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歷史的迷霧,再談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下落之謎
Posted 下落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撥開歷史的迷霧,再談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下落之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撥開歷史的迷霧,再談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下落之謎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只當了幾年皇帝就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通過發動「靖難之役」奪走了皇位。在一場大火中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下落不明,這也成為六百年來辨不清的懸案。那麼這段塵封的歷史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先從從他的父親,也就是太子朱標說起。朱標是朱元璋和正妻馬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嫡長子朱標被朱元璋寄予厚望,從小就被當成接班人培養。只可惜朱標因病早逝,朱元璋悲痛不已。後來深受朱元璋喜愛的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被立為皇長孫。
我們以為二十一歲登基的朱允炆是一個文弱書生,其實這是我們對他產生的一個歷史刻板印象。朱允炆乾淨利索的在一年之內,擺平五個藩王叔叔,可以說是手起刀落大獲全勝。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只能選擇先下手為強,起兵造反。其實並非是朱元璋考慮欠妥,害了朱允炆。其實按照他設計的格局,就算藩王不服,他們也不會主動造反,因為藩王們的實力不足以對抗中央。因為朱棣沒有軍隊的指揮權,即使鎮守北平調動幾萬萬大軍,後來的起兵造反的也僅有八百七十人。
所以說,如果朱允炆不破壞他爺爺當初設計的局面率先動手,藩王根本不會造反。但朱允炆不放心,在幾位滿腹經綸紙上談兵的師傅的「幫忙」下,強行削蕃,導致了「靖難之役」發生。
本來不佔優勢的朱棣為什麼最後能贏呢?一是他在軍中的巨大影響力和出眾的軍事指揮能力,二是親侄子堅持不懈地「送助攻」,撕破臉皮之下的鬥爭就是你死我活,但是朱允炆不斷要求不得傷害他四叔因而錯過很多機會。
朱棣攻入南京,本來是打算直奔皇宮。有人提醒說他得先去祭拜明孝陵,告慰先烈,否則就成了不肖子孫。等到朱棣回皇宮的時候只見皇宮裡濃煙滾滾,燃起了熊熊大火,朱棣想救火已經來不及了,後來只找到幾具體燒成了黑炭的屍體。
有人說朱允炆並沒有死,而是逃出去了。那麼朱允炆究竟去哪兒了呢,清朝谷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描述了關於建文帝下落的傳說,後世的傳說基本上都跑不出這個版本框架。按照書中說法,朱允炆本來是想自殺,但有一個叫王岳的太監說太祖爺爺曾經留下的一個匣子。眾人趕緊取出開一看,裡面並沒有什麼超級武器,而是三件東西:一把剃刀、三張度牒(相當於和尚用的身份證)和三套和尚穿的衣服。於是朱允炆放了一把大火之後便化成和尚逃走了。
電視劇《大明風華》劇照
仔細分析這個故事不合邏輯,彷彿是開啟了上帝視角,為什麼這麼說呢?按照朱元璋的設想是江山永固,千秋萬代,那為什麼還要給子孫留下後路?如果朱元璋都能算到兒子朱棣造反,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採取措施阻止這一切發生?所以逃跑出家為僧一說並不靠譜。
明史載「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之。」筆者認為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死去。朱允炆可能死於宮中或在宮外被找到殺死。理由是對於朱棣來說朱允炆必須死,因為所謂「靖難」就是要掃除皇帝身邊的「奸臣」,如果建文帝被證實死亡,朱棣難逃「弒君」的大罪,就算登基稱帝也是根基不穩。如果建文帝活著,朱棣想要名正言順的登基更不可能。假使建文帝真的逃出了宮,肯定不是一個人出逃,匆忙之間不可能制定詳細的規劃逃跑路線,朱棣想要找到他並非難事。建文帝死後,朱棣放出建文帝還活著的消息,既擺脫了自己「弒君」的罪名,又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順理成章的登基。當然這也只是筆者的一家之言,由於缺少詳細資料,各種猜測都不能得到確切結論,真相永遠埋藏在歷史當中。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各位讀者又有何見解呢?
相关参考
朱允炆的下落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
探秘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已故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元璋早年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但是后来由于朱标早逝。朱元璋便改封长孙朱允炆为为皇太孙。让其在自己百年之后,继承皇位。但
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惠帝,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建文帝下落一直是个迷: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
倘若能够证实建文帝确实在建文四年自焚而死,那么《致身录》与《从亡随笔》毫无疑问是伪书。但是,迄今为止难以证实这一点,就连钱谦益自己写的《建文年谱序》,也不认为建文帝自焚而死。《致身录》与《从亡随笔》记
倘若能够证实建文帝确实在建文四年自焚而死,那么《致身录》与《从亡随笔》毫无疑问是伪书。但是,迄今为止难以证实这一点,就连钱谦益自己写的《建文年谱序》,也不认为建文帝自焚而死。《致身录》与《从亡随笔》记
明惠帝(1377年12月5日—?)是第二位> 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 是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嫡孙。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
登上皇帝之后,朝廷因为朱元璋早已经为他考虑过,朝廷稳定,大权在握。而建文皇帝登上皇位之后,发现,自己的叔叔堂兄堂弟们都有一个小小的王国,担心他们势力变大,反对自己。于是,建文皇帝开始削藩了。而因削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个皇帝,太祖朱元璋之孙,在位仅1年,曾削藩而惹恼诸王,后燕王朱棣据兵北平(今北京),于1402年攻入南京。遍寻建文帝不着,自此,朱允炆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谜,后来的行踪更是说法不一。
关于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不过多数人认为朱允炆逃走了,那他最终到底葬在哪里?其实,与其说建文帝到底葬在何处,不如先回答他到底死了还是没有死,因为从现有的史书上来看,建文帝死因确实已
作为明史第一悬案,建文帝下落一直是谜,至今没有明确解释。然而,在不久前的江苏江阴,专家发现一块石碑,上面文字令人不解,因为明确记载了建文帝出家为僧。客观的说,建文帝出家为僧之说并不稀奇,早已有之,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