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民得姓的可能原因及背景?

Posted 考生

篇首语: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平民得姓的可能原因及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平民得姓的可能原因及背景?

古代中国贵族有姓有氏,而平民无姓。但是到了春秋战国以后,平民逐渐得姓。请问古代中国平民得姓的可能原因与背景?

学者指出:「在日耳曼民族早期,姓氏是贵族的特权,平民无姓。到了中世纪后期,由于商业活动渐趋频繁,人与人的接触渐增,平民逐渐有了姓氏。同样地,古代中国的平民也没有姓氏,直到春秋战国以后始渐得姓。」中国平民得姓的可能背景是: 

(A) 战国以后国家通过户籍取得赋税徭役,因此平民有姓氏之需 

(B) 和日耳曼人相同,古代中国平民得姓也来自商业活动的需要 

(C) 中国平民获得姓氏是个人行为,和外部环境的变迁没有关联 

(D) 因为古代中国人安土重迁、慎终追远的习惯,所以需要姓氏 

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编户齐民」制度的基本认识。从试题统计分析来看,全体考生答对率为75% ,鉴别度为0.27 。有关此题的作答情形,共有十三位来自北一女中、中山女中及前镇高中考生提供作答思考历程,除一位考生作答时误答(B) 外,其他十二位都答对了。

误答(B) 的考生表示,他「觉得春秋时代是个商业活动的时代,因为商业的往来,可能需要姓氏来加以辅助」 (330929) ,因而受到误导。另有两位答对的考生亦表示:「战国时代有大商人出现,……一不小心就会掉入这个商业陷阱」 (20302) ;「题干感觉在骗人,如果是要考(A)的代表意义的话,一开始题干就只要最后一行就够了」。(20206)

除此之外,大部分考生对此题都持正面肯定的态度,认为「 本题答题线索明确。让我可以依照线索的指引, 找出正解,而且题目的叙述清楚, 能知道命题的核心。 」 (20327) 「在题目中给予线索,再配合我们自己的基本历史知识来判断选项, 并从题目中我们也学到了更多,毕竟如题干这样较小的事项课本内是不会详加说明。 」 (20335) 

若将此题与95 年度指考第34 题相较( 参见下文) ,两题同样考察了战国以后「平民得姓」的背景,由于本题选项提供了历史解释的内容,考生可据以判断,较之下题以「关系直接」与否,未提供相关说明,考生可能无法从题干所指陈的历史发展趋势及选项的抽象描述中找到二者的关连,因而无法据以作答。此应为这两题难易度相去甚远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95 年7 月指考才考过, 96 年2 月学测就接着再试,部分考生可能因为作过考古题而答对,这也可能本题答对率偏高的可能原因之一。 

指考95-34 (P=29% D=0.04) 

学者指出:在西周封建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时代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泯除,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 赋役制度的变化 

(B) 以孝道治天下 

(C) 郡县制度的发展 

(D) 皇帝制度的形成 

本题旨在测试考生能否理解春秋战国以降,平民( 野人) 得姓的过程,以及此一现象与当时国家支配间的关系。从试题统计分析来看,全体考生答对率为29% ,鉴别度为0.04 ,几无鉴别功能。从选项分析可知,有56% 的高分组考生选答错误选项(C) 。

根据命题及顾问组的解答:野人原本无姓,至春秋战国变动期后,始渐得姓,作为国家建立户籍管理、调拨劳动力与赋税的依据。春秋战国以降,列国竞争激烈,各国为增强国力,须更有效的调拨人民的劳动力与课征赋税。平民「得姓」,便成为独立家户,不再附庸于贵族,需要「缴税」。本题问的是:题干所述历史发展,与选项中哪一个趋势的关系「最直接」?正确答案是: (A) 赋役制度的变化。

平民( 野人) 得姓一事的确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虽说各版均提及西周封建体制的国人与野人之别,然要考生进一步分析此一现象与征税有关,对多数考生而言的确有其难度。且由于错误选项(C) 「郡县制度的发展」正是学生熟悉的重要概念,相反的,赋税制度的变化反而不是此期讲授的重点,因此,要考生从对国、野之别的认识,到分析平民得姓的主要原因,这个推论过程还需要更多的说明,又加上选项中有考生熟稔的「郡县制」,造成考生误选情形严重。

春秋战国以后,平民或因战功或因与君王为姻亲,封地赐爵成为君王巩固地位与酬庸的方式之一;时日一久封地的地名常成为受封平民的姓,这种现象颇为常见。这为原因之一,其余待考。

春秋战国国家兼并

家国被灭...流离的人民以国为姓不忘本

相关参考

孟姓的来源要短一点的

一、姓氏源流  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

李姓的起源

李姓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

历史秘闻 李姓的起源

李姓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

历史上滕姓的名人

一、滕姓的历史和历史人物滕姓相传是黄帝第二十六子。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据《国语》记载,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滕姓名人】滕海滨:2004年雅典奥运会鞍马金

历史上千姓的名人有谁

千 献:(生卒年待考),蜀郡人(今四川成都)。著名汉朝蜀郡都尉。千 岩:(公元1350~?年待考),蜀西终北山千高峰万切岩人(今四川西昌)。著名明朝将领,千氏得姓始祖之一。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关于姓伍的历史

1.关于伍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伍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芈姓、姬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伍胥为得姓始祖。宋代,伍姓人口排在第二百位之后,宋版《百家姓》中未列入。

关于陆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陆氏是由战国时期齐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陆姓当今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较多。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

颜姓的来源及姓颜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颜姓的来源颜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颜姓的始祖是颜回。颜姓的来源有三处,即曹姓,姬姓,还有他族改姓。颜姓的来源之一曹姓:陆终之后。据《陈留风俗传》、《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黄帝之孙叫颛顼,颛

英国 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及内容?

十九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英国进入十九世纪以后,进行过3次全国范围的议会改革。这些改革是产业革命引起的巨大经济变革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各阶级、各政党之间力量对比变化所提出来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逐步清除掉几

求美国1974年贸易改革法的详细历史背景及颁布原因

thetradereformactof19741974年的贸易改革法案战后,以GATT/WTO原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则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可以说,这个多边贸易政策的框架是由美国倡导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