘邦封完二十多个大功臣之后被张良讨封的第一人。司马迁明显瞧不起他,因此在“王侯将相谱”中没留他的名。>《史记》记载雍齿是刘邦的老乡,“出身豪强”。在刘邦举兵以后,雍齿随同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一起组成刘邦身边的首个智囊团。刘邦率军打下第一座城池丰邑后,便将此当成根据地,并让雍齿留守。这等于把自己一半的家底交给了雍齿,可见刘邦对雍齿非常倚重。>>本来镇守丰邑是一个美差,又不用像樊哙他们去前线拼命,但此时雍齿的贪心却作了怪。雍齿镇守的丰邑恰好临近魏国。当时魏王姬咎手下相国周市刚上任,也想建功立业,于是派人带重金拉拢雍齿并带了句话:“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侯守丰。不下,且屠丰。”>当时不知雍齿是害怕打仗还是贪图许诺的魏侯这顶官帽,是本身看不起家庭出身不如自己的刘邦还是衡量了自己的军事实力确实不如魏国,反正雍齿没有做任何的抵抗就直接带领家乡人投降了。雍齿的这一举动,给刘邦终生留下难以消弭的伤害,以至对汉初的政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由于雍齿是刘邦创业最艰难时第一个对他背叛的人,刘邦对此一生无法释怀。在《史记》中可以找到答案:其一:刘邦一听说雍齿背叛自己,连即将到手的城池也不要了,立刻带着大军回头杀向丰邑,可见他是怒火中烧;其二:在两次攻打丰邑不下的情况下,刘邦竟哀求项梁借兵5000捉拿雍齿。可见雍齿背叛伤害之深。最后雍齿偷偷跑回了魏国。>后来天下征伐不断,刘邦、项羽互相攻伐。魏王此时自顾不暇,对叛徒雍齿也不重用。所以雍齿只得过着流浪逃亡的生活,看谁强便去亲近一番。后来,项羽队伍不断扩大,势力的雍齿来到咸阳求官,项羽让他做了一个小队长。这次,雍齿很忠诚--卖力地往刘邦的心上又捅了几刀。在雎水战败后,刘邦被雍齿打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荥阳会战楚汉僵持不下时,雍齿又给项羽出了损招--他派人将刘邦家小抓来,要挟刘邦。刘邦听说雍齿所为,恨得咬牙切齿,也留下了“分尔一杯羹”的臭名典故。>>最后,雍齿发现项羽用人不善,出现倒台征兆,再次易主。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去找刘邦,谈老乡套交情,检讨自己走错了路,当然刘邦身边的老乡也有为他求情的,刘邦没辙再次收留了他。此后,雍齿一直很老实,为汉家天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了不少战功。但刘邦再没给他背叛的机会,每次出征,雍齿仅是副将。>正是雍齿的背叛,直接导致了刘邦性格的突然变异,《史记汉高祖本纪》中的“常有大度”、“意豁如也”的刘邦开始对手下将领“且信且疑之”,防备手下如同防贼一般。>萧何是刘邦起家的班底成员之一,自刘邦起事时就铁了心跟定他,时时处处为刘邦提供后方支援,募兵筹粮尽心尽力,忠心耿耿,应该是刘邦最信任的人,按说应是君臣同心,无话不说,但是刘邦对这位亲密战友也时刻防着,留有一手。>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对峙于京县、索城之间,刘邦多次派使者去慰问丞相萧何,萧何手下一位名叫鲍生的人,很有见识,他暗中对萧何说:“丞相,汉王自己在前线寒餐露宿,却多次派人来慰问你,是他对你有疑心啊。我为你出个主意,不如让你兄弟侄儿到汉王处当差,如此汉王才会更信任你。”后来汉王果然放下心来。刘邦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有雍齿的第一次背叛。刘邦对忠心耿耿的萧何尚且如此,对其他大将更可想而知了。>多年奋战以后,刘邦终于从汉王熬成汉高祖。天下初定,自然论功行赏。刘邦刚开始只是将曹参、萧何等20多位亲信厚封重赏,其他人他并未重视。一些有功未赏之人自然心中怨愤。一些从项羽、六国诸侯那边投降过来的都惴惴不安,雍齿更是忐忑,担心脑袋搬家,终日委靡。>某日,皇上在洛阳南宫闲逛,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凑在一起议论这什么。刘邦派人把首席军师张良找来询问此事,张良语出惊人:“陛下不知道吗?他们正在商议谋反呀。”刘邦大惊:“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张良说:“陛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一来,大家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遭受诛杀,所以人人自危,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刘邦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张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刘邦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最想杀掉他!但他是我同乡,又战功赫赫,所以不忍心啊。”张良说:“现在陛下应立即封赏雍齿,群臣就坚信不疑了。”>于是公元前201年,刘邦大摆酒宴,封雍齿为什邡侯,并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用担忧了。”这样汉初的第一场政变就被张良的只言片语化于无形了。>封赏雍齿,是汉高祖刘邦的威望彻底在文臣武将中树立了起来,这也是”封仇人、安人心“之术。值得一提的是,雍齿确实善终了。后来,刘邦毫不客气对韩信、英布下黑手时,雍齿一直安稳地做什邡侯。直到汉武帝时期,刘彻因为担心地方势力过大,才以什邡祭祖的贡金纯度不足的”莫须有“理由,削掉了雍氏的侯位。

相关参考

此人凭借8个字,从唐朝活到宋朝,侍奉过13个皇帝,最后得以善终

唐僖宗在位期间,震动天下的黄巢大起义爆发。唐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几乎耗干最后一点国力,才勉强把黄巢起义彻底平定。就在黄巢起义平息的第二年,即唐朝中和五年,山西汾州平遥的一户普通农民家中,诞生了一个婴儿

历史人物 项羽的亲叔叔项伯 为何多次背叛他呢

项伯多次背叛项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西楚霸王项羽有个亲叔叔叫项伯,他在整个楚汉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

唯有他得以善终! 汉高祖刘邦封的七个异姓王

秦末乱世,各路诸侯纷纷起兵拥立,逐鹿中原。随着咸阳攻破,秦朝覆灭之后,便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汉王刘邦为了打败他一生的宿敌,可谓是殚精竭虑。但无奈西楚霸王项羽战力无匹,刘邦只能依靠部下名将,所以陆

此人乃梁山好汉,不会武功却排名靠前,凭借一项绝技得以善终

北宋末年,方腊带着一帮人在七贤村起义,由于当时朝廷腐败不堪,很多人纷纷投奔到方腊的麾下。宋徽宗闻之大惊,连忙给宋江下了一道圣旨,让他赶紧带人去平乱。此时的宋江非常郁闷,他之前已经帮朝廷打败了辽国,平定

陈平帮刘邦打天下守江山最终官居丞相得以善终

刘邦曾经说他战胜项羽最应该感谢三个人,分别是萧何、张良、韩信,并一一指出他们的长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

陈平帮刘邦打天下守江山最终官居丞相得以善终

刘邦曾经说他战胜项羽最应该感谢三个人,分别是萧何、张良、韩信,并一一指出他们的长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

历史人物 他是项羽的忠实粉丝,最后却投靠刘邦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英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要了解英布为何会背叛项羽,这得从他之前的一些经历来分析其性格。他起初就跟现在的小混混差不多,由于犯了罪在脸上留下罪犯的烙印,后来被征召到骊山修筑秦始

历史人物 他是项羽的忠实粉丝,最后却投靠刘邦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英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要了解英布为何会背叛项羽,这得从他之前的一些经历来分析其性格。他起初就跟现在的小混混差不多,由于犯了罪在脸上留下罪犯的烙印,后来被征召到骊山修筑秦始

历史人物 为何多次背叛他呢

项伯多次背叛项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西楚霸王项羽有个亲叔叔叫项伯,他在整个楚汉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

卢绾是谁?他为何背叛刘邦投靠匈奴?

  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其中有八个人被封为异姓王,史称西汉八大异姓王。  在这八个人中,只有两个人得以善终,其余六人都因谋反而死,连刘邦的发小卢绾都不例外。  说到卢绾,西汉八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