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果真没有自焚
Posted 碑刻
篇首语: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允炆果真没有自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允炆果真没有自焚
作为明史第一悬案,建文帝下落一直是谜,至今没有明确解释。然而,在不久前的江苏江阴,专家发现一块石碑,上面文字令人不解,因为明确记载了建文帝出家为僧。 客观的说,建文帝出家为僧之说并不稀奇,早已有之,只是以往的碑刻比较模糊,都没有明确提到「 ”建文帝”或相关文字,绝大多数已经被专家否定,其他的几乎都不靠谱。那么,这一石碑上记载的建文帝做了和尚,是不是真实的呢?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历史上主要有三种推测。 一,朱棣攻陷南京之后,朱允炆自焚而死。《明实录》中记载,朱棣发布诏书云,「 ”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 ”。 二,有学者考证,朱允炆未死,晚年化名詹碧云,隐踪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道士,留下了「 ”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等一系列可供考研的石刻隐逸文化密码。 三,朱允炆没有自焚,而是逃了出来,此后出家为僧。在明朝时期,这一说法就已存在,主要有湖南龙池寺遗址碑刻,和浙江东明寺传闻,但前者被证实涉嫌造假,后者无法确认。 万历《钱塘县志》等记载,「 ”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有遗像「 ”,但因为年代久远,加之缺乏直接遗物留下,所以如今很难判断。 不过,由于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朱允炆,因此建文帝应该逃了出来,具体逃到何方,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但出家为僧之说最为盛行。 总之,虽说传言很多,但很多碑文或资料上,都没有直接或比较直接的提到「 ”朱允炆建文帝”这些文字,因此多数可能只是后人将之附会建文帝身上。令人意外的是,在江阴发现的这一块石碑,与众不同,因为上面直接提到「 ”建文帝”这三个字。 经过测量,石碑长169厘米,宽77厘米,厚21厘米。正中间为「 ”寺田录传”四个篆体大字,两侧浅刻蟠龙祥云图,碑边缘为精美的缠枝莲花纹,正文为楷体字。 在《寺田录传》碑刻中,最显眼的是开头一行字,就明确提到了建文帝丹阳妙觉寺剃度出家。 吾阳有妙觉寺者创自西晋,迄今业垂千秋,诒我皇明传为建文帝剃度地…… 不过,这块碑刻却存在一个问题,即碑文作者是明朝晚期官员姜士昌,所作的《寺田录传》,不是为了讲述建文帝,而是为了介绍丹阳妙觉寺的变迁历史。从明初到晚明,已经过去200余年,姜士昌未必不是道听途说建文帝的下落。 既然如此,能不能就此否定「 ”建文帝丹阳妙觉寺剃度”?其实,丹阳发现的一本家谱,以及丹阳县志的记载,或许佐证了《寺田录传》碑。 2013年,镇江丹阳发现一本戴氏家谱,上面有一篇墓志铭,即《东山公墓志铭》。当时,一个叫戴瑞珊的明朝官员,经过30年寻找,最终在「 ”穹浪山”中找到建文帝。 殆三十年始得见帝穹浪山中,时公已病,帝见公憔悴,甚怜之,慰劳交至,命之亟归。 更为诡异的是,建文帝活的朱棣还长,因为朱棣在1424年去世,而戴瑞珊在1432年还见到建文帝;另外,戴瑞珊是浙江人,找到建文帝之后,却让两个儿子一个回到浙江,一个留在丹阳。 当然,尽管《东山公墓志铭》中没有提到建文帝出家,但建文帝隐居于「 ”穹浪山”中,也说明很可能是做了和尚或道士。 而且,在《丹阳县志·寺观》这一卷中,关于丹阳妙觉寺的记载还提到,「 ”俗传,建文帝披剃于此”,当地至今还有建文帝在妙觉寺剃度做和尚的传闻。 令人不解的是,朱棣谋士姚广孝,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著名的黑衣宰相,本身就是一个和尚,在苏南寺庙影响力很大,既然如此为何朱允炆还会在苏南一带出家,这不是很容易被姚广孝知道吗? 而且,明史说朱棣派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以这么执着、规模浩大的举动,甚至还有神鬼莫测的锦衣卫,怎么会在丹阳或周边没有发现一点建文帝线索,反而让戴瑞珊历时30年找到了?显然不合逻辑。 可见,无论是朱棣,还是姚广孝,对朱允炆的真实态度,可能未必史书记载的那样。或许,他们对建文帝是死是活,其实已经不太注意了。毕竟,即便朱允炆活着,又能怎样?相关参考
倘若能够证实建文帝确实在建文四年自焚而死,那么《致身录》与《从亡随笔》毫无疑问是伪书。但是,迄今为止难以证实这一点,就连钱谦益自己写的《建文年谱序》,也不认为建文帝自焚而死。《致身录》与《从亡随笔》记
一个皇帝的倒台,牵连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与他相关的人,尤其是亲近之人。靖难之役后,朱允炆生死不明,他的发妻马皇后自焚而死,长子朱文奎也被日本,唯有当时才两岁的幼子朱文圭,没有自保的能力,也没有殉国的
一个皇帝的倒台,牵连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与他相关的人,尤其是亲近之人。靖难之役后,朱允炆生死不明,他的发妻马皇后自焚而死,长子朱文奎也被日本,唯有当时才两岁的幼子朱文圭,没有自保的能力,也没有殉国的
1402年六月,朱棣攻陷国都应天,朱允炆一看,咱的好日子到头了,他在皇宫里放了一把火,想要自焚了事。一位老干部赶紧拉住他:“您可千万不能想不开呀!太祖去世之前,曾经给您留下一个铁箱,说万一大难临头的时候,...
1402年六月,朱棣攻陷国都应天,朱允炆一看,咱的好日子到头了,他在皇宫里放了一把火,想要自焚了事。一位老干部赶紧拉住他:“您可千万不能想不开呀!太祖去世之前,曾经给您留下一个铁箱,说万一大难临头的时
明朝时期的第二位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是历史上一位很神秘的皇帝。说他神秘倒不是因为他行为做事令人看不透,而是说他的行踪。当朱棣,也就是朱允炆的的叔叔,夺了皇位之后,朱允炆就不知所踪,别说朱棣,就是
历史人物 朱元璋临死前留有遗言告诫朱允炆 只可惜朱允炆没有听进去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遗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朱元璋原本就是农民起家,依靠自身魄力和领导力,一步步推翻了元朝政治,还改朝换代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明朝在他手里还被发扬光大,实现了自己建朝的愿望,
诗享书局原创文章很多人都知道,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子那夺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实属谋反篡位。而侄子朱允炆又在大战中失踪,所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朱棣心中的一个心病,所以多次派人暗
我们都知道,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那抢来的。建文帝就是明惠宗朱允炆,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懿文太子朱标的长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他的爹朱标生于1355年,还没等到当上皇帝就病死
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允炆被推翻后,明明没有死,为何不卷土重来?>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个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朱标的儿子,朱元璋本来是立朱标为太子的,可惜这朱标没当皇帝的命,在出去巡查了一下,