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之戰勝出後,後人都自稱炎黃子孫,那戰敗的蚩尤子孫又在哪
Posted 氏族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涿鹿之戰勝出後,後人都自稱炎黃子孫,那戰敗的蚩尤子孫又在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涿鹿之戰勝出後,後人都自稱炎黃子孫,那戰敗的蚩尤子孫又在哪
泱泱華夏幾千年,想來人們最樂於相信的一個說法就是當年黃帝大戰蚩尤,而後取得中原之地,成就天下。當然,這也與我們自身的出處息息相關,一直以來幾乎都是自稱炎黃子孫的。但今天的問題不是考證我們的出處,而是想要尋源另外一件事:蚩尤的後裔都去了哪裡呢?炎黃與蚩尤的過結:一個人搶佔地盤,一個誓死守衛領地,最終上演涿鹿之戰
其實,關於上古之事,我們除了從《山海經》來了解之外,那就是要看《史記》了。而《山海經》的正史性不強,至少很多描寫是我們所不能相信的。如此,《史記》成了我們尋找蚩尤後代的最官方資料。
蚩尤當年為何會被趕出中原,這應該是一件事情的起因,打開《史記·五帝本紀》,裡面赫然記載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這就是事由,當年中華天下之分有三足之勢,華夏、姜姓部落、九黎氏族部落。而華夏我們都知道的,那就是黃帝的地盤,姜姓為炎帝的領地,剩下的九黎氏族則為蚩尤之屬。
三大部落分庭而治本來是不錯的形式,但開疆拓土似乎是人初蒙以來便產生的意識,所以炎帝與黃帝之間最先開始爭奪起地盤來。
但炎帝的法力似乎不及黃帝,打了三仗之後,黃帝成為勝利之師。定居的涿鹿,也就是今天河北張家口東南一帶的地盤被黃帝掌權。而黃帝又是個相對念及情誼的人,並沒對炎帝進行趕盡殺絕,只是讓他帶著自己的族人去了南方。
至此,中原一帶成為黃帝的部落,並且在他的帶領下開始了禮、耕、知、樂的發展。可是,這時候的九黎氏族也開始做大做強起來,特別是九黎氏族的首領蚩尤,不但有著非常強大的能力,而且兄弟極多,足足81個。
蚩尤有多大本領?這個是個未知數,因為要按《山海經》來看的話,那就是呼風喚雨,銅頭鐵臂了。但這顯然不是正常的人形,所以只按《史記》謂之強悍、勇敢更能讓人信服。
原本九黎氏族定居於中原的東部,聽命於黃帝。可蚩尤力量強大之後開始產生了野心,想要取代黃帝而居之。
黃帝面對蚩尤的來勢洶洶,也想過聯合南方的炎帝一起對付他。但奈何人家炎帝此時打仗打煩了,只一心發展農業,完全不管江湖之事。沒辦法,黃帝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反正仗打得很是激烈,一度黃帝處於弱勢,蚩尤甚至用自己的神力調來了瘴氣,使得涿鹿一帶伸手不見五指,呼吸便要頭暈目眩。不僅如此,還造出了各種面目猙獰的半人半獸隊伍,直取黃帝人馬。
黃帝也不好惹,竟然驅動了虎豹熊羆,頓時把蚩尤打得四散而逃。當然,《山海經》中則記載是九天玄女幫了黃帝,不管是哪一種,反正戰況都蠻刺激的。蚩尤就在這一戰中失去了性命,而黃帝永遠地成為了華夏之大家長。
涿鹿之後,蚩尤退守蠻荒之地,後代得以發展,但在中原也有他的子孫
那蚩尤死了,他的氏族怎麼樣了呢?據說是被全都趕出了中原,去到了相對蠻荒的地方,比如說貴州、湘西、鄂西等地。那些地方在上古時期是不適宜生活的,但敗軍之後,沒有談條件的資格,他們只能勉強找地方活下去。
表面看來,蚩尤的後裔是真的都走出中原,從而去了邊遠之地生存。但如果解讀其他資料的話,這種說法又被否定了。
首先,就相關的資料來看,蚩尤的後代在中原地區是有發展的,比如說漢姓中的鄒、黎、屠、蚩等姓,他們很可能就是蚩尤的後裔。這些人當時並沒有與大家一起去往蠻荒之地發展,而是融入了黃帝以及炎帝的部落。
這也就是說,蚩尤的後代當中,有一部分的人,當然只是少部分,他們就生活在中原,特別是山東一帶,巨野還特別建了蚩尤墓呢。
就連河北一帶也同樣有蚩尤的後代,因為在《述異志》中有這樣的記載:當地(冀州)有樂名《蚩尤戲》,民人頭戴牛角而相抵。
另外,在山西太原也存在蚩尤的後代,因為當地的很多村落里,人們都有著祭蚩尤神的習俗。想來這不是有相關聯繫的話,人家也不會將一個敵方首領當成神來祭祀吧?
其次,除了漢族地區之外,蚩尤的後人應該就是如同資料所講的那樣,他們就是在湘西、鄂西、貴州的那些少數民族,比如苗族、羌族、瑤族、黎族等。
特別是苗族人,他們一直將蚩尤視為祖先的,這應該不是為了作秀,也不是為了出名,而是人家一直以來的傳統。他們每六年或者是十三年會進行一次大型的祭祖儀式,而在苗族的史詩《榜蚩尤》中,就將其視為「第一位祖先」。
甚至在川南、黔西北等地,還有著蚩尤廟的存在。按《山海經》的說法,蚩尤應該是半人半獸的原始反面人物。如果這些地區的人不與蚩尤有點什麼聯繫的話,想來不會特別祭拜這樣一位負面形象人物的吧?尤其是這裡的人都認為蚩尤是一個勇敢而善戰的戰神,他們是崇拜蚩尤的,到底為什麼會這樣,恐怕就少不了千絲萬縷的關聯性。
在《後漢書·西羌傳》中也有這樣的記載,他們認為當年蚩尤的部分族人朝著西面遷徙時,與當地的羌族人產生了聯繫,從而留下了後代。看看,蚩尤的後人發展也是蠻壯觀的呢。
其實,不管怎麼說,上古之事是我們無法判斷對錯的。但如果只按成王敗寇之說來理解,那蚩尤是夠慘的。可人家也是有氏族群眾的人物,哪怕他死了,哪怕他八十多個兄弟都死了,可留下一些後代來那是毋庸置疑的。這些人或許在邊遠之地區,也可能就在你我身邊,甚至有些人就是他的後代。畢竟,那麼久遠的史事,誰能說得清呢。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黃帝才是一統中原的人,為何炎帝排在黃帝前面,稱炎黃子孫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阪
中華三祖,指的是約5000年前的炎帝、黃帝與蚩尤,1992年,歷史學家任昌華先生首次提出了“三祖文化”,並第一次將蚩尤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黃帝、炎帝並排在一起,打破了傳統上的勝者王、敗者寇之說,確
我們中華民族,號稱炎黃子孫,以三皇五帝為文明史之開端。何為三皇五帝,眾說不一。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秦始皇為表
「涿鹿之戰」是奠定中華文明的一戰,傳說蚩尤帶著81個銅頭鐵腦刀槍不入的兄弟與黃帝展開大戰,戰爭中雙方互請「神仙」助陣,神器頻出,最後黃帝在九天玄女等神仙的幫助下勝出一統天下,最後功德圓滿乘龍升天。你有
????按照生物學來看,世界各族人民本是一家,大家都有一個祖先,那就是智人。不過,如果按照膚色與種群來分,那基本上各有各的祖先,而我們華夏文明公認的祖先,便是炎黃二帝。我們的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及鏟
????按照生物學來看,世界各族人民本是一家,大家都有一個祖先,那就是智人。不過,如果按照膚色與種群來分,那基本上各有各的祖先,而我們華夏文明公認的祖先,便是炎黃二帝。我們的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及鏟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領袖,也是牛圖騰和鳥圖騰的氏族首領,有兄弟八十一人(約81個氏族部落)個個本領非凡,驍勇善戰。曾與黃帝在今河北涿鹿展開激戰,最終被炎黃部族聯合擊敗。傳說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
今天我們說說二戰後,戰敗的日本對各國的賠款情況。給大家整理一下數據,僅供參考。賠償印度尼西亞8億美元。菲律賓8億美元。緬甸2億美元。越南3900萬美元。寮國278萬美元。柬埔寨417萬美元。韓國3億美
阪泉之战以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关于涿鹿之战的记载较阪泉之战丰富得多,其中时代最早的是《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看到这个题目你是不是不喷不快?且慢,听我给你说道说道。涿鹿之战,是华夏历史有记载的一战。这一战,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合击蚩尤,打败了蚩尤率领的九黎部落,黄帝斩下蚩尤的头,接管了九黎部落,从此逐渐形成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