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李世民骨肉相殘,是因為李淵這三點失誤

Posted 太子

篇首语: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建成、李世民骨肉相殘,是因為李淵這三點失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建成、李世民骨肉相殘,是因為李淵這三點失誤

李世民作為我國古代位居前列的明君,長期享受著很多光環,但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兄弟成為他難以彌補的人生黑點,也為唐王朝種下了宮廷政變的基因,而當時的高祖皇帝李淵有3點失誤,讓李建成、李世民最終骨肉相殘:一是在李世民勢力對太子李建成造成嚴重威脅時,沒有採取恰當的平衡措施,客觀上縱容了矛盾升級;二是二人為求自保,私底下都採取了很多針對性措施,李淵誤判狀態還可控制;三是而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迅速控制了皇宮形勢,李淵未作任何反抗,改立太子並很快禪位。
一、李淵姑息李建成、李世民相爭,客觀升級衝突
1、早期忽視李世民勢力過強,衝擊李建成太子之位
李世民有四個嫡子,其中李建成、李世民分居老大、老二,在李淵進軍關中、建立唐朝過程中都立下大功。而在稱帝後,李淵任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在長安輔助自己處理朝政,「非軍國大務聽裁決之」,而作戰主要由李世民、李道宗等負責。在對外作戰中,李世民確實立下赫赫戰功,包括降薛仁杲、敗宋金剛與劉武周、破竇建德與王世充、敗劉黑闥與徐圓朗,為唐王朝拿下了半壁江山,戰功彪炳、聲望日隆。李淵認為正常的官位已難以匹配他的功勞,於是給他加號天策上將,開府視事,位在王公之上,與太子幾乎不相上下。
同時,在長期領軍作戰過程中,李世民不僅在軍中建立極大威望,更招攬了大量謀士武將,綜合實力遠超李建成。李建成作為太子自然也有東宮府的勢力,而且齊王李元吉緊密依附他,在長安城內的勢力要強於剛剛返回的李世民。就這樣,在唐朝尚有外敵時,兄弟二人還能一致對外,而到了天下太平時,便開始轉入內鬥。
2、錯誤地以太子之位誘惑李世民出力
李淵最初起事並非自己的本意,而是由李世民等人共同謀劃而成的,可以算是原始大功臣,等到李世民後來功勞越來越重,李淵就多次答應立他為太子,無疑刺激了他的奮鬥動力和政治野心。但在後續屢次失約,讓李世民對李淵也開始不滿。
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等,太宗功益高,而高祖屢許以為太子。
李淵某次外出巡遊,得知留守京師的李建成聯繫慶州都督楊文干籌集軍械,一方面把李建成以其他名義叫到行宮,立即拘押起來;另一方面傳楊文干覲見,楊文乾乾脆造反起來,於是派李世民前往平亂,許諾得勝後廢掉李建成,改立他為太子。結果,李世民返回後,李淵卻在李元吉、封得彝等人勸說下,輕描淡寫地責備李建成「兄弟不睦」,處理了太子府的兩位下屬了事。
3、最後時刻不惜以分治期待二子和平
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衝突日漸激烈,李淵也逐漸察覺出形勢開始失控,但又不願意擔負殺子的惡名,想出一招分而治之的計策,讓李世民去洛陽鎮守,建立天子旌旗,負責陝州以東的地區,與李建成共分天下。
但在李世民準備出行時,李建成不希望李世民重掌東方勢力,那樣自己遲早會被李世民擊敗,於是勸說李淵,最終此法就擱置了。就這樣,李淵對兄弟倆的爭鬥再難有作為,坐等最後的惡果,要麼兄殺弟,要麼弟殺兄而已。
二、李建成、李世民私底行動,李淵未有效干預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從開始的口角之爭,到最後的生死相加,衝突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頻繁。李淵在此過程中,時而偏向李建成,時而又偏向李世民,時而又兩不相幫,對兒子衝突反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二人衝突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李建成攻訐李世民,李淵開始懷疑秦王李建成主動與李淵後宮寵妃交好,讓他們給自己說好話,說李世民的壞話。如突厥來襲,李世民勸阻李淵不要遷都,李建成說他準備養成勢力篡權;李世民勸說李淵攻打突厥,李建成則對李淵說他托禦寇之名,總攬兵權;李世民因為騎烈馬說了句「死生有命」,則說李世民說自有天命,要為天下主。李淵對李世民逐漸開始不信任,屢次責罰他。
帝晚多內寵,張婕妤、尹德妃最幸,親戚分事宮府。建成與元吉通謀,內結妃御以自固。
第二階段,李建成擴張勢力,奪取李世民勢力,李淵無動於衷在第一階段基礎上,李建成利用自己太子的官方身份,一方面暗自擴大掌握的勢力,除了官方的東宮守衛,又私募2000名兵士駐屯長林門,又募集300幽州突騎兵藏在宮中,但被人告狀,「上召建成責之,流可達志於巂州」。
另一方面,採取種種措施削弱李世民勢力,先是賄賂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但都被拒絕;二是以防禦突厥來犯為名,下令秦王府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及大量精兵隨李元吉出征;三是給房玄齡、杜如晦正式的官府職務,從秦王府脫離出來。「上知之,不能止。」
這樣,李世民剩下的謀士僅有大舅哥長孫無忌、舅舅高士廉及侯君集、尉遲敬德等,而日夜勸說他誅殺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詢問在外的李靖、李世勣意見卻都被拒絕,處於非常不利形勢。
第三階段,李建成、李元吉屢次謀刺相比李建成,李元吉更加狠毒,曾對太子說,「當為兄手刃之」,並數次準備動手,但都失敗。第一次是李世民去李元吉家裡作客,李元吉安排護軍宇文寶藏在內室,準備行刺李世民,但被李建成制止;第二次是李建成等召李世民夜宴,給他上了毒酒,結果李世民喝得少,吐血數升,被淮安王李神通扶回,而李淵知道後只是說「秦王不能喝酒,不要再夜裡聚會了」;第三次是李元吉直接向李淵建言,以謀反名義殺死李世民,李淵不回應,卻也沒喝斥他;第四次是李世民向李淵告狀李建成勾聯後宮,李淵決定次日上朝詢問,這信息被傳給李建成、李元吉後,二人謀劃在昆明池伏兵殺死李世民,隨後迫使李淵禪位。
太子與元吉謀:"兵行,吾與秦王至昆明池,伏壯士拉之,以暴卒聞,上無不信。然後說帝付吾國,吾以爾為皇太弟,而盡擊殺叔寶等。"
但這消息被太子東宮府泄露,李世民作為殺伐果斷的領軍將帥,將兩兄弟以真正敵人對待,決定集中所有掌握的勢力反擊。
三、李世民迅速控制形勢,李淵難有作為
1、李世民果斷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不留回頭路
次日,李世民帶少量隨從先進入玄武門埋伏,李建成、李元吉走在半道時感覺形勢不對,立刻掉頭回東宮府,李世民果斷射殺李建成,而尉遲敬德率騎兵追殺李元吉,徹底完成兄弟殺舉動。
隨後,翊衛車騎將軍統領馮翊、薛萬徹等收到李建成被殺消息後,迅速率領東宮、齊王府的2000衛兵攻打玄武門,秦王大將張公謹率兵閉門抵抗,玄武門禁軍守將敬君弘率兵出擊,玄武門始終沒被攻破。
因雙方混戰不已,擔心有變故,李世民於是讓尉遲敬德向馮翊等出示李建成、李元吉首級,加上秦王府數百騎援兵也趕來,東宮和齊王府的衛兵於是潰散而去。
就這樣,李世民迅速完成斬首行動,給自己沒留一點退路,也讓李淵及太子餘黨沒有轉圜餘地,為後續操控李淵提供了先決條件。
2、李世民迅速控制李淵,掌控整體形勢
李世民同時派尉遲敬德派兵到武德殿「宿衛」李淵,實際上等於挾持,讓李淵不得不接收現實情況。當時,李淵身邊空無一人,只有數位文臣陪伴,蕭瑀、陳叔達勸李淵,「同意」將事件性質定為太子、齊王作亂,「同意」立李世民為太子,「同意」委之軍國之務,這樣「陛下釋重負,無復事矣」。
隨後,李淵召李世民前來慰問一番,父子二人對立哭泣,隨後尉遲敬德請命將手敕,令諸軍受秦王處分,中止皇宮禁軍、秦王府與東宮、齊王府兵士的交戰。三日後,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太子,倆月後宣布退居二線當太上皇,專心生兒子去了。
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完成當皇帝的夢想,但也為唐王室留下了政變隱患。同時,李世民曾干預史書記載,引述的歷史資料肯定與當時的事實有所偏差,這就需要後人去費解猜測。

相关参考

李世民瞞天過海襲殺李建成,摧毀李淵強大衛隊的真相

疑團重重的玄武門事變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三,太白金星出現於白晝天空。大唐天文官員對此的解釋是秦王李世民將成為新任天子。然而,當唐高祖李淵向李世民出示該結論時,後者卻遞上密奏,控訴太子李建成、

西遊記中,為什麼閻王對李世民很客氣,對李淵李建成李元吉卻很一般

西遊記中為何閻王見李世民行禮有很多原因,而李淵等沒有流落街頭,而是專門在那裡等李世民的。李世民為何入地府?起因涇河龍王跟凡人道士打賭篡改雨水犯了天條,監斬官是魏徵,龍王託夢向太宗求情被答應,不料太宗後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一個人再善良,也要記住這三點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一個人的軟弱,相當於縱容了別人的欺負。性格的軟弱,是自我傷害,也是自我毀滅。正所謂“過剛易折,過柔則靡”。做人一定要有度!一味地遷就別人,反而會一次次損傷自己。所以,在

唯有真心相愛的情人,不是整天聯繫你,做到這三點愛的最高境界

01有時候愛情其實毫無根據可言,而愛一個人也並不是要每天和他在一起,每天形影不離,有時候更好地維持愛情的方式反而是給彼此空間,共同努力才是。只要共同的目標都是為了彼此的共同幸福生活,那每天是不是在一起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人發動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齊王李

李世民稱帝前,唐朝權勢重臣,幾乎都支持李建成,他卻為何慘敗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徐茂娜李建成是李淵的大兒子,不論是立嫡立長,他都佔盡了優勢,同時他也深受李淵寵愛,朝中的世家大臣都篤定他是未來的帝王,紛紛加入他的陣營。而李建成的二弟李世民,處於一個尷尬

李世民的長女,只做了一件小事,卻能和她姑姑平陽昭公主齊名

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在攻向長安的路上,看著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在戰馬上奮力殺敵,李淵非常滿意。讓李淵更為欣喜的是,在離長安西南不到100里的司竹鎮,有一位女子,舉著唐軍的大旗,招募幾萬

李建成身為太子卻敗給了李世民,他敗在哪裡了

唐朝建立初期,朝中有兩股勢力,一股是李世民為首秦王集團,另一股是李建成為首太子集團。李建成、李世民是李淵最為倚重兩個兒子,李建成主內確保後方穩定,李世民主外一路對大唐披荊斬棘,可以說這兩人對大唐建立有

再聊聊為何李建成最終敗給了李世民

確實,初唐歷史上,玄武門之變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重大歷史事件。這個事件的發生,標誌著李淵作為皇帝喪失了自己指定接班人的權力,而自己的兒子李世民通過政變的形式獲得了政權,原本的太子在政變中被殺。無論如何,這

太子李建成有三个手下,实力很强,要当时在长安城李世民未必能赢

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位争斗都是很血腥的。兄弟争起皇位来互相残杀,骨肉相残,为了权利每个人都变得不认识了。貌似在皇位面前,血缘关系是那么的不在乎,那么的渺小,血缘关系就像不存在一样,曾经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